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中地理优势看秦国在春秋战国发展变迁。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约300余公里,海拔约323~800米,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和北有萧关,古代称“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同时在先秦是中原与西域的守卫屏障,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枢纽。是中原礼仪教化和西域策马奔腾尚武的缓冲地段。

      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于商朝时期开始镇守西戎,并封疆西陲,后因嬴氏部族的一部分人参与了武庚挑唆的三监之乱而遭到周公姬旦的惩罚,被迫西迁至河西走廊一代,从此沦为庶民。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孙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周平王还下令说,秦人如果能赶走戎人,收复的土地就归他们。秦穆公(前623年)时灭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与日俱强。

为什么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王权更替,唯有秦国能以压倒性的优势一统天下呢,历史不与任何人争辩,但我只想说出一下几点: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秦人在赢氏的统治之下民族情结高涨,内部相对团结,在面对西戎部族时能够体现中原文明的军事优势,民对中原列国在春秋时期的侵犯时能够发挥游牧民族的纵伸迂回,生于乱,带来民族凝聚力。再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征服关中平原各西戎部落后,依靠东方函谷关防御中原列国侵略,西方大散关、北方萧关地域各游牧民族骚扰,南与强大的楚国相隔武关,地理闭塞远离纷争,都城稳定。而强如魏国,都城大梁两次被齐国围困,大将军庞涓不得不紧急班师救援而损失惨重,直接导致魏国霸主地位慢慢被取代。韩国在申不害变法逐步成就霸主伊始,就被魏国围攻国都新郑,十万新军全军覆没,同时自身处在魏、亲、楚、赵、齐各国中心地带自身发展空间不足。而反观秦国都城咸阳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基本未出现过被围攻的危机,秦国四关足以抵敌于外,内部稳定。

第二、秦国在蔑视之中慢慢崛起。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乃至战国后期,中原其余列国的崛起方针只有一点,就是逐鹿中原,称霸中原,而关中直到今日也并非中原地区,切在中原列国之中秦国一直属于王化边缘的野蛮民族,属于别人都懒得理的地段。在与秦国接壤的几个国家之中只有魏国宰相公孙痤、大将军庞涓,能够意识到弱小的秦国的威胁,但也只是认为要安定后方再逐鹿中原,战略重心依然只是在中原。再与秦国接壤的几个国家中(少数民族部落除外,切少数民族部落早早被秦国平定)只有魏国在春秋时期,战国初期与秦国发生过战争,而且虽然被掠夺了函谷关,河西大片土地,但强如中原独霸的魏国也未能将秦人打垮,却由于其战略蔑视反而一次又一次给秦国营造了偏安一隅默默发展的屏障。于是秦国就在这种蔑视与疏远中奋发图强,展现了大无畏的小强崛起精神。等秦国破了纵横,展露头脚了,强大了,硬实力挤进中原逐鹿时已经势如破竹了。

第三、军事优势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民族情结高涨。同时在文化上秦国在西戎部落面前可以彰显中原文明的优势,在军事体格素质上,由于常年与少数民族融合拼杀,故秦人相比中原教化更勇武团结,能够融汇文明教化与骑兵尚武精神,切秦人善于养马又有游牧部族优良马匹供应,加上关中粮草充沛,为秦军提供了优质的即战力元素。

事故在中原乱战中,秦人不一统,天理不容。长安为国都,得天独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关中地理优势看秦国在春秋战国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