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在康科德一个多月里,走在路上经常会遇到当地人热情的打招呼。
有两次,我带孩子坐在路边休息,开车经过的当地人停下来,问:Are you OK?
还有一次,我带孩子在路边查地图,路过人,不断有人停下来,问:Can I help you? It's not safe here.
前天,跑步摔了一下,正好被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看到,她立即过来询问:Are you OK?
当我离开时,她骑车跟了我很远,她还是问:Are you OK? Are you sure?
时隔二天,看到一个黑人骑车摔了下来,一个当地人,也是立即过来,问:,Are you OK?
从超市出来,没有注意购物车的存放地点,购物车就顺这路滑行了很远;
一个当地人,特意从车子上下来,去把我的购物车送到特定的位置上。
过马路,如果正好遇到汽车,司机一般是绕手让行人先走,且特别坚持,因此也我感觉特别不好意思,以至于每次都不敢靠路口太近。
感
没有来之前,我们有很强的优化感,总是感觉我们整体对外国友人太友好了,好到有点崇洋媚外。
言外之意,我们感觉老外对我们没有那么友好,他们没有我们善良。
对于他们我们甚至特别介意,甚至是戒备;
毕竟有那么多影视剧都展现了美国的对华人不够友好,居高临下;甚至是各种暴力、抢劫。
我们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归纳出美国人的不友好。
我们对遇到的国际友人提供过积极的帮助,甚至是身边的朋友,同事,组织对老外都很客气,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民族的善良与热情。
到这里后,切身感觉到老外对于我们也是热情、善良的。
遇到有困难的陌生人,尤其是其他民族的人,他们都会主动过来提供帮忙。
整体来说,这里普通人的公德意识或者说“爱管闲事”这点比国内要强一点。
在国内遇到有人倒下,特别是老大爷,老奶奶,大家的担心和顾虑,这个我们的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前天听了万维钢解读的“蝴蝶效益我们都理解错了”,听过万老师的解读才发现,我们一直认定的,并一直在说的,竟然不是一个真理。
无独有偶,吴军老师的信息论,也让我看到:很多我们认为有道理的,且有证据、有数据支撑的事情,它也不是事实,更不是真理。
想了想,很多我自己坚信的事情,只有有了新的认知,新的理解,坚定的信念才可能动摇,才可能思考,否则是打死都不信。
这也很可怕,如果没有打破,我们就一直活在自己的真理中。
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如何避免这样的思考模式?
如何让自己更清楚的看到事情的本质?
众人未果,菩萨畏因,找到因才是关键。
但是,我们能找到因吗?我们找的因,真的是因吗?
我们看到了,感觉到了,我们信了。
我们看到的是现象,找到了有关联的影响因素,于是,我们说,这就是因果链!
我们经常,对于此类事件,还会归纳出一个要避免的“因”。
事实上,我们需要特别小心。
首先,我们经常把因果关系搞反。
人其实很容易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即使可以由A得到B,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B未必能够反过来确定A。
比如,我们听说过“乌鸦叫,丧事到”这种说法。
它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如果计算一下乌鸦出现这个随机事件和附近可能要死去的老人,多少是有点相关的。
但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事实上不是因为乌鸦来了,所以人死了。
而是人老了之后,特别是快死的时候,会发出特殊的腐臭味,吸引来了嗅觉非常灵敏的腐食动物乌鸦。
衡量两条信息之间相关性的新工具叫互信息。
相关不是因果,其实世界上大多数联系都是相关联系,而非因果联系。
相关的联系可以强,可以弱,但弱相关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寻找和利用的是强相关性 。
其次,我们常常盯着因素,忽略了系统。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词,“蝴蝶效应”,形容的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蝴蝶效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科学典故,说巴西的一只蝴蝶震动翅膀,有可能在几周之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导致一场飓风。人们经常用蝴蝶效应形容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下面这张图,是人心目中蝴蝶效应的一个形象写照 ——
从小到大的一堆多米诺骨牌排在一起,最大的一块有一个人那么大,最小的一块比指甲盖还小,只能用镊子拿。放倒最小的一块,骨牌就会连锁反应,最终把最大的一块也推倒。
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吗?这不就是小骨牌导致了大骨牌的倒下吗?
万老师说,不是!
我再看,还真的不是!
是这些骨牌的排列方式,导致了大骨牌的倒下。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系统。就算最小的骨牌不倒,中间任何一个骨牌倒下,都会导致后面所有的骨牌倒下。
如果要追责的话,我们要问的不是谁推倒了最小的骨牌 —— 最小的骨牌有权做它想做的事情— 而是谁把骨牌排列成这个样子!
平时,我们也特别爱关注蝴蝶,把事情的重点都落在“蝴蝶”身上。
现在我们清楚认识到,真正的大事故不是蝴蝶引起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关注各个因素,而是整个系统。
经常与蝴蝶效应共同出现的一句话是“XX无小事”,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无小事 = 无大事。
做事得善于分清轻重缓急。敢于忽略小事,你才能做好大事。
把系统搞好了,有缓冲区有余闲有稳定回路,就可以有恃无恐。
反过来说如果系统不行,人就算整天战战兢兢也难保不出事儿。
行
看到了问题,我开始思考,开始找答案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了专业的解答,真的是:你推门,门就会开!
行动中,必须冷静,不要看到一个“因”,一个关联因素,立即归纳出一个结论,结论真的不能下的太早,且需要反复思考,同时考虑以下几点:
1. 两件事情同时、关联性发生了,但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2. 相关性和等价性是有区别的,不要在利用互信息时把两件强相关的事情之间的因果顺序颠倒了。
3.现实中,很多很强的互信息总让人想到因果关系,但是谁是因,谁是果,我们是要要花点心思搞清楚。
4.无小事 = 无大事。做事得善于分清轻重缓急,敢于忽略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5.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关注系统,才是本源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