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个过往

昨天,女神节(三八妇女节)的第二天,和妹妹相约一起去剪头。

这一段日子,因为嘉嘉考研的事情,大家一直处在焦虑之中,他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离我们预设的生活轨迹相去甚远,所以我们沮丧、失落,希望一点点落空。

生活还得继续。
接受、放下。

所以,走出家门,开始收拾自己,也算是和自己和解。

剪头的这家店是朋友介绍,虽然价格不菲,但这两年一直固定这家,一是确实剪得不错,二是老板“牛”的可以,客人需要提前预约,每天只有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五点营业,其余时间概不接待,无分店无小工,做到这份也算是一种情怀吧!所以共享情怀吧!

头发剪的不好不坏,现在在我看来,不坏就是好。因为疫情的原因,耽搁了太久的事情了,当下只要能安心的坐在这里剪头,就好。已经过了头发丑、衣服不好看,而耿耿于怀的年纪了。

剪完头,拐到小时候住的地方看了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胡同和巷子了,当年的平房完全被高楼大厦取代了。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
现在依稀留存记忆中的那些个名字。
我的家在一条名字叫“大马路”的街上的巷子里,大马路前边的路是“三马路”,后边有条路是“四马路”;巷子门口很窄,窄到你想象不到里面会有那么多的人家,巷子口里面有个“修理钢笔”的小门脸,门脸旁边是更窄的过道,顺着过道走,能看到窄窄的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吱呀呀的响,通往楼上的几户人家。再往后走,有更多的人家,我家住在巷子的最深处。中间还有一个单位~被称作制帽厂。最早我们在各家的院子里玩“跳皮筋”“打口袋”,后来,院子被新盖的小房子(那时候称作小棚子)占据了,我们就到院外玩,再后来只有到大马路上的人行道上玩,那时马路上的树很多,每棵树都又粗又壮,系“皮筋”刚刚好,马路上的人也没那么多。
那个时候,最好吃的有:永春路上的“真不同”的烧饼,卖过的价格有五分钱、六分钱、一毛钱、六毛钱.....;新民胡同上的油炸糕、油茶面、牛肉馅饼;广播电台门前卖的的“苹果干”;东北商场对面冷饮店的“碗糕”;交叉路口上的“鼎丰真”里的“点心”.........
还有那些年的那条路上的名字:“东风照相馆”“丹凤理发店”“朝族商店”“一商店”“东北商场”“东发合茶庄”,......还有三家记不住名字的电影院。
每到节假日,那条路都热闹非凡。“正月十五闹花灯”,印象里,没有寒冷,只有满街的花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喜笑颜开,一片欢乐的海洋。
那个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电影,经常在那条路上取景,看到过好几个那时候的著名演员。

小的时候,很幸福。嗯,内心充盈、精神富足!

现在那个老字号“鼎丰真”,还在,临时停了车,匆匆买了几样点心。“真不同”也还在,只是没找到停车的位置,没法进去,也不知道哪个“烧饼”还有没有,还是不是那个味道。

回来的路上,又逛了逛近几年新建的街区,吃了些好吃的东西。
也算补过“女神节”

我们有过去,有未来,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个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