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夏收

这几天和同事跑市场,经常会路过一片金黄的麦田,每每看着无边无际、在阳光下翻滚的麦浪,我总是能回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夏收时节......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夏收来临有两个标志:第一就是六一儿童节来了,因为过了六一学校就要放忙假了,老师们要回家收麦子,所以给学生了也放了假帮忙赶夏收;第二个就是布谷鸟的叫声,总是在家门口不远的树林里,一声一声的叫着“咕咕咕咕”,母亲说布谷鸟叫出的声音是“算黄算割”,意思就是布谷鸟催着麦子成熟,让人们加快速度不要懒惰,麦子黄一点就赶紧割一点,否则等到全黄了,麦粒掉地上也收回不来了~,于是仔细听,真的是越听越像~

老家的麦田不都是大块大块的,那时候为了多打粮食,很多人都在山坡上开地,村里分地抓阄的时候,手气差的抓到的地不但远而且偏,所以收割基本上都是自己用镰刀割,有钱的人家会请麦客,很少有人用收割机,因为觉得收割机浪费太大,除却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在地里总是能看见掉下来大堆麦粒,还有很多麦穗。

那时父亲每天都会到地里转一遍,看看那一块地的麦子可以收割了,瞅准了就会在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地里,趁着凉快快速收割。父母去地里劳作,我就早早的起来烧水、馏馒头、切咸菜,等一切收拾停当,带着弟弟妹妹去地里给父亲母亲送饭。这个时候温度已经上来了,天也很热了,但大家伙都还焦急的在麦田里你追我赶、一排一排的往前收割,繁忙与丰收的景象生动的呈现出来。

找一块树下阴凉,父亲、母亲用凉水洗手,一边休息一边简单的吃早饭,还不时的和已经完成收割要回家的人打着招呼~。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他们又着急的投入到劳作中。而孩子们也不能立即回家了,我和弟弟要帮忙把扎好的每一捆麦子立起来,让太阳晒着,因为有些麦穗还不够焦黄,而妹妹就要负责从已经割完的田地里捡拾遗漏的麦穗~

我不喜欢夏收,主要是因为天热、而麦芒又太烦人。每次去地里必须要穿长袖、穿布鞋,穿长袖了为了阻挡麦芒,因为麦芒会扎的胳膊全是红点,刺痛、痒痒;穿布鞋是为了在踩踏麦茬时不至于被它们插了脚~

我和弟弟一人一排的立麦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而且麦捆的个头也不矮,大约到我们脖子的地方,麦芒总是有意无意的扎到脖子,气的弟弟好几次都大叫“我不干了,我要回家去~”

等到成捆的麦子拉回家,放在自家场院晾晒,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收割偏僻的、山沟里的小地块,这个时候不着急,所以孩子们也会加入到割麦子的行列。割麦子其实也算是个挺危险的活儿,因为总有人被镰刀割破手,或者割破腿,这与割麦子拿镰刀的姿势关系很大。割麦子的时候,要一手扶着麦秆,一手用镰刀割下面根部,大人们熟练,轻轻一扶,顺着麦子倒下的趋势,就能割到一大片,随着再用镰刀挑着放在旁边~

孩子们还不熟练,第一是要小心镰刀伤着自己,第二是割完的麦子散落一地,割完还得再捡拾一遍~。虽然如此,母亲还总是鼓励我们三个下地割麦子,并且承诺会给我们零花钱,于是孩子们都想去挣点零花钱。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收割小山沟里的三分麦田时,三个孩子都想要那1块的零花钱,所以都跑去割麦子了。父亲在第一排,算是领头羊,紧接着是母亲一排,然后三个孩子各一排,父亲割完一些,还不时的回来看看我们三个,哪儿做的不好给我们再说一下、顺道给落后的孩子帮忙往前赶~。

本来父亲和母亲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劳作,因为三个孩子的加入反而延长了时间。不巧的是,那天不知道怎么的,平时操作熟练的我,竟然被镰刀划伤了左手掌,母亲吓得不行,赶紧跑过来,从旁边的地里摘了一种俗名叫“刺筋草”的草药,碾碎了给我敷上,止住了血。然后她从口袋拿出三块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说:“今天劳动就到这里,剩下的我和你爸爸完成,你们都回去吧”,于是我们三个欢天喜地的跑回家去了~

等到麦子全部运回场院,晾晒两天后,就要趁着天气好进行碾压、脱粒、堆麦秸、扬场,最后是晾晒入仓。这几天都是和老天爷抢时间,如果遇到天气不好,对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最终麦粒的质量,最终将直接影响交公粮的评级。所以,很多时候,都用“抢夏收”来说明这个时期天气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家里大部分的地都包给了其他人种蔬菜和果蔬,远的、不方便的地也没人种了,留下来的两小块,一块父母种了自己吃的蔬菜,一块父亲育了一些松树苗,于是“抢夏收”就离我们很远很远了。

现在的夏收时节,已经没有那么忙碌了,因为公路修的四通八达,山坡地都种树了,大片的地直接使用收割机,从地头拿出来的直接就是小麦粒了。拉回家里晾晒几天,没几天就有人来收粮了~。所以夏收农忙也没有以往那么热闹繁忙了,仅有的几天也是快速的完成,似乎那种热火朝天的夏收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

现在,那时夏收成了最好的回忆了~


待收割的麦田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时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