【教育篇】如何与孩子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的困惑】

        有很多家长会跟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有好多话说,但是回到家就不跟家里人说话,房门一关就自己孤立起来。也就是吃饭的时候能聊一小会,饭后又自己关门进房间了。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很心急,却又不知道怎么去改善,只会不停地批评孩子要多与人接触、说话,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性格孤僻,不近人情。

      也有一些小孩在跟爷爷奶奶视频聊天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爷爷奶奶是疼爱小朋友的啊,可是小朋友却对爷爷奶奶很反感。

        还有一些孩子喜欢追星、喜欢踢球、喜欢玩模型,父母也很着急,总是怕孩子“玩物丧志”,一旦发现苗头就极力打压,轻则批评,重则出动鸡毛掸子。过度紧张,把孩子逼急了,孩子甚至会跟父母对着干,冲着父母大吼大叫,适得其反。如果父母不懂得停下来,反而觉得孩子翅膀硬了要造反了,更加严厉的打骂,一时间可能“镇压”住孩子了,但同时也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逆反”的种子。

        孩子有心事不愿意跟家长说,家长干着急着跳脚。这应该是很多家庭中出现的情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在一件件的事情中,变得越来越疏远。

        其实,孩子不同年龄段,跟父母讲话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有没有一个共通点让父母一学就会,让孩子都愿意跟父母交流呢?其实是有的。但是我们要先想一下,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时候也是无话不谈、任何事都讲吗?肯定不完全是的。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解惑】

      0-6的孩子要陪伴,7-12岁的孩子要教练,12岁以上要朋友。

        3岁之前的孩子的记忆是短时记忆的,所以3岁或3岁半以下的孩子不要带出去旅游,因为他记不住,“观世界才有世界观”太小的孩子是留不住记忆的。

        3、4岁的小孩子不怎么跟爷爷奶奶视频聊天,原因在于一是孩子已经记不住爷爷奶奶带给他有什么好的感受,没有经常性输入,孩子记不住,所以孩子不会有回应。二是大人比较严格严肃,当孩子吃饭不洗手、上完厕所没有冲水等行为出现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严肃地批评他,甚至打孩子,那么孩子不一定记住大人的话,但一定会记住大人的动作和表情,自然不会给大人有回应。没有好感受就没有好接受,这个时候的大人要适当地做出调整才行。

      现在的孩子发育得早,有些在11岁左右的时候就只要朋友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成不了孩子的朋友,那将很难去走进孩子的心,以后只会变得更难。走不了心,谈何交流呢?孩子也只会默默地等待大人的关心,等到最后关上了心。

      至于喜欢追星的孩子,其实父母是最好把握的。但如果父母只是处于一种着急、心痛孩子不成才的心理状态,不去下功夫了解追星背后的本质,则在乱了自己的阵脚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无情的批评,孩子会心寒,心寒父母怎么不懂自己,慢慢地也就关上了心门。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父母讲话不中听。

【原理】

100分交流法则

100分的交流=7话语+38声音+55情绪&表情&肢体动作

        7话语:很多父母擅长说教,觉得说得多就会好。其实父母只是讲了个自己的心安理得,却不了解孩子到底接受了多少。一味指责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其实讲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讲,是“讲”的方法艺术。所以,话语的内容只是占了少量的比例。

          38声音:降低音量,声音轻柔,即使没有讲什么内容,但依然很悦耳,让人感到舒服。如果是尖声厉气,说得再好,别人也是会吓跑的。所以,父母可以拿起手机录一段自己的声音,听一下是否有悦耳或者不悦耳的感觉。也可以请身边的朋友、爱人或者孩子做一下检测。

      55情绪&表情&肢体动作:想想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表情是否是微笑的、是否有敬语、手势是否圆润、身体是否稍微前倾、是否有目光的交流、是否有轻轻的触碰,而这个版块就占了55分,这就解决了绝大多数家长为什么和孩子关系很差的原因。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正在气头上呢,还要我怎么对孩子有好情绪?所以说,当好父母也是一门必修课,而且大人是懂得控制情绪、有判断力的,只有小孩子在各种观念、身体发育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各种与大人不一样的行为,才更加需要大人的引导。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没错,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手一叉腰,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试想一下,这样的肢体语言,小孩子能接受吗?如果有人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跟你说话,你能接受吗?

      所以切记:跟着孩子一起坏,然后一起high,最后一起爱。

      “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其爹妈,儿听说教”。如果能让孩子去信你、去爱你,你说的话孩子不跟着应和,才怪呢。

【行动清单】

        微笑练习(每次刚开始见面或者沟通,给到孩子的表情)

      咱们分别用“微笑轻柔式”和“暴躁大吼式”来朗读下面一句话: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光、是暖、是爱,你是我生命中的四月天”。

      前者是否有很舒心的感觉,而后者会不会有一种想砸手机的冲动?

