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大爱无痕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有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后让我感触颇多,我自身包括我的孩子都和书中的那些孩子有着些许类似的经历,原来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其实我们可以用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让我看到了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这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被尹老师对她家圆圆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孩子,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长期以往,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就容易形成对立冲突关系。
作为父母要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规则,而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这样的孩子和家庭的幸福便大打折扣。
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孩子。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更有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孩子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如何与人相处"也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从记事起就会慢慢接触不同的人,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尊重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说在对儿童的整个学习管理当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个非常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举动反映的是当父母行为举止。
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更难过。
孩子和同伴相处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请注意,一定仅仅是“建议” ,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严格管教的背后就是心理受阻,法官型父母最容易培养囚徒型孩子。我们是要一个健康快乐的清洁工,还是要一个学富五车的神经病?这是值得思考的。
判断游戏的好坏原则:第一,孩子的参与程度高不高;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管不是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强烈的母爱不是永恒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
几乎所有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都是亲子关系联结不良的后果。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育的“严”真的很难把握,如果太过没原则的爱就成了溺爱,如果太过严苛则又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会有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
读这本书,也是自省的过程,更多的是自责,对比自己的教育言行,庆幸自己有所惊醒,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将教育正能量传递给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