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ta的方式决定了ta未来应对世界的方式

前几天六一儿童节,妈妈和往年一样给我打电话祝我节日快乐,聊着聊着就说起我小时候的趣事,两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母女算是比较亲密的朋友式关系,属于无话不谈的,平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都会互相帮对方分析想办法。现在妈妈退休了,更是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唱歌,学书法,学画画,练手风琴,跳广场舞,微信群可能比我还多,忙得不亦乐乎风生水起,根本没有我之前担心过的退休后的失落和迷茫,我更是只有提前跟她预约才有打电话聊聊天的机会。

虽然在我小的时候她可能没看过太多的育儿书籍,但是和我相处的种种方式却很符合现代科学的育儿理念,特别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叫做《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书,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忍不住感慨,“这就是妈妈的育儿手册啊!”

这本书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克拉里(Elizabeth Crary),她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拥有40多年的幼教经验,先后累计出版超过三十种家庭教育畅销书,其中多本被奉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读物。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一本经过40年时间检验依旧长盛不衰的殿堂级育儿宝典,书中介绍了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针对0-6岁的学龄前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特别在解决技巧这一部分,在案例中我看到了许多自己小时候的身影,代入其中,真是既能感受到当时作为小孩子的无助心情,又能体会到一个没有育儿经验的成年人的手足无措。这本书与其说是育儿书,不如说是成年人的成长书,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大人,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在修补中成长,在成长中进化,才是我们终生的必修课。

伊丽莎白·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从三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与孩子相处的解决方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吧。

一 重建育儿理念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那么转化到儿童教育中也不例外,儿童教育三脚凳理论的三条腿正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说实话,我打开第一页看到这个理论的时候真是非常感慨和感动,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育儿,更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在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有多少人是连自己都还不了解,自己还没学会爱自己,甚至自己还是小孩,就匆匆忙忙当了父母,自己都糊里糊涂,又怎么能跟孩子愉快地相处呢?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熊孩子”,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父母“熊”,那么怎么才能不“熊”呢?


明确价值观

价值观包括信仰和态度,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努力,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这都是价值观,反映在育儿方面,就是你想养育怎样的孩子,你愿意在哪方面对ta进行特别的培养和付出。

就好比学钢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学了,有的父母就不由自主地跟着焦虑起来,不管自己的孩子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也送去学,如果孩子学不好,不仅仅是浪费时间精力金钱的事情,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收到相当大的伤害,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反而得不偿失。

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当很多小朋友都去学了钢琴时,妈妈和我进行了一场对话。

妈妈:你想学钢琴吗?

我: 我不想,我想学手风琴

妈妈:真的吗,那我们学了就要好好坚持哦

我: 好的

妈妈让我学琴的目的并不是期盼着我能够当音乐家,只是想让长大的我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于是在母女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之上,我就这么一直开心地学了下去,直到考过了业余十级。

父母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因为你的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可能会经常感到失落和失望,孩子更是会不知所措。


2. 管理期待行为

小时候可能最不愿意听的话就是妈妈夸别的小朋友了,即便是像我妈这样的野生育儿专家也难以避免,我记得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回她一句“那你找ta当孩子去吧”,妈妈就不说话了,可能也意识到这样话伤害到了我幼小的心灵。长大后我渐渐理解了她的心情,自己的成绩不如别的同学好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着急,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希望更好一些。

父母在期盼自己孩子的同时,给自己上了一个巨大的叫做焦虑的枷锁,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育水平,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性格也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有的先发展这方面,有的在那方面领先一点,有的性格外向,有的内敛含蓄,同时这些能力发展水平还深受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想想看,如果你天天这么焦虑着,无形中给孩子也传递了压力,当ta知道自己没能达到你的要求时,ta可能会对你产生恐惧心理,那么你们还怎么愉快相处呢?

所以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所处阶段的发展水平,为自己的期望值设定界限。


3.尊重自我需求

很多人当了父母之后,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天天以孩子为中心忙得团团转,忘记了自己的需求,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连你的配偶和孩子也会压力重重。

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做别人的爸爸妈妈之前,先做你自己。你喜欢什么,你爱好什么,都是应该优先被满足的,你快乐了,高兴了,身边的人也同样会感受到幸福,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孩子也会沐浴到爱的力量。

不论是一餐好吃的饭,一杯香醇的咖啡,还是十五分钟火热的运动,二十分钟安静的阅读,每天留一点固定的时间给自己的喜爱之事,学会热爱自己和享受生活,让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感受到你的快乐与满足吧。


