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争做新时代中国青年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通过选拔、锻炼青年来使自己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无论是那些从“觉醒年代”走来、平均年龄才28岁的“一大代表”们,还是红军中那一批20岁左右的“少年将军”群体,或是八路军、新四军与解放军当中那些年轻的战斗英雄与指战员,以及26岁回国并逐步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邓稼先、“嫦娥五号”的95后指挥员周承钰等一批为新中国建设贡献青春的青年科学家们,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组成了党史中闪耀的群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证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青年大有可为、当有作为,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家国梦想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所需的“新青年”。

首先,“新”代表着一种愿意奉献的品质与刚健有为的担当意识,这既是我们党百年征程的“成功密码”,更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里所言之“新”,是一扫暮气、畏首畏尾之新,更是舍我其谁、拿云追日之新。我们党的百年征程实际上也是一部属于青年的历史,这是党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密码”。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同时期的青年在推进时代变革时,都能以甘愿奉献的品质来迎接挑战,以刚健有为的担当意识实现自我。

其次,“新”代表着一种精神饱满的斗志与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这既是我们党百年征程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更是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

我们党历经百年征程而能始终不忘初心,展现出自身与时偕行的年轻姿态,这是因为党始终将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和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作为一项党建的重要任务来抓。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红军“少共国际师”培养了以萧华、彭绍辉为代表的10余名共和国开国将领……在最为艰苦的建党之初,我们党就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敢让先进青年挑重任,使全党在最艰苦的年代就能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斗志。

青年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创新是青年群体的鲜明特征之一,也是时代前进的力量。我们党将这一特点融入具体的党建工作中,其中最典型的做法就是重视青年文艺家们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举例而言,在上世纪30年代,我们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导演、画家等青年文艺工作者,他们在创作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成果,为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后,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一批年轻的文艺家脱颖而出,譬如在1944年,20岁的贺敬之与同事们一起,创作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红色经典《白毛女》。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峥嵘岁月,这也是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一个世纪。在这百年征程中,我们看到了党对广大青年的无比关爱与扶持。今日之中国青年,应当时时刻刻以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为目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国家之间的博弈亦是如此,今日之中国正值“揭榜挂帅”的用人之际,广大青年当以“新”的气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做新时代的“新青年”,真正地将自己的青春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