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2《那一定会很好》

幸福是什么样的——《那一定会很好》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做一棵会跑的树该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树这么想着。

一、植物也会“看”世界

我们每天都会看见植物,路边高大的梧桐树,操场角落萌发的小草,教室窗台摆放的绿萝……如果你想和植物交朋友,和它谈心,对它说话,那你一定会被人投以惊异的目光。想让植物能够看懂我们的心思,听懂我们的话,恐怕很有难度。

不过,如果你认为植物和石头没什么区别,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植物虽然没有像我们人类这样的智力,但它们有着敏锐的知觉,没错,植物不但能“看”、能“摸”、能“闻”、能“嗅”,还能感觉重力。只是植物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感知方式,与人类的感知方式大不相同。

植物是怎样“看”的呢?它们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如果光线来自上方,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植物就会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光。

很多植物的种子也有“看”的能力,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这些种子必须在有阳光的地方才能发芽,所以,如果它们不幸被盖在厚厚的泥土下面,那是绝对不会发芽的。它们耐心地等待着,等待一条钻过的蚯蚓、一只硕大的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去,等到有了阳光,它们才会趁机发芽。

大一些的种子本身储备着一些营养,所以它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淡黄色幼芽萌发以后,就会疯长。它要干什么呢?它要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等到幼芽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不再长大,而是开始生产叶绿素。光合作用开始后,新的获取能量的生活开始了,它不用担心能量耗尽,叶子也变成绿色的了。

西红柿有一项绝技,那就是感知邻居的存在。它若是看见地方宽敞,乐得不慌不忙地长,把自己养得强壮敦实;若是它看见周围紧凑,还有别的什么植物,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争取快快长大,好超过竞争对手。

你是不是觉得这太玄幻了?其实,这一点儿也不玄幻,植物学家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变得比浅红色成分要多。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来,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自己了。

虽然植物没有“眼睛”,但是它们有遍布全身的感光分子(光敏素和隐色素),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让植物做出反应。

那么,人类感受光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二、眼睛为什么长在前面?

如果植物能拥有人类的视力,它一定会觉得很神奇吧。

人类有着优秀的视力,我们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大小、远近、形状、厚度和颜色。人眼能够分辨17000种不同的色调,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动物不如人类。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狗狗来说吧,它虽然是高等动物,眼睛却看不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只能看“黑白电影”。

我们是怎样“看”世界的呢?我们的眼球后面,有一个重要的部件——视网膜,它的厚度约为0.1—0.5毫米,上面布满了各种感光分子。一旦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受到刺激的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信号。当电脉冲信号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告诉我们看到了什么。然后,我们就能“看见”了。视网膜好比照相机用的“底片”,能把从“镜头”中得到的景象传送给大脑。

那么,为什么眼睛要长在脸上?为什么两眼都长在前面呢?这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最佳选择。眼睛长在脸上,视野开阔,看得远,这样容易发现食物,就能更好地寻觅食物。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可一点儿都没错。人的瞳孔会随着人的心情而变化。比如,你在考试时,如果试题很容易,你的瞳孔就大体保持原状;如果题目很难,你的瞳孔就会张开到最大的程度。

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喜欢在黑暗的环境里看手机呢?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强光对视网膜的损害是很大的,视网膜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赶紧告诉爸爸妈妈,帮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吧!

三、好记忆力可以睡出来

课文中树的种子,做过站在阳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空气的树,做过在山路上跑来跑去的手推车,做过供人休息的椅子,做过阳台上美丽的木地板,经过多次变形的它,已经衰老了,晒着暖洋洋的阳光,它终于感觉“舒服极了”。读到这里,真想和木地板一样,躺在阳台上,被暖洋洋的阳光照着,睡上一觉。

睡眠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一到节假日,因为第二天不用早起上学,所以都会变成“夜猫子”,到了晚上不按时休息,而是抱着电脑或守着电视机看个不停。不知不觉到了凌晨,这才心满意足地去休息。等到开学后,由于这些同学的身体已经适应了晚睡的习惯,所以到了应该上床的时间,大脑却还在兴奋的状态中,睡也睡不好,第二天上课时,又会因为睡眠不足,哈欠连天,苦不堪言。

其实,睡眠是我们让身体和心理得到休息的机制,如果睡不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如果长期缺乏睡眠,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比如抑郁、焦虑,等等。

睡个好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你担心自己在床上会睡不着,可以早点完成功课,让大脑早早结束兴奋的状态。

四、一棵有人类感情的树

种子希望自己能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大树希望自己能自由活动,像人类和动物那样自在地跑动;手推车希望自己能停下来,像椅子一样坐下休息一会儿;椅子希望自己能躺下,舒舒服服地伸展着身子……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真的会有自己的想法吗?当然不是啦!如果它们有想法,你可能就听得到你的椅子不停地抱怨你的体重,你的作业本抗议你不太美观的字迹了。在童话中,作者可以把它们当作人来描写,让它们会说人话,会办人事,会高兴、会难过,会羡慕别人的生活。

你看,在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中,作者也让那棵树变成了人,有了人的语言和人的感情。

这棵树居然爱上了一个小男孩儿,小男孩儿每天都要过来找大树玩。怎么玩呢?小男孩用树叶做成王冠,把树干作为他攀爬的天然“梯子”,用柔软的树枝荡秋千,摘下苹果解渴,跑到树荫里睡大觉……

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大树很快乐。可是,小男孩儿却越来越不快乐,大树很担心。有一天,男孩儿来看大树,大树邀请男孩儿爬到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可是,男孩儿说他已经不大爱爬树了,他需要些钱。

大树没有钱,它只有树叶和苹果。大树让男孩儿把苹果拿去,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男孩儿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男孩儿果然带走了苹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孩儿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后来,男孩儿又来找大树,大树很高兴,它高兴地摇晃着肢体,邀请男孩儿一起玩。可是,男孩儿说自己没有时间爬树了,他这一次来,是因为他需要一幢房子保暖。大树没有房子给男孩儿,它就让男孩儿把它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于是,男孩就砍下树枝,去盖房子了。

又过了很久,当男孩儿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它邀请男孩儿一起玩。可是,男孩儿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他这次来,是因为他需要一条船,想要驾着船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大树没有船,它要男孩儿把自己的树干砍断,用这些树干做船吧。

男孩儿真的把树干砍断了,用树干制作成了一条船,驶走了。此刻的大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墩子。后来,男孩儿又来了,这一次,大树很抱歉,它说它没有什么可以给男孩儿的了。没有苹果,没有枝条,没有树干,一句话,它什么都没有了。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男孩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节选自[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2《那一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