        请父母们对着镜子再次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我们的爱人、孩子,甚至员工、客户不那么喜欢我,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啊。

        如果你在跟4岁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来,用温和的声音跟他说:“宝贝,我可以在你身边待一会吗?如果你有什么心事可以跟我讲讲吗?”注意自己的声音和表情。4岁孩子其实很简单,只是在一起情感银行存储不足罢了。(人生两个银行:现金银行和情感银行)


【举个例子】

        有个14岁的小男孩,青春期与父母进入严重的对抗阶段,孩子还特别喜欢鹿晗。而他的妈妈看了一眼鹿晗的照片之后,在根本不了解鹿晗的情况下,就直接说“哎呀,这个男孩子怎么这么像娘炮,染着黄头发,脸这么白”说话间,面部表情狰狞,令人害怕,声音刺耳,语言极力打压孩子喜欢的人事物。

        心理学原则:你喜欢的偶像,往往是你想成为的特质的集合。或者说,这个偶像身上有与你相近的特质。

      有人长得像邓丽君,举手投足之间也有几分邓丽君的影子;有人喜欢谢霆锋,他年轻的时候内心深处一定很渴望拥有那种年轻、叛逆、才华横溢、桀骜不驯的品质;有人喜欢刘德华,那他的内心一定有一种很强烈的老天怎么对我都打不垮我的决心和毅力。你喜欢的明星一定是你最爱的特质的集合,你孩子喜欢的明星也一定是他最爱的积极、正面特质的集合。

        所以这个小男孩的问题很好解决,他妈妈可以去了解一下鹿晗,看看鹿晗的成长之路。其实,鹿晗非常喜欢足球,他曾经是北京青年高中足球队的冠军;他到了韩国参加练习生之后,他是最快学会韩语的中国成员;他的情商极高,不仅和中国的团员关系好,和韩方的训练老师关系也很好;他和所有的人进行商业合作的时候,每一方都称赞他游刃有余、礼貌、大方。

      你看到他的天赋很高、情商很高、毅力很好,甚至在27、8岁之前,他没有绯闻出现。所以可以把这些点拿出来跟孩子讲,然后再激发孩子“你这么喜欢鹿晗,你能否像他一样在18岁前成为体育方面非常有优势的人,爸妈只希望你身体特别棒,你同意吗?我们也像鹿晗一样爱运动好吗?你看你今天起床不梳头不洗脸,我们也要像鹿晗一样注意自己的形象好吗?”当你用偶像的优点去激发孩子之后,慢慢地孩子也就成了最好的自己。

        找到跟孩子的共同话题和爱好。当妈妈在了解了鹿晗的很多情况后,再跟孩子交流时,孩子瞬间就被妈妈征服了,“哇,妈妈你好了不起,知道这么多鹿晗的事,我还以为你很讨厌他。”妈妈说“怎么会,你这么喜欢的偶像妈妈也应该去了解”。

        后来这位妈妈带儿子去看了鹿晗的线上演唱会,并承诺他如果能完成与妈妈商定的目标,她一定会成为儿子最大的支持者,并一起买票去看鹿晗的演唱会。

        所以不要去指责4岁的孩子为什么不跟爷爷奶奶说话,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对他很严格,爷爷奶奶也不会陪着他去high去笑,孩子讲的什么奥特曼、小猪佩奇等等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而且在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说法去做的时候也会轻轻地打他,因为爷爷奶奶认为严厉才是对孩子的爱,但是孩子不会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没有学会温柔的坚持,没有在他需要温柔的时候给他温柔。爸妈学会示弱,孩子学会强大;爸妈学会放下,孩子学会担当。每个孩子都是渴望爸爸妈妈进行友好的链接,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爸爸妈妈面前最独一无二、最有吸引力、最有未来的。

        再则是表情的重要性,表情给人是最直观的感受。就好比眉头紧皱,狼脸、老虎脸等等,孩子看了都会很害怕,话讲得再好,也不会有好感受的。要笑脸,手也要硬。所以跟孩子、跟爱人不管是处理任何事情,微笑着,强力地做事。

【再次练习】

拿出小镜子练习

1、微笑

2、沟通时手势柔软,身体前倾,目光注视,给到好表情、好声音。

        愿每位父母都手握“父母上岗证”,愿每个孩子都能与父母敞开心扉,做一辈子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篇】如何与孩子交流,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