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绝世名伶孟小冬:真正爱你的人才不舍得让你受半分委屈

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连登了三天启事:"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这样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台上爽朗豪迈的扮相太相衬了。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廖廖八字,沉郁顿挫,是那种纵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银牙往肚里吞的"冬皇"气派。

一代绝世名伶,两段出名的感情,前半生在最美的豆蔻年华遇见梅兰芳并与他相恋结婚,后来受尽委屈后断然离开,后半生定情于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并成为他的五姨太,终于在他那里觅得向往已久的温暖。

她,一身傲骨,半世峥嵘,与梅兰芳分手的时候干脆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与杜月笙相伴的时候,在他的病榻前多年如一日地悉心伺候,温柔体贴,并深得他的赞誉。

一、 定情

孟小冬和梅兰芳,图片来自网络


认识梅兰芳时,她还只有18岁,已经是须生之皇,而他,则是更为著名的旦角之王。

1925年,孟小冬和梅兰芳在舞台上相遇了。

他们共演的那一出《游龙戏凤》,至今仍然是梨园佳话。在台上,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扮演天真活泼的李凤姐。真正是颠鸾倒凤、阴阳颠倒。他们又一同出演了《四郎探母》、《二进宫》,每一出都是戏逢对手,十分叫座。

18岁的孟小冬在32岁的大名角梅兰芳面前并不胆怯,演来落落大方,非常潇洒,台下不断地拍手叫好。许多梅迷和孟迷更是希望二人能就此假戏真做,成就一段传奇姻缘。

戏台上的两个人,也弄假成真,因戏生情。

孟小冬和梅兰芳,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梅兰芳家中已有两房妻子,分别是元配王明华和续娶的福芝芳。以孟小冬之心高气傲只怕难以接受,好在媒人解释说,王明华重病在医院,实际上只有一房夫人,而小冬过去也是两头大,不算偏房。

梅兰芳为了消除孟小冬的顾虑,暗示对方自己是兼祧两房的独子(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叫做兼祧),可以娶两房太太,都算正室。并且承诺小冬,进门之后,自己一定会保证公平对待。

面对着梅兰芳的承诺,她放下了自己的所有骄傲,答应了这门婚事。结婚之日没有明媒正娶,所谓的嫁入梅府,也不过是搬着自己的行李,住进了梅兰芳为她单独购置的一处名为"缀玉轩"的住宅。

也许她只是当时已对梅兰芳情根深种,不愿意去计较名分罢了,孟小冬抱着满心的欢喜,放弃了演出,只希望能够和意中人朝夕相守。

直到多年以后,她痛定思痛,才悔觉当初"年岁幼稚,世故不熟",这八个字真是血泪之言。

他们间是有过好日子的。且不说舞台上的俪影双双,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曾经如胶似漆。

他们曾留下一帧照片:梅兰芳侧身摆出手势,墙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上方是梅兰芳的手书,"我在这里做鹅影呢。"新婚夫妻的亲昵之状,溢于言表。

二、转折

1927年,一个长久以来暗恋孟小冬的男戏迷,在得知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痛苦不堪,有一日竟失去理智,携枪闯入两人居住的地方,吵着要找梅兰芳讲理。恰逢梅兰芳与朋友聚会,《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自告奋勇出去与该男子斡旋。

该男子要梅兰芳出来论理,还要梅兰芳拿出5万元(一说10万元)赔偿他失去孟小冬的精神损失。

此间,梅家一面筹钱,一面报警。等梅家将钱筹齐,佣人将钱扔给男子时,该男子发现院子已被军警包围,情急中向张汉举开了枪。

可怜无辜的张汉举竟白白送上性命,而该男子也被军警举枪齐射,倒在地上,并被斩首悬挂于城门外三日。这件事情发生后,立即见诸报端,闹的满城风雨,路人皆知。孟小冬和梅兰芳也被人指指点点,情杀、三角恋……一时间,流言不断。

梅党也不喜欢孟小冬,理由是"孟小冬为人心高气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则随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与服侍人相比,为梅郎一生幸福计,建议梅兰房舍孟而留福。

也许是受到了惊吓和不堪忍受谣言的烦扰,也许是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再加上当时要准备"访美演出",梅兰芳去缀玉轩的次数越来越少,他逐渐冷淡了孟小冬。

心气高傲的孟小冬,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封闭式生活,她心情每日都很抑郁,对梅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但她依然幻想着有一天他能回头。

1930年8月,梅兰芳的嗣母病逝,孟小冬披麻戴孝,来到梅府吊孝。福芝芳叫人拦在门口,声称:"这个门儿,她就是不能进,我有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我拿这三个孩子跟她拼了!"

