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阁制说说明朝政治

        昨晚看了《中国通史》内阁制这一集,对整个因内阁而产生的明朝政治框架而心生兴趣与感慨。

图片发自App

        讲明朝政治我们不得不提内阁,说内阁我们不得不聊聊明朝整个政治框架。内阁制的出现缘于朱元璋为根本解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之阻碍了皇权独尊废掉千年来丞相制度,而丞相制的废除使得原本有丞相分担的政务全部都得皇帝亲自处理,使得年龄越来越大的朱元璋力不从心,进而挑选了翰林院人员伴其左右以备询问。到成组朱棣时期允许内阁阁员参与机要,内阁制形成。到明宣宗时期内阁票拟使得内阁制完备。随着内阁制的逐渐完善,其权力也在不断上升,进而影响皇权独揽。怎么办呢 ?那继续让皇帝所有事情亲力亲为,那不累死,有了~ 让太监帮皇帝处理些政务,以制衡内阁。所以明宣宗时期内阁票拟,秉笔太监批红, 就这样形成了明朝的政治框架。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成了明之特色政治。

图片发自App


        其实,说白了,太监集团并不是太监本人,它代表的是皇帝,它们只是依皇帝旨意行事。可是我们要明白权力这个东西诱惑力太大,一旦有了权是可以无所不能的。明代很多皇帝大多时候是待在深宫之中,与外臣之间的交流通过书信奏折,而太监则是传递之人,这个时候太监是否实实在在的传递就有待考证了。

        内阁想要出台一项政策,任命一位官员都得得到太监批红,没有的话,那就白搭,施行不了,怎么办呢? 看张居正就玩的很拗 !!(和太监实行合作  咱们共赢 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张居正十年能够独揽大权,能够进行改革,缘于他把明朝核心政治框架摸透了,知道该怎么玩了。他非宰相但长达十年行宰相之权,权势熏天。梁启超就说“张居正乃明朝唯一一位政治家”。可是大多数明代内阁首辅是不屑于与太监交好的,这样就造成明代文官集团与太监集团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水火不容。朝廷政务就很难办好。

        内阁阁员怎么样呢,内阁阁员他们是文官之首,代表的也就是文官集团;可是呢,他们深受皇帝信认,就要为皇帝着想 ,这样使得他们夹入两难境地,很难有所作为,万历朝的申时行虽然没有张居正的才华与能力,但是作为一名首辅是绝对够格的,他在任上也是极希望有所作为,改变大明后期颓废之势,然而皇帝怠工,朝臣呢就说你首辅没有尽到劝勉皇帝的责任,这时候你好说歹说劝皇帝吧,皇帝就觉得你没有替他着想,你可是他任命的,或者说你的权力和地位是他一个人所给予的,不是制度规定,他随时都能让你卷铺盖走人,申时行啊~  申时行还真是小娘子  两边不是人 , 最终被所谓的文官集团逼着辞官归乡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内阁首辅是皇帝的个人意志而形成,必须唯皇帝马首是瞻,可是如果成为皇帝的对立面, 那么你随时都会被皇帝无情的抛弃,然而丞相是朝廷制度规定的,是一个王朝的正式机构, 任免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图片发自App


      纵观大明一代,前期有拼命三郎朱元璋日夜操劳,有雄心壮志的朱棣铁马金戈,他们都是有能力有作为的明君之人,勤勉政务,兢兢业业,尚能把控朝廷各方势力不至于做大做强。可是中后期呢,皇帝一个个荒废政务,宠信宦官致使大明走向万劫不复之地,怪谁,何之罪也?

      丞相制的废除是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可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构来替代丞相,即使内阁的出现依然没有划定好职权的定位,一切都要皇帝定夺,致使皇帝一人处理天下所有事情,顶层设计漏洞百出。

    何愁不亡国,何愁不亡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内阁制说说明朝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