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这样与学生一起认识数学,认识分享……

2019年2月18日,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课堂依然从“每课分享”开始,借助开学第一课的“每课分享”,我这样与学生来一起认识“数学”这个学科、认识“分享”这件事情……

【“每课分享”的过程】

开学第一次“每课分享”,分享人是施寓然同学。他分享的主题是《我去外婆家过年----边走边学平移、旋转》。


施寓然同学从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去深圳外公外婆家过年的旅程切入,列举到生活中,重点是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过程中发现的多处平移、旋转运动。

发现之一:飞机向前飞行,飞机在平移,飞机螺旋桨在旋转。


发现之二:在机场乘坐平行式电梯,人的移动是平移。人走向机场出口,是平移。

发现之三:汽车正常行驶,汽车在平移,汽车的车轮在旋转。

发现之四:外公驾驶汽车,方向盘在旋转。


由上述这些,施寓然同学发现“原来平移和旋转就在我们身边,我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可以是平移,也可以变成旋转,就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自转!”

开学第一次分享,施寓然同学从生活中的事件谈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生活,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

【“每课分享”的点评】

分享之后,是对分享的点评。按照惯例,一共邀请三位同学做点评。

学生1认为施寓然的分享内容与开学第一课要学习的知识有联系,但是,施寓然分享时候的声音还稍微小了一些,希望能够有所提高。

学生2认为施寓然的站姿很端正,准备很充分,但是声音有些小,坐在后排听不太清楚,希望能够发言声音再高一些。

学生3认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听到施寓然的分享。施寓然站姿端正,准备充分,特别是能够结合开学第一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准备,使得每课分享与课堂学习形成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点评之后,是教师点评。我比较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所以请第三位同学将他的点评意见重新表达一遍。通过重述,再次强调分享内容应该取自生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强调分享语言应该使用数学,因为分享目的指向数学,以此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并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每课分享”的总结】

分享及点评结束后,我对开学第一课的分享活动做整体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数学课的“没开门分享”与语文课、英语课的“每课分享”有什么不一样?

以此问题的讨论,引领学生认识到包括数学课、语文课、英语课等等学科在内的课前分享,都需要与所学的学科有关,与其他学科能够区分开来。比如数学学科的“每课分享”最适合分享的场合应该是数学课堂。如果为之准备的分享内容在任何课堂上都能够分享,则说明准备的分享内容没有针对性,可以看出分享者准备工作不充分,因此只能算“做了”,但不能算“做得好”。

问题2:如何实现有针对性的“每课分享”?

以此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找到不同学科每课分享的共同原则,或者说共同办法。那么,可行的共同办法是什么呢?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可以结合不同学科当天所学的内容搜集分享的内容,再组织分享的过程,最后完成当天的分享。

问题3:如此准备,对于课堂学习有什么好处?

以此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每课分享”作为每节课的一个环节,应该与这节课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系,因此,每节课分享的内容要力求与当节课所学内容有所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分享者提前预习当节课所学内容,因此通过“每课分享”内容的准备也是对有效数学学习的一种促进。

开学第一课,期望从“每课分享”这个环节,就帮助学生再次认识数学,再次学习分享:知道数学学习不仅有作业和测试,更有生活与应用,如同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知道每课分享不仅是任务完成,更应有学科眼光,学科学习,不仅有当堂学习,更要课前预习,如同兵马未动而粮草已要先行……通过这些“再次”,也是学期初次的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对应该关心的、需要做好的方面有更加准确而清晰的认识,为新学期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此为数学学科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第一课,这样与学生一起认识数学,认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