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种词绝对不会出现在韩寒身上,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他一直代表着冷冽、锋利、混不吝。
80后的自大,80后没敢实践的叛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全都能窥见。
后来我们看到的很多80后导演的青春剧里,韩寒的作品总能出现在桌角或书架上,那是他给那个年代留下的印记。
也许少年无法一直飞驰,但好在成长并未偏离本质。
前几天在知乎看到个问题:如何看待韩寒被粉丝质疑失去棱角?
之所以突然出现这个话题是因为在2021年的开端,韩寒走进了上海一家街角的小面馆,参加了一个谈话节目《2021有一说一》。
韩寒穿着白色羽绒服,熟悉的脸上带着本不属于韩寒的温暖笑容,面对粉丝现场犀利提问,是否已经被生活磨去了棱角。
韩寒耐心而得体的回答自己的看法,言语中不忘带着一点幽默风趣。如今坐在大家面前的人好像自动加了一层柔光滤镜,整个人柔和而温暖。
过去这种词绝对不会出现在韩寒身上,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他一直代表着冷冽、锋利、混不吝。
80后的自大,80后没敢实践的叛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全都能窥见。
1.
1999年,错过复赛通知的韩寒坐在新概念为其单独设置的考场上,看着主办考官把一张纸扔进了一杯水里,“就这个题目,你写吧”。
一个小时之后,作文完成。这个颇具戏剧化的情节里,他交出令考官意想不到的结果。
《杯中窥人》成了韩寒年少成名的起始点。
当时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而规矩从来就是叛逆少年的天敌,尤其面对的这个少年还是颇有才气,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
但学校无疑是最需要讲规矩的地方,所谓好学生的条条框框早已被规定好,最起码你要考试及格,不给老师添乱,这些标准和韩寒丝毫没有关系,因为当时他连最起码的考试及格都没有做到。同班同学进入高二的时候,他又被留了一级,这次成绩依旧是令人头疼,7门课程全部挂科。
心气比天高的少年知道自己在应试教育这条路上玩不好,与其被学校劝退,不如自己主动退学,主动选择也显得有面子些。
临走时他撂下一句[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也不知是对说他是失败者的人的回击,还是对未来的自我较劲。
总之,“差生”韩寒书包一甩,潇潇洒洒的走向了作家这条路。
2001年开始他接连出版《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等作品,一经推出必登当年的全国图书畅销榜的首位。在那个还未广泛诞生男团女团的年代,韩寒身上的叛逆凶猛,敢说敢做让他很快成为新一代的文化偶像,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的明星偶像。
后来我们看到的很多80后导演的青春剧里,韩寒的作品总能出现在桌角或书架上,那是他给那个年代留下的印记。
2.
在公众面前放肆表达自己的想法显然不能满足他对自由的追求,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危险与刺激并存的赛车上面。
成为赛车手这件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是一个叛逆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罢了,他们没有想到韩寒能在这条路上一直飞驰下去。从04年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开始,韩寒这一路参加了不少专业级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9年他更是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他用象征中国职业赛车两项赛事最高荣誉的冠军奖杯,有力的向大家宣布他在认真开赛车。
对于这件事逐渐再也没有了质疑,韩寒的身份标签里面多了一个职业车手的身份。
三四年之后,因为在微博晒出一张女儿韩小野的照片,受到很多网友的热捧,韩寒又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国民岳父”。
处于这个身份标签下的韩寒,当时刚过而立之年,那个张扬到不可一世的人也有了要守护的小公主。
在《2021有一说一》中韩寒说 [我们都是会成长和变化的,就算我们从十五岁到四十岁什么都没改变,单单是你周围环境的变化,你身边的爷爷奶奶辈分的亲人的离世都能让你心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女儿小野的出生,不仅意味着韩寒的周围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意味着在韩寒将以一个父亲的身份重新与世界相处,孤身行走于天地之间的狂傲少年开始体验到了人间的可爱之处。
他也能写出[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这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句子了。
钱锺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那个17岁就写出《杯中窥人》的少年想必比很多同龄人更早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而立之后他不愿再引起骂战,对于他无法认可的那部分他保持沉默,他不愿再当那个挥舞着笔杆子走在最前面批判的那个人。
有人认为长大是要与之前保持一致,恰恰相反,长大应该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过去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成长是变化的。
在退学时甩下一句[7门红灯照亮我前程]的人,后来也在书中写道[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3.
35岁时他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上映,电影中一个不如意的中年男人,颓废又不甘堕落的挣扎,一辆破车,一些旁人不懂的固执。
此后的《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也延续类似的风格,把中年男人现实的不如意变成戏谑的笑话,尽量让观众哈哈一笑之后,不去思考其中的心酸,待自己成为那个年龄段的人时,又会不经意的想起其中的情节。
韩寒善于把那些沉重的东西,包装成一个个笑料,他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很克制,你懂就懂,不懂也没关系,或许有一天你会懂的。
这样的韩寒有点让一起成长起来的80后们有点不适应,大家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他张牙舞爪的样子,便觉得他应该永远是那个样子。
韩寒说[事实上,没人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你自己。]
如今的他更像是戏台下看戏之人,若这出戏演的好,他喝茶在台下慢慢看,若不合心意,他便起身离场。
也许少年无法一直飞驰,但好在成长并未偏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