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靖昊:什么是“商誉”,别再麻痹广大股民了!

(一)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商誉”】假定A公司出资10亿元100%控股B公司,当购买B公司股权的时候,经评估,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是1亿元,但是A公司愿意花10亿元来购买B公司的全部股权。因此,在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减少了10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10亿元。并购后,A公司成了母公司,除了编制自己的报表之外,还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所谓编制合并报表,简单地说,就是把母子公司报表加起来。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着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属于集团内部交易,需要抵消。这样,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0亿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亿元,报表就编不平了,加上9亿元,它就平了,这就是所谓的“商誉”!它代表了并购时母公司支付的价款超过了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一部分,是母公司在并购日那个时点愿意给出的溢价金额。这个溢价金额就摆在“商誉”科目里面,恍然一看,多好的一份资产啊,实际上陷阱也在那里,一旦被收购方预期并没有带来的收益,甚至带来巨额亏损,结局悲催,马上就要做减值核销,以前说好的故事成了童话故事,利润没了,财报自然很难看了。

秦风笔记:商誉本身是很正常的溢价,因为譬如渠道、研发能力、流程等,并不能用资产负债表表达。从常理上说,谁也不会愿意按净资产价格出售自己的企业给别人。所以问题不在商誉,而在商誉的摊销方式。

柚柚live:国际会计准则商誉也不摊销的啊。

马靖昊说会计:不要什么都学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处理方法要么是摊销,要么是减值。我认为,商誉没啥问题,不就是收购溢价吗?这一块溢价可直接处理为费用,就这么简单粗暴!这样,在收购时,企业就会认真考虑其利润能否承受这一块损失,不会如此轻易地套取股民的钱给相关方,然后,搞什么利润对赌来麻痹广大股民。

(二)

我对商誉一直是不信任的,警惕的,商誉对比企业净资产过大的企业,犹如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掉下来。再说,自己的企业都做不好,难道收购别人的企业就能做好,甚至有些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增大了自己的资产,另一方面套走了资金,而且还可以冠冕堂皇地美其名曰:做大做强。

一般不发疯:不溢这么多,公司帐上的钱怎么弄得出去![费解]

马靖昊说会计: 不少上市公司由于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巨额亏损,公司高管和控股股东却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亏的是谁?还不是中小股民,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公司当中,当时为什么要溢价这么多呢?当初的决策又是怎么做的?

化繁为简621:商誉就是为了多忽悠钱创造的一个新词而已。

(三)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无甚漏洞但却爆发了现金流危机,且库存飙升、疯狂借贷、大股东大比例质押,这就基本上可以坐实财务造假了。这就是说披露的业绩再绚丽,也逃不过现金流这一关。

Ping9010:现金流也可以造假,康得新弄了一个假的网银,哈哈哈。

马靖昊说会计:现金流确实可以造假,但没钱了还是要爆发财务危机,没钱就是没钱,掩盖不了危机的,毕竟没法造假币来渡过现金流危机。

德群1984:A股没有严刑峻法,只能学马老师的火眼金睛了。[允悲]

马靖昊说会计: 财务造假是由于西化的会计准则造成的。

(四)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赚到的利润相当部分都没有转化为现金,只是以某种资产方式记在账上,后期到底能不能转化为现金都不一定,基本可判断这家公司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账面有巨额的货币资产,完全可以满足运营所需,但它又在大量举债,基本上也可判断这家公司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磊小鳄:请问马老师,哪些指标可用于分析利润未转化为现金,谢谢

当里个当个里当:简单看,可以比较收入跟销售商品取得的现金,如果差别特别大,就很有可能有问题,正常差是因为赊销导致的。

我读书少为什么不来骗我:货币资金一大把,收到的利息却严重低于正常值的[熊猫]。

马靖昊说会计:看来你读书少,别人也骗不了你。

(五)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长期存在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其净利润相背离,可将会计期间从1年延伸至5年甚至10年,其经营性净现金流基本上应与净利润一致,如果还是背离很大,则可判断其存在财务造假问题。另外,可再看一下短期借款和货币资金有没有存在巨大的落差,如出现“大存巨贷”的现象,就基本了坐实财务造假。

千机变4749:用五年累计数比较,差异太大的通常有问题。特别是累计净利润为正数且金额很大,但经营现金净流量累计为负数的。

小投资者老詹:说的就是康美药业。

觉得“好看”,就转发到朋友圈

或直接点文末的“好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靖昊:什么是“商誉”,别再麻痹广大股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