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世界里的一点光——《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是美国的中学生霍尔顿,他家庭富裕,但他厌烦学校、社会和各种人情世故,觉得它们都“假模假式”,他在3次被学校开除之后,又一次因为功课不及格被潘西开除。他和舍友打了一架,又在纽约游荡了两天,和女孩子约会,稀里糊涂地召妓,却又临阵退缩。在这其间,他偷偷回家,跟妹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与理想,想当“麦田守望者”:在孩子们开心玩耍的麦田里,他就在那里守护着他们,万一有孩子不小心跑到悬崖边,他就喊回来。可是父母突然回来了,他不得已又偷偷去老师家度夜,却无意发现老师可能是个同性恋者,又逃出来,在车站候车室过夜。他只想随便流浪,却在见妹妹的最后一面时,发现妹妹也要跟着他一起去,于是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回家不久,他生了场大病。

        这是一部出人意料而又打动人心的小说。出人意料,是因为它遍布全书的脏话,和坦诚到简直赤裸裸的意识流手法;而打动人心, 则是因为在迷茫、孤独的青春期里,在肮脏与虚伪的世界里,主人公的小小善良,如同一点光亮,令人心酸又倍觉温暖。

        小说以主人公真诚的自叙,展现了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灵世界。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脏话连篇。在全书中,处处可见脏话,诸如“混账”、“他妈的”、“杂种”和“婊子”等等,几乎每一页都有一两句粗口。这种无节制的宣泄,既是青春期男孩子的普遍口头语言,也是积压在主人公霍尔顿心里的愤怒、狂躁情感的具体体现。“(学校)里面全是伪君子。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你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遇到橄榄球队比赛输了的时候,你还得装出挺在乎的样子,你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他看到了世界的虚伪,但是作为还没有成年、没有话语权的少年,却对憎恶的一切都无能为力。霍尔顿的某种清醒、敏感和孤独,和他的苦闷与愤怒混杂在一起,使脏话成了他表达这些情绪和态度的方式,作为读者,初看时也许难以接受,但理解了他的内心后,也许能接受这独特的艺术特色。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小说是以回忆的方式写的,在写作时,主人公的内心话语汩汩流出,他的想法决定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连带起整个故事。不管是在和人交谈,还是独自行动,霍尔顿的所思所想,都清楚地、坦诚地流露出来——即使是那些不好的甚至丑陋的话,也都不避讳。比如他损自己的舍友:“那副牙齿像是长着苔藓似的,真是脏得可怕,你要是在饭厅里看见他满嘴嚼着土豆泥和豌豆什么的,简直会使你他妈的恶心得想吐。”当他被毛里斯以召妓勒索钱,又被打了一顿之后,心里的难堪和愤怒,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同电影里帅气的主角开枪打死坏蛋一般打死毛里斯),也都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不止于此,他内心世界的混乱,也使得他的行动变得没有章法。当他流浪在纽约时,内心的迷茫、孤独和潜意识里的恐慌,使他行动时也没有正常的逻辑。他迷迷糊糊地召妓,又突然清醒,别扭地拒绝;他“没有任何混账目的”,到处乱晃;他给女孩子打电话,试图纾解内心的混乱情绪……行动没有明确的因果联系,而任由内心激荡的感情驱使,这种意识流的手法一方面更增强了人物情感的真实性与强度,另一方面也是迷茫、孤独情绪的具现。

        霍尔顿的脏话连篇,和他不甚清醒的精神状态,其实恰恰反衬出其善良和天真的可贵。他捐给修女善款,对妹妹耐心而温和,他也坚守着自己对朦胧的、纯洁的爱情的期待。他的痛苦和愤怒,正来自于他所认为的外界的虚伪和丑陋,无法同善良与天真共存的矛盾。大人是虚伪的,“假模假式”的,令人厌憎的,就连自己敬爱的老师,也有可能是个同性恋(霍尔顿态度),而同辈的男孩子,也没有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女生或许比男生好一点,可是有时候也流于浅薄和无聊。只有没有经历世事的小孩子,才有着可贵的真诚。世界之大,他却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可以来告知自己的苦闷与烦恼,只有他的妹妹愿意聆听这一切,给予他安慰和鼓励。所以他的理想是做“麦田守望者”,想要守护一片无忧无虑、自在美好的乐土。这种孩子气的、浪漫的理想,在他所叙写的灰暗的外在与内心世界,是多么难得的一点光啊。我以为,正是这善良和天真,能够指引着他走过混乱的自我同一性的青春期,而也许真正成长为“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大人。

        这部小说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很多人抨击其满篇的脏话,也有很多人觉得霍尔顿可能会带给青少年读者不良影响,比如逃学、打架骂人和混乱的性行为等等。但随着人们对它理解的深入,《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洗污名,成了一部经典而畅销不衰的书,它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所坦露的真诚,无论是烦恼还是思考,无论是快乐抑或悲伤,都深深赢得了他们的共鸣。而且,作者没有试图用说教的方式劝服青少年们该过怎样的人生,而是让主人公霍尔顿做读者的亲切的朋友,讲述他的经历,述说他的理想。

        所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但它不写英雄,也不写史诗,只是写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的心灵世界,甚至并不避讳自我和世界的不美好,而是在迷茫与挣扎中寻得一份对善良和天真的坚持与坚守。这份坦诚与执着,令人动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灰暗世界里的一点光——《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