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

        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图片发自App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冬至有文化传统也有礼法传承,商周秦代将“冬至”作为岁首,汉代定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宋代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明清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

图片发自App

                                进  补

        冬至是全家团聚的大节日,一定要回家吃饭,而且要吃滋补的食物。“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习俗是全家吃汤圆,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和馄饨。

        “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冬至过后更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尽量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因为冬季吃的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辛辣食物一下肚便生阳动火,内热积聚,郁热上冲,与痰一起变成痰热之邪则更麻烦。所以建议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生萝卜生津止渴,去风热,抗病毒,熟萝卜健脾消食,降浊气,化痰。如果这个季节有轻微的干咳,马上吃几片生萝卜,感冒的时候或者有痰的时候可以用白萝卜煮水喝。北方室内有暖气比较干燥,最好用上加湿器,多吃滋润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图片发自App

                                保  暖

        冬至是冬天到极点之时,看起来一片萧瑟,没有生机,其实阳气马上要开始萌芽,这是天地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冬至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从明日起,为“一九”的第一天,直至“三九”会越来越冷。所以,注意保暖,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是必须的。“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的更加缓慢,如再为寒邪所伤,则周身气血更易发生拥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尤其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护自己不受寒邪所伤。出门应带帽子、围巾,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胸腹部,因为此时为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但需注意的是,温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过于温暖,身体处于出汗状态,则不利于阳气闭藏,反而更易生病。

图片发自App

                            避免过耗

        冬季主闭藏,闭藏的过程也是保护阳气的过程,是身体养精蓄锐的过程。所以早睡晚起,不做剧烈运动,不出大汗,减少思虑,减少欲望等,都是帮助身体在闭藏。一天到晚捧着手机,追剧熬夜,夜跑,晚上各种爬梯……都是在任意地消耗身体宝贵的肾精和阳气。

      《黄帝内经》中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现代人正是在把反常的生活方式当做正常,怎样收敛心神,淡定从容地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功课。不要等到身体亮起红灯,发出严重警告了才悔之晚矣。

图片发自App

                              护心阳

        冬至时,阴气最盛,阳气归零,如果身体某方面的功能比较弱,冬至前后的反应就会比平时明显。这个时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里的阳气不足。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盖冷,这些都是阳虚的信号。

        冬至后,人体心阳最弱,最容易出现问题。有些朋友冬至前后感觉比平时难以入睡,特别是到夜半时分,很可能是心阳不足,是心脏功能变弱的信号。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就医。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用热水泡脚,每周炖一两次羊肉汤喝。

图片发自App

                                静养心

          冬至养生重点要养心(壮不竞时,精神灭想)。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养心好习惯推荐:中医认为,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经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多虑,惊恐不安等症状,

        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故情绪方面,不宜过喜。

图片发自App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关于冬季养生有这么一段话: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里就告诉了我们冬天的养藏之道,非常精炼,且通俗易懂。

        如果大家觉得有些宽泛,实操性不强,那么以上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冬天,尤其是冬至这一天的养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更多具体可操作的方向了。

        接触育心之前,我是对节气的概念比较模糊的,更不懂节气养生,所以感觉自己的生活都是很盲目随意的,甚至,基本没有这个概念。自从进入了育心,在这个没有围墙的环境下熏陶浸染,慢慢就有了养生的意识,学起了养生之道,生活各方面都开始遵道而行,让自己的的身体和生活各方面都得到改善、渐渐健康。

        最庆幸的是:我走进了抗衰老亚健康领域,让我的骨髓血液里,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与生俱来的力量,加强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愿我、我们的脚步与分享和我所延伸的这份力量,能够挽回无数个无助的生命,和不见笑容的家庭,让国人健康,让人类更加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