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约公元984-1053年)相距现在一千多年,是北宋时期的音乐人,按虚岁近古稀。能活这么大岁数在古代绝对属于高寿,所以说,喜欢音乐的人都很长寿,是很有道理。
祖籍,福建崇安武夷山,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一生与音乐相伴,留下经典作品无数,只因曲谱都已失传,仅留下词。通常都被人,误会的称作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
柳永其人,可能是历史人物中,称呼最多的一个。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柳永,字耆卿,排行老七。在家族中又称柳七,江湖人称柳七哥。最后的官职,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自称白衣卿相,自封奉旨填词;浪子词人,才子词人等等这些,都是民间对于柳永的专用雅号。什么柳七公子,柳七郎,这些小昵称都不算。
对于柳永生平的详细考证,众说纷纭。二十四史中的《宋史》,查无此人,无据可考。所有对他个人形象和人生际遇的描述,都只是在古人的书中,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或是元杂剧,明清小说等等。近代也有很多说法,都属于是艺术加工,当不得真。
留下一本《乐章集》,也不知是否他本人所写,还是何人所编。收录他的作品,二百多首,版本很多,都是歌词本,没有乐谱。
柳永的歌词作品,称作柳词,代表作《雨霖铃》收录在现代高中语文课本中。“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古人对柳词作品最高的评价。还有自封“奉旨填词柳三变”的传奇故事,流连烟花柳巷被人津津乐道的野史。
柳词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音乐素养上创作。如果抛开音乐只说词,那就是把词当作和诗一样的文学作品看待。用文学思维去解读音乐思维创作的歌曲,很形象的称作,不看谱,也就是不靠谱。填词的人并不一定都懂音乐,而柳永是一位非常精通填词的音乐人。
这样一位人物,竟然被史册遗忘?这就给了千年后的我,胡侃戏说的机会,只是戏说,也当不得真。但是并不试图还原历史的真相,也不颠覆已有的柳永浪子形象。而是用不同的视角,呈现一位,不一样的音乐人柳永。说的好,鼓个掌,说的不好,也别计较。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写过一篇《词论》的文章,就提到过他,节选下面一段话: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函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到了北宋时期,从柳屯田开始,声称于世。靠的不是语出尘下的词,而是变旧声,作新声的音律,可见柳永的强项是作曲。填出语出尘下的词,只是为了更简单朴实,让红尘中的大众好理解,所以在用词上,没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当时和以后的年代中,文化圈对柳词的评价都不太高。
“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流俗之人尤喜道之”“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这也都是古人对他的评价之语。
柳永不仅会填词,还会作曲,填词度曲非常的厉害。按现代人的说法,应该称为词曲音乐人。作品的受众都是平民老百姓,所以还是玩流行音乐。只因曲子都失传,没有能够找到能证明他是音乐人的曲谱。但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样的描述,可以证明的是:歌柳词,不是读,也不是吟,而是歌,歌唱。
这在当年的北宋,是怎样的情景呢?只要有井水,有人居住的地方,听到有人唱歌,那就是柳永创作的歌曲。就像现在被人俗称的神曲一样,不分男女老幼,文化高低,大街小巷都能唱的流行歌。传播范围大,覆盖面积广,深受欢迎。上至皇上,下到平民都爱听他写的歌,歌曲长期霸占大宋金曲排行榜,成为娱乐圈的风向标,备受女歌手推崇,粉丝也是无数。所以这个音乐人的称呼,绝对名副其实,不会错。
