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与育人》讲座复盘

2020年10月24日,四川大学石坚教授来我校做一场《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与育人》讲座分享。看到这个题目,我心里预想的是石老师会分享一些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等空话套话。但学校要求当天下午所有没有课的老师必须去听讲座,怀着被逼无奈的心情,选了一个边缘的角落,打开了自己的资料,准备埋头苦干自己的事情。

石教授三五句的自我介绍之后,我被他讲课的内容和风格深深吸引。从那一刻开始我没再碰过自己带到礼堂的任何资料,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认认真真听完,并几次泪湿眼眶。

石教授非常儒雅,说话语速不紧不慢、淡定从容、一句句有深度的理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听他讲课如同历经干涸寒冬的大地迎来了远处柔和温暖的春风,轻声细语,徐徐拂面,沉醉其间。

他博学多才,遍览群书,见多识广却又颇具情怀。他的世界那么纯粹,仿佛只是畅游书海,身边皆是良师益友,工作只需教书育人。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什么样的眼界,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个内心纯粹干净的人,才会看到一个简单美好的世界。

其实,石教授曾是四川大学的副校长,担任过行政职务的人应该都明白个中滋味。如同最近被大家熟知的“成都大学党委书记”事件。到了石教授这个年纪,早已见过了大风大浪,纵使胸中万千沟壑,一切回归风平浪静。

从石教授的讲座中,我想分享我的三个思考:

一、身为教师该教给学生什么?

如今的时代瞬息万变,也许学生大一时读的专业很火爆,大四时这个专业就已不存在。此时学生要找对口的工作是很难的,而且校园生活历经四年,书本上先进的理论知识再拿到社会上使用时可能已经被淘汰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琐碎的知识点。

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老师影响学生的往往不是课本上的知识,多年之后大家一般都不会再记得书上哪一页讲了什么观点,他们会记得老师不经意的话语或举止。

10年前,我刚入北师读研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让我们写论文。本科时,写期末论文将别人的观点综合一下,再改成自己的话交上去也没被老师说什么,所以研究生第一学期的论文我如法炮制。想着我综合了好几本书和不少文章的观点,老师应该看不出来的。可是开学后我的彭老师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让我重写。一个研一的女生期末论文需要重写这件事,被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全部知道了,有一位师兄甚至还以嘲笑的口吻来问我。当时我无地自容,也从心里讨厌那位女老师,觉得她不近人情,不给学生留面子。

正是因为这次经历,我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然而读书时代我没能理解我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不喜欢她。

后来自己成为了老师,写论文,做课件我都不会抄袭。我不会将培训班的课件直接拿来用,或者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份课件整合一下就去讲给学生听。接到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时,我能根据对方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我有自己的观点,我懂得如何运用和处理资料,我知道怎样安排课程更有效果。我特别感谢那位当年让我难堪的彭老师。如果没有她当时的批评和重写的要求,也许我也会成为学术不端中的一员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历经此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在你传输的过程中让学生身心得到成长,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未来的世界是未知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却是终生的。

历经此次培训,我看到一位儒雅学者以自身的学识和观点在非常平静的讲述中征服观众的力量。无需花哨的形式、无需铿锵的语言、无需华丽的服饰、无需优雅的举止,只需一种平和的心态,娓娓道来、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让听讲座的老师们发自肺腑、自觉自愿延长鼓掌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与育人》讲座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