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对生活的冲冠怒气,最后都化成了一声叹息。

图片发自App

热播剧《都挺好》大结局了。



整部剧中最令观众讨厌的苏家父亲苏大强,在结局时被编剧强行洗白,人格品行来了一个180度的大逆转。



他不但重新担负起父亲的职责,为三个子女安排了财产分配事宜,还希望他们能在自己去世后,和睦相处。


最后一集中,已经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苏大强走失,女儿苏明玉着急寻找,却发现父亲是跑去为自己买一本习题册。



此时,失忆的苏大强已经时光错乱,区分不出现实与回忆,也已经不认识女儿苏明玉,他又重新回到了明玉的童年。


而那一本习题集,恰恰是苏明玉小时候遭受母亲厌恶与轻视的证明。


那一刻,苏明玉冲着父亲大哭着问,"您什么都不记得了,干嘛还记得这件事啊?"


一向感情内敛的我,也被苏大强失忆后而唤起的父爱所感染,眼眶湿润。


苏大强在之前有多令人厌恶,那一刻就有多令人同情。



有多少我们发誓一辈子不会原谅的人,最终还是被我们所原谅?


因为所有可恨之人,背后都还藏着一个可怜之身!


这就是人生,我们所有对他人的怨恨怒气,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叹息。


一、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怜之处


苏大强是可恨的。


在整部剧中,他集懦弱、自私、虚荣、作妖等各种弱点于一身,可谓是一个典型的缺钙、缺德、缺心眼的"三缺"男人。



他几乎全部的行为和言语,都令观众心生反感、厌恶和鄙视。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如此窝囊无能的男人呢?


苏大强又是可怜的。


妻子赵美兰,为了解决自己和弟弟的户口,屈身嫁给自己看不起的城市贫民苏大强。这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婚姻,先天便包含了悲剧的种子。


当赵美兰目的达到的那一天,便是苏大强婚姻死亡的开始。



受尽妻子厌恶与鄙视的苏大强,一辈子活在强势的妻子阴影之下既没有一家之主的骨气,更没有夫妻平等的尊严。


即便妻子离世,他也仍从强悍能干的女儿明玉身上,看到了妻子霸蛮的灵魂附身其中。


于是继续恐惧,不愿和女儿同住。


于是性格分裂,同时兼具了晚年孤独和为老不尊的双重特性。



于是不断地折腾子女,来弥补自己过去几十年来,在苏家受到的种种委屈与窝囊。


了解了苏大强的过去,你便很难单纯地再去厌恶他。


而女儿明玉,最终看到了父亲令人反感的躯壳之下,那软弱无奈的灵魂。她对父亲所有的厌恶鄙视,也全部化作了抱紧他时的痛哭流涕。



以及春节时依偎在父亲身边,那句淡淡的"谢谢您陪着我!"


二、了解过去,或许会原谅现在


我的朋友A,他工作的公司里,有一个人人讨厌的同事。


这个人的情绪异常敏感,对于他人哪怕多看自己的一个眼神,都会过度阐释,认为是同事的敌意或轻视,仿佛得了受害妄想症一般。


他不但对同事具有极强的敌意与攻击性,还经常会在一些新入职的年轻人那里,控诉我的朋友A曾经"陷害"他的种种"罪证"。


当我的朋友A,得知这个同事在背后的种种行为时,一度异常愤怒,甚至有想要揍对方的冲动。


但在一次公司团建中,A听到了解这个人的其他同事,谈起了他的家庭背景之后,才知道了一些原因。



这个人出身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带着他改嫁后,寄居于他人屋檐之下,他从小便学会看继父一家人的脸色行事,并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


毕业成家之后,他的婚姻也极度不幸福,夫妻同床异梦,彼此关系冷淡。


他一度还患有中度抑郁症。


朋友A对于这个同事的愤恨,在那一瞬间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与怜悯。


当大家不再把他当作一个敌人,而是当作一个病人看待时,他种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全部有了医学上的合理解释,甚至还有了几分可怜之处。


年终公司评比先进时,因为这个同事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还不错,所以在人事部工作的A,最终给了他较为公允善意的测评意见。


我问朋友A:"这个人到处告你的黑状,你不恨他吗?"


他苦笑一下说,"你对一个病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全公司都没有一个同事愿意搭理他,他其实也挺孤独可怜的。所以对他善意一点,无愧自己就行了"


了解了一个人的过去,你便很难再愤怒于他的现在。


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声叹息。


三、真实的亲情,是爱恨交加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优酷频道出品的《读书人》节目中,以"为不识字的母亲读一本书"为主题,回忆到了自己的母亲。


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对儿子从小要求很严格,也有很强的控制欲。



俞敏洪在新东方的创业初期,他的母亲也在公司旁边开了一家餐馆,并要求新东方的员工都要到这家餐馆吃饭,有谁不去便会遭到俞敏洪母亲的斥骂。


后来,为了公司的顺利发展,俞敏洪和其他合伙人被逼得无奈,将各自所有的家人亲戚,都从新东方赶走。


为此,俞敏洪一度和母亲关系紧张,好久都没有说话。俞敏洪最后还是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她的原谅。



作为妥协,一向惧怕母亲的俞敏洪,最终还是说服徐小平、王强等合伙人,把新东方的小卖部系统交给了母亲经营。


如果你把这个故事的主题,只看做是对俞敏洪为公司发展而大义灭亲的褒奖,以及对他母亲狭隘自私小农意识的批判与嘲讽,那就太简单了。



俞敏洪当年一共参加了三次高考,前两次均失利,最后一次才考入北京大学。


第二次高考失败时,也是俞敏洪这个强悍不讲道理的母亲,去高中为儿子争取补习机会,并主动劝退了一个复读生,从而给儿子空出了一个复读名额。


那是一个雷雨交集的夜晚,俞敏洪的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湿滑的田埂,在水稻田里摔了好几跤之后才从城里走回家中。



当一身泥水的母亲推开门时,对俞敏洪只说了一句话:儿子,搞定了!


俞敏洪说,"如果不考上大学,我对母亲便无以为报!"


这就是俞敏洪的母亲,这就是母爱,既有自私蛮横的无理,也有护子心切的柔情。


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只能选择一声叹息。


四、生活里没有快意恩仇,只有进退两难


在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主人公范柳原曾经对白流苏说过一句话,"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灰度世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极少数的人会是天使,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恶魔。


大多数的人,既不好,也不坏,既不勇敢,也不懦弱,既自私自利,又公道正直。


在灰度世界的江湖里,我们很难飞檐走壁、快意恩仇,只能进退两难、踯躅前行。


评价一个人,我们很难用"好"或"坏"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来评判。



而对于他人曾经伤害过自己的行为,我们若能看到背后的原因,也许就会少一点苛责,多一分沉默。


对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予以宽容,一般人确实做不到。我们大多数的人,只能在善恶有报的因果世界里循环,却了解不到世界的复杂性与一言难尽。


人的一生,在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关于人性的思考维度。


在这个维度里,会让我们觉得真理在握时,在占据道德制高点时,对那个蜷缩在道德泥潭中的公众敌人,也产生一点点的犹豫。


也许,能体谅到每个人的不易,就会得理也饶人,就能在自己大获全胜时,还为敌人留下一份尊严,这才是一种阅尽人生之后生长出的智慧。



这不是对于敌人的软弱,而是对于生活的敬畏。


这种智慧,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善良的滋养。


这种智慧,就藏在我们丢掉怨恨,转身离去的一声叹息之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有对生活的冲冠怒气,最后都化成了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