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工具产品导流付费班课,是个大大的伪命题

【引子】

     在线教育这个概念,从兴起到发迹,在国内互联网也经历了一些年头,K12在线教育的重点竞争领域也一变再变。从早期的一窝蜂做工具,到现在的一窝蜂做直播付费课。付费课又从轻到重、从平台到自营,中间还掺杂了O2O这样的已被证伪的模式。目前以双师模式班课为主流的产品形态算是基本稳定了下来。

     之前很有幸地,曾供职于两家以工具型app起家的在线教育公司,也算亲历了这个阶段。正值36kr的文章《2019「K12网校」大爆发,决战在线教育千亿美元市值 》朋友圈刷屏,正好想起了这段经历,来写写对于“工具型产品”转型“付费课”过程中的导流之痛(当然,那篇文章中还是有部分数据错误的,在此不表)

【一】

    不太了解教育口情况的朋友,可以从文章中看到,传统的工具流量大户,如猿辅导、作业帮等都开始大规模进行了效果广告投放,为自己的直播付费课导流。而文中提及的其他投放竞争者,也不乏工具流量大户,其中有几家甚至已经大规模投放了好几年。为什么这些拥有大流量工具产品的公司,都还是走向了“课程效果投放”的路?

    认真地讲,在国内K12在线教育的竞争环境下,工具产品导流付费课,是个大大的伪命题,为自家班课单独做效果投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特别定义,本文所指的工具型产品,更多侧重于“与学习相关的通用型辅助工具,和直播付费课场景结合又不完全耦合”的产品,如单词、搜题、题库练习等。

【二】

     以一款月活3000万的产品为例。

     按每月轮替10%的新用户来计算,留给我们的新增是300万用户。在这300万用户中,你有两种路径引流到你的变现产品。①在app主使用流程中加广告  ②在app底部加一个tab

     在不计算洗早期存量流量的情况下,如果是有经验的各位,可以很清晰地算出,你每月能够从这两个渠道新增的班课转化用户,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具体数字各位心里有数)。

以投放为例,一个单期客单价几百块的用户,通过体验课程的投放,应该2-4000块能够拿下。也就是说,一个3000万月活的产品,能给直播课带来的用户,以投放成本来换算,不过寥寥,恐怕也就是巨头们旺季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营销费用。

     这笔钱对于各个财大气粗的在线教育公司来说,简直是小case。

     归根结底,是工具型产品的使用场景,和在线授课的场景不够吻合。李逵李鬼,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户是来你这里喝免费水的,你偏要卖饭给他吃,转化率低,也是顺理成章的。

三】

     工具型产品导流付费课程,优劣势都很明显。

     好处在于:由于工具有自传播属性,因此工具流量非常便宜,导流到“付费课”的用户相当于“一流量两用”,付费课的流量完全是白来的(毕竟哪怕没有付费课,你的工具也是会做下去的,大家早年做工具的时候,也都没想到付费课这一步,app投放不也照样投)。对于早期摸付费课模式的时候,有这么一批说导流就来的流量,绝对是很利于跑通基础模式的。且给资方讲故事容易,需要说用户量的时候,可以以工具产品的用户量来说事儿。需要讲变现的时候,可以以庞大的精准用户量导流到付费课作为故事脉络进行描绘。

     劣势在于:由于转化率太差,能够给付费课提供的上限非常有限。在市场早期阶段,该流量尚且够用,可以满足跑通“付费课模型”的需求。但当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各家在线教育公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年几个亿十几个亿广告费用砸下去时,原有工具给提供的付费用户,就远远不够了,上限太低,100个免费用户也转化不成1个付费用户。如果以付费课角度来看投放工具产品的ROI,也极为不划算,一个精准投放用户价格几千,换算到工具产品的流量价格乘以付费课的转化率,价格都要上天了。

【四】

     综合来看,优势带来的好处,远不及劣势带来的难处。在付费课为王的阶段,早年的工具优势成为了转型“付费课”模式的劣势,路径依赖阻碍了向外拓宽流量渠道的动力。市场竞争是不等人的,等其他公司都跑通了直接投放\售卖“付费课”的模式,且进行大规模放量后,迫于市场竞争态势,这些工具型公司也必须走上了投放路径。

     而最致命的是,当工具型公司真正下定决心往这条路走时,往往此时已经落后那些 早下决心走投放路线的公司许久,该趟过的坑,一个都没走过。不得已,只能加大投入,1天当别人3天来用。这其中,投放产品的定价、内容、服务、投放渠道、续费策略甚至是人员储备等,有的好抄有的不好抄,此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越早越早认清形势,抛弃存量优势,转型做付费课效果投放的公司,在目前阶段则走得更顺。晚做决策的公司,则需要花更多时间、金钱、人力成本去补足学费。我们在市场上,可以清晰地找到各个时间段做出决策的对标公司。

     好在目前该领域还远没有到收尾的时候,各家尚且还值得再搏一搏,因此早做的公司不一定就稳,晚做的、目前还在踩坑的公司也不一定就追不上。

【五】

     聊到现在,还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不是投放,就是直播课最终获取流量的归宿大家最后的营销获课,拼的都是投放?我的答案暂时是否定的,等到几家巨头砸钱捞够了基础用户,占据了行业前列,依托老用户的长周期高续报和口碑,就能每个季度源源不断地提供营收的时候,也许那时候投放流量,也就成为了附属品。或者到了那个阶段,市场上的流量成本,可能也不是班课玩家大规模放量能够承受的了。

     二:是不是在所有领域,工具型产品转付费课的模式,都是不work的?答案依旧否定。粉笔的题库练习,为直播业务立下很大功劳。扇贝一个背单词软件,做起四六级课程,也有声有色。更遑论那些工具型产品做的知识付费业务。很显然,至少在成人领域,这个模式至少还是有跑通玩家的。

     为什么同样一个工具转付费课的模式,K12领域跑不通,其它领域跑的通?且看下篇(也许是下下篇)文章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K12工具产品导流付费班课,是个大大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