现在我们已经听不到千年前,宋朝的歌曲是个什么样,只能看到词。中国的四大发明,其中,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都是在宋朝,四占其三。可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很强。但就是没能提早发明录音机这玩意,很遗憾。如果有录音神器,恐怕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会改写成唐诗宋歌。因为宋词就是填词,而填词这种形式盛行在大宋朝,玩的人特别多,也有很高的成就,所以后世就被称为宋词。
宋词在北宋时期另有名字,被称作曲子词。在早前,还有一外号,诗余。正当正规的写诗,闲着没事喝点小酒才玩这个。是根据前朝花间小令词,敦煌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延续下来。
刚开始的玩法,都是这样的套路。依照前朝留下的经典歌曲,老歌,小调的旋律再重新填上词,这样就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小姐姐歌手再演唱出来,供大家欣赏。因为历史原因,歌曲重要的组成部分,曲子失传。宋词就脱离了音乐,独立成词,就有了文化的属性,和社会地位。这才能使得很多作品能够保存至今,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千年前的文字。
但是这个做法明显是对音乐很不公平,词曲本是一家,并且当初还是靠音乐上的位。后来词的地位提高,可以和诗平起平坐,但没把曲给带上去。音乐还是一直留在社会的底层,吹拉弹唱。朝廷也不太重视,就不那么幸运,早就断片,已无传承。即使有留下的残篇断集,也只能证明曾经有过,反正再也听不到。
后来在历史上,通常就把宋词和唐诗并列成了文学作品,璀璨的文化双星。作者也和诗人相对应,称为词人,归类到文化圈,排在读书人,士,这个阶层。从地位上来说,词人的身份,到是比音乐人这个说法提高了N个档次。毕竟音乐人填词度曲,乐师,乐工在古代却属于艺人。社会地位排在士,武,农,工,商后面,属于下九流,只比坑蒙拐骗那帮人稍强一点。所以柳永混音乐圈,被文化圈看不起,就很正常。
不仅仅因为他创作了一些香艳俚俗的作品,实在是音乐人这个职业,被人看不上,瞧不起。当然还有社会地位更不高的女性群体,青楼歌姬,也和柳七哥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也是羡慕嫉妒恨的原因。
很多人,在面对柳词的时候,内心深处都会想着,唱这么一句“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为何每个妹妹都长的那么美”。
柳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女人的描写很细腻,独到的眼光很到位,能发现女人的美。和同时代的人相比,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上,比较大胆。被很多人误会成色胆包天,所以就贴上了浪子词人的标签。
作品大胆,并不表示人胆大,这个没有因果关系。前不久,武侠圈仙逝的金庸先生,武功招数写的那么多,那么厉害,但也不会降龙十八掌。韦小宝塑造的那么生动,也不一定是去过怡红院。之所以对柳永的误会这么深,全在于对于他的身份,想当然的错判。
词人,就是才子,才子属于文化人,文化人的目标就是进官场。顺着这样的思路,在这种模式的认识下去看柳永。他的一生当然是悲剧,什么都不如意,很值得同情。
把柳永当作词人,作品玩的俗俚香艳,不合格;官二代的才子,却流连烟花柳巷,成了纨绔公子哥,又不合格;当作文化人,科举屡考不中,虽然当了官,也没为国为民作多大的贡献,还是不合格。这样失败的人生,当然是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再看,如果把他的身份转换成是音乐人。在音乐圈玩俗俚香艳的歌曲,这符合大众口味,流传极广,优秀;当作音乐才子,正是烟花柳巷需要的情歌王子,还要加个风流,又是优秀;虽然屡考不中,但暮年及第,安稳退休,晚年无忧也算可以。这样的人生,还好意思值得谁去同情。夫复何求,我的天,谁不想要。
很多人认为,柳永一生怀才不遇,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当然,如果认为读书人,入仕途,大富大贵,是人生的唯一目标,那确实受了点小委屈。不过,他年轻时代风流不羁,年过半百暮年还能官场及第,历史上真没多少人,有这样的好运气。
虽然我们都是通过柳词认识的柳永,他也一直被贴上词人的标签。无论以前认识或者不认识他,我都希望从现在开始,把柳永当作北宋流行音乐人。用文化人的眼光看他,他就是反传统的异类;但在音乐圈和娱乐圈,绝对是不可多得宝贝。(上)
关注(下)
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