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听薛发根老师讲《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下册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去年我曾上过公开课、微型课。试讲不下十遍。自我感觉这一课重难点把握还算准确,今天听了薛发根老师的这一课,感觉,原来好多地方我都没讲到。现把自己的课和薛老师的课进行一个对比,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

      第一板块设计。我从古代诗诗人的雅号导入,引出诗佛王维个人介绍。薛老师则是对课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介绍“山居”时,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能快速把学生带入学习课文的“场”之中。

    第二板块流程。我和薛老师都是注重学生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所不同的是,我缺少了按照律诗结构和学生进行配合读环节。这一环节,看似轻描淡写,恰恰体现出古诗四个价值“读‘形式’”中的读出结构。除了男女分角色读,师生配合按照律诗二三节奏读,一方面让学生读出节奏,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律诗的特点,这是多么精妙的一个细节设计!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良苦。

      第三个板块,更觉得自己的设计简直就是惨不忍睹。这一板块是品读古诗环节,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虽不能说我是照本宣科,但把诗歌的意境已经破坏掉了。薛发根老师在这个环节,重点抓住了诗中写了“哪些事物?”“哪些人物?”看到了什么?(明月,松林,清泉,山岩)(浣女,竹喧,莲叶,渔夫)山中有哪些人物?(浣女,渔夫,王孙)

    第四板块。读出画面。这首诗有两幅画面,第一幅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二幅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薛老师首先让学生板演画了什么?其次,让学生用美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限时写)。男同学写第一句,女同学写第二句。此环节侧重学生写的训练,目的落实这两句诗意思。再次引导学生说出美在哪里?(美在静,美在动)然后提出“谁想住在这幅图里?孩子们纷纷回答出想住这里的理由。这一板块设计,薛老师可谓是精彩不断,高潮连连。

      在读出感情这个环节,薛老师先是出示作者简介。薛老师说,读古诗就是和古人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中华文化,从文中丰富学生的人生底色,通过诵读,特别是高年级,要补充时代背景,生活处境,诗人情怀,要借助资料来读古诗。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前面的解读,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但诗中蕴含的感情,需要借助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才能体会出来。因此,薛老师在此处出示作者简介,是恰到好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最后一个板块,理解“空山”意思。先讲开头第一句,体会为什么是“空山”?接着跟着视频学唱“经典咏流传”中的《山居秋暝》。引出歌曲最后一句为何要重复?(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再次,通过对比阅读王维的另外两首诗《鸟鸣涧》《鹿柴》,理解“空”的含义。最后再次引用《经典咏流传》的四句“走在小城朱雀的小街,李白唱醉了明月。杜甫赞过了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点明作者的境界。

    薛老师不愧是大师,课堂把控恰到好处,整节课师生互动较多,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薛老师幽默风趣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始至终都很主动、热烈。听薛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听薛发根老师讲《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