孟小冬站在门口,孤立无援,所有人都等着看她笑话。这时她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梅兰芳呢,而她的梅郎呢,走了出来柔声劝她先回去,关键时刻他退缩了。

孟小冬如何受得了这番侮辱,她的心跌至谷底,受此大辱之后,骄傲如孟小冬,痛定思痛,毅然决定和梅兰芳分手。

你既无心我便休。都说戏如人生,其实人生何尝不如戏。在舞台上挂髯口、演惯了须生的女子,身上也沾染了男儿的杀伐决断之气。

她在报纸上连发了三天启事,单方面宣布决裂。

之后,据说梅兰芳雨夜登门,曾来要求复合,孟小冬始终没有开门。她就是这样的,爱一个人时,能够放低身段去做他的妾,但如果她发现对方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时,也能决然抽身而退。

爱情不在了,至少还有尊严。

孟小冬傲然离开梅兰芳后,,她避居津沽,曾几天绝食,又大病一场,甚至一度皈依佛门。可想而知当时她有多心痛,如此心痛,还是决意放手,这样的女子,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啊。

分手时她曾对梅兰芳放过狠话:"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她的确都做到了。

三、复出与另嫁

孟小冬与杜月笙,图片来自网络


和梅兰芳分开五年之后,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谭、余派老生艺术真髓,重出江湖后即博得满堂彩,"冬皇"之名由此更盛。她虽然演出不多,五年间只有30余场,但总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被同业尊为须生楷模。

1947年,她在上海出演《搜孤救孤》时,全国的京剧名老生前往观摩,著名须生马连良和香港《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竟然挤在一个凳子上看了一出戏,没有买到戏票的戏迷都在家聆听话匣子的实况转播。据著名科学家王选回忆,那两天晚上的上海滩真可谓万众空巷。

孟小冬和杜月笙,图片来自网络


她再嫁的那个男人,论名声论地位,确实也不在梅兰芳之下,他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杜月笙。

杜月笙号称"天下第一戏迷",家中的四房姨太太都是唱戏出身。少年时代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是红角儿的时候,杜月笙就看上了孟小冬,只是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梅兰芳来。

1937年,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特意请来孟小冬剪彩,醉翁之意,当然不在剪彩之上。后经小冬的师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撮合,两人走在了一起。

相传杜月笙曾向孟小冬表白说:"自打第一次见到你以后,我一直思念你,还发过誓,这一辈子要是不把你拉进我的怀抱,我就不是人。"

孟小冬被打动了,杜月笙对孟小冬,也称得上有情有义。这期间,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关系进展迅速,没多久便生活在了一起。

作为当时全上海最有权势的男人,他在外奔波的时候,常常给孟小冬拍电报,询问她起居是否舒适,饭菜是否可口,还请人与她作伴,一起吊嗓子。

有一次孟小冬生病了,杜月笙情急之下,派了一辆小火车把北京的的名医接到了上海。病好之后,还豪掷十万大洋给医生作为答谢。

杜月笙60岁大寿的时候,在中国大剧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孟小冬想登台为他献唱,但当时梅兰芳也在演出之列。杜月笙明白孟小冬的心思,便安排梅兰芳唱前八天,而孟小冬则唱最后两天。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临走之前,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为了她这句话,赴港后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要与孟小冬补行一次婚礼。当时的杜月笙已经63岁,形销骨立,面容枯槁,浑身是病,孟小冬也已是42岁。

他一则是希望等自己死了之后,孟小冬可以分得一部分财产,不至于生活困窘,一则是因为孟小冬曾经遭受了梅兰芳"兼祧两房"的伤害,他深知名分对于孟小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想在自己死前完成了她的心愿。

孟小冬和杜月笙,图片来自网络


等到了婚礼上,杜月笙还特意让几个孩子向孟小冬行了大礼,并且改口叫"妈咪"。

在旧上海翻云覆雨的杜月笙,将自己的一片痴情与温柔全部托付给了孟小冬。她从梅兰芳那里失去的,在杜月笙身上全部得到了。

杜月笙去世之前,把自己的遗产做了分配,分在孟的名下两万美元。她不再登台唱戏,靠着这两万美元,在台湾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晚年的孟小冬对别人说:"我嫁给杜月笙,并不算嫁给一个最好的人。可我觉得,在爱情里,最好的人并不是那个英俊潇洒、腰缠万贯、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个尊重你、在乎你、舍不得让你受委屈的人。"

只有真正爱你的人,才会时时刻刻会将你放在心间,舍不得你受半分委屈。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国绝世名伶孟小冬:真正爱你的人才不舍得让你受半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