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往事

我是80后,读大学前,一直在老家那座四线小城生活和学习。

高考完来西安参加外语口语考试,算是我第一次坐大巴,也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

不知道那些从小在大城市生活和学习的80后的朋友,上学时有没有补过课。

作为小镇青年,自己上学那会,身边根本没有补课这种说法。最多,也就是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太差,任课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会在放学后单独留下这几位同学再辅导一会。

当然,纯免费。

那时候的老师,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这种模式,现在叫补差,很正常。当然,那时候也叫补差,只是当年那些放学后被老师单独留在办公室,专门开小灶辅导的同学们,可不这么认为。

补课,在以前是一种耻辱。因为只有差生才需要补课。

原创首发自同名公众号

相比80后的小镇青年,现在的学生们要幸福很多,因为选择更多。

培优补差同步三个档位,1对1小班大班三种班型。对辅导老师不满意,随时可以要求换掉老师,或者直接退费走人。

毕竟,市面上大小辅导机构多如牛毛,总有一款适合你。

现在,参加课外辅导,也早已成了学生们的标配:

学霸想要继续保持住年排班排名词,肯定会补课;学中想突破现状跻身学霸行列,也需要补课;反而是那些学渣,对补课最佛系。

甚至很多学渣的家长,每到寒暑假临近,还得求着自家孩子去补课。

不知道这类家长是真的重视孩子教育,还想再力挽一下狂澜,还是只想下班后落个清静,顺便给自家孩子找个跟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的由头?

反正,全民补课,就是现在孩子们空余时间的状态。

你要说辛苦吧,肯定辛苦。

要做成点事情,辛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成年人又有哪个不辛苦?

原创首发自同名公众号

“双减”政策这颗石头,被扔进平静的教培行业,已经快过去十天。由一开始的热议,到现在只剩点点涟漪。相信很快,一切又会归于平静。

只是这种平静,再也回不到以前。

不是赵老师当年上学那会,全民不补课的那种平静,也不是政策落地前全民补课的那种平静,而是另一种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平静——假象。

K12网课机构被团灭,线下辅导机构纷纷转型。

赵老师身边,就有同行机构准备开学后,把常规辅导课转成线上授课;也有机构摩拳擦掌,准备在托管行业大干一场。

这两种转型思路,我持悲观态度。

说到底,管你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托管服务,提不了分,家长自然会去找那些能帮自家孩子提分的老师。

宣传名称会变,比如语文可以改成国学,数学可以用《九章算术》包装一下。

上课地点会变,比如改到老师家里,或者在学生家里自行组班,再不济,酒店里开个钟点房,总没啥难度吧。

毕竟,应试辅导,是不变的诉求。

只要中高考这根大棒依然悬在头顶,所有吹拉弹唱都得靠边。

毕竟,你家孩子不是章泽天那种靠健美操也能保送清华的特殊人才。

你说这是教育内卷也好,剧场效应也罢。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假装风平浪静。

因为:本质上,考大学这种事情,就是存量搏杀的零和游戏。

原创首发自同名公众号

有没有解决办法?

有。

真正的治本在于经济发展。

比如增加一流公司的数量,自然高新岗位增加,大家不用拼命冒尖拿高学历,也能得到一份好工作从而安居乐业。

然而,现实是好公司的数量基本恒定,高新岗位也就那么多。

你说怎么办?

你可能感兴趣的:(补课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