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读书笔记一

序言:

讲到中国科协在钱学森的授意下,建立了第四医学研究会

第一医学叫治疗医学

第二医学叫预防医学

第三医学叫自然疗法

第四医学就是特异功能医学

前言

作者讲到,其实用语言讲明白修道的道理是不容易而且容易产生误导的。修道更多是一种实践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体悟。这跟瑜伽习练也是相通的,法无定法,老师的引导跟多是去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正确的,找到正确的感受。回想自己学习瑜伽的经历,一开始就是跟着书来学,总是不得要领,后来去学习密集课,再后来跟随John老师学习,加上自己的不断习练,才一步步有了体悟。老师的力量是多么重要。那么书本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为了做一个印证。

有界,无界

我们生活在有界,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时刻不二”的时空,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动是相对的,静也是相对的。在修道的范畴来说,动时,内心静,静时呼吸动。

道可道,非常道。讲的就是这个宇宙中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条件变了,道也会改变。

我们是在物质世界中生长的,依存于物质世界的相对之道。

作者提出,按照马克思的辩证法来理解,既然有物质世界,那边定有一个反物质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和研究的反物质。我们世界有物质,也有反物质。究竟什么是反物质,普遍物质世界生长的人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但是,科学家们好像已经能证实t它们的存在。作者认为反物质世界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据说这个是一个六维的世界。作者提到人类天生是拥有认识六维的本能,是这潜能不是用于物质世界的,应该只能用于六维的反物质世界,佛家称为“彼岸世界”,《心经》上的般若,渡笩到彼岸世界叫“密多”,佛教称为“空界”、“法界”,道家称之为“虚界”,又称“无界”。

据说,无界是一个绝对的世界,让我想到了,科学家发现的超导现象,在绝对零度了,电的损耗为零。看来古代大智者的智慧可不是我们现带的凡人可以相比的。

修道的法则

修道就是为了恢复这种本能。那用什么方法呢?就是“六根清静”,有眼不看,有耳不听,有舌不尝,有手不拿,尤其是意不用。简单说就是把我们的感官收敛。在瑜伽八支里面的第五支,制感Pratyahara。作者言“意静”,不妄想,不分辨,不执着。到这里修的就是无为境界了。我的感悟是,在瑜伽八支里面的前四支修的就是有为,而后四支修的就是无为。

修道是一个舍的过程,把我们在物质世界开发出来的感官,知识,见闻都暂时不用。道家说法“识神”退位,元神就位。佛家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道家采用的方法是“返观、返呼吸、返听、返思”等,用“抱元守一”“返观内照”以达到无为之境。

作者提到,修炼的时候是先舍去在物质世界的“阴六根”再舍去“阳六根”,然后就可以达到般若智慧。这个让我明白了之前看瑜伽经一直不明白的关于神通的问题,为什么要舍去神通呢。神通是“阳六根”,也是相对的产物,要达到绝对世界,需要一切归一。如此看来,修炼的道理到最后都是一样的。

作者认为三界并不是有三个世界,而是大脑的三种不同的功能:一个是六根用事,一个是五眼六通,一个是般若智慧。三界是分不开的,都在我们的大脑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吸之间》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