二.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

0-6岁正是孩子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的重要阶段,作为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要强化良好行为,培养新行为,减少不良行为,这其实是一个双向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孩子向父母学习规则,父母从孩子的反应中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和相处。对于孩子的行为管理,伊丽莎白·克拉里给大家的建议是: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和你的孩子在一起,让这个时间完全属于ta,你全身心地与ta相处,满足ta对关注的需求。


强化良好行为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行为的进行关注,可以是语言关注,也可以是行为关注。对于你认可和喜欢的行为,要进行强化,在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时要及时表扬,明确表达自己满意的态度,当孩子看到你的情绪时,会收到鼓励,接下来就会持续这个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培养新行为

培养一个孩子就像栽培一棵树苗,需要持续不断地灌溉才能长成大树,而孩子对于世界的探索和发现,需要父母的培养和付出。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让ta学会自己收拾玩具,那么就要当着ta的面收拾,鼓励ta跟着你一起收拾,而不是自己收拾完了说给ta听,因为ta可能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

对于更小的孩子,可以通过指令加动作的方式进行,比如让小宝宝学习转身,也许ta听不懂什么是转身,但是你一边帮ta一边说这个词,经过几次的练习,ta就会明白这个词和具体动作之间的联系了。

减少不良行为

当孩子哭闹或发脾气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或寻找替代物的方法来进行引导,譬如小朋友不高兴了,你可以播放ta喜欢的动画片或者轻柔的音乐来吸引ta的注意力,或者ta一定要咬家里的小狗,父母可以拿一个安全的毛绒玩具或者磨牙棒代替。

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父母要加强自己的对情绪的管理,稳定好自己的状态,在孩子哭闹时进行有效的安抚;另一方面调整家里或者周围的环境,减少危险隐患,让自己和孩子的环境更舒适,当心情愉悦时,由外界环境造成孩子不适的压力会大大减少。

有的人觉得孩子还小,可能听不懂大人的话,可是你知道吗,我们是先有理解能力才有语言能力的,而理解能力正是靠父母的不断持续关注和沟通培养出来的。

其实和孩子相处与跟成年人相处一样,不要觉得ta是小孩子而忽略和无视,把ta当作一个平等的人,真诚地倾听,饱含善意地理解,用心地沟通,ta会明白的。


三. 如何解决问题

伊丽莎白·克拉里为父母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描述问题

汇集信息

探索方法

制订并实施计划

评估,修订和重复

写下这些我突然发现,这就是项目管理啊,我们在职场不也是这个步骤和流程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我们来看看在育儿领域如何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情景说明:4岁的小明总是哼哼唧唧,有要求时不好好说话,妈妈让他别这样,可他还是依旧哼哼唧唧,妈妈非常生气

1.描述问题

小明有要求时总是哼哼唧唧

2. 汇集信息

观察记录:小明经常在快吃饭的时候哼哼唧唧,妈妈对他说别这样,他就消停一会儿,但过了一阵就又开始了。

这个年龄段哼哼唧唧正常吗?很正常。

很多学龄前儿童觉得他们哼哼唧唧地要求就会引起父母的关注。

3. 探索可选择的方法

提前跟他说:“想要引起我的注意,要先举手”或者“你一天可以哼唧一下,如果超过了一次,就要好好地跟爸爸妈妈说话。”(改变方法)

如果他哼哼唧唧,就对他说:“你可以跟妈妈好好说话吗?”(关注,并解释期待行为)

鼓励期待的行为

他高兴地讲话时,专注倾听并作出回应(关注)

对他说:“我喜欢你刚才的声音”(表扬)

认可感受

对他说:’爸爸妈妈听到别人哼哼唧唧,会非常生气“(我讯息法)

给小明可选择的办法

对他说:”你可以高兴地跟我说话“(改变工具)

对他说:”把你的要求唱出来“(改变活动)

说明行为的后果

对他说:“你要是哼哼唧唧,爸爸妈妈就不答应你的要求”(逻辑后果)

对他说:“爸爸妈妈不想听你哼哼唧唧,请你好好好重复你的要求”(逻辑后果)

4. 制订并实施计划

对他解释:我们希望你好好说话,如果你哼哼唧唧我们就不给,如果你等一会儿好好说话,爸爸妈妈就给你。

5. 评估、修订和重复

用5-7天的时间尝试这种方法,如果不起作用,那么父母可以在小明提要求前先引起自己的注意。


经过这么一系列方法组合下来,是不是觉得问题处理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了呢?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个重新认知自我的过程,方法和技巧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你的态度,尊重自我,尊重孩子,愿意和ta共同成长,那么ta也会对你的付出做出回应。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对待ta的方式,将决定ta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爱ta的方式决定了ta未来应对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