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心理科普活动第21天知识点总结和听课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是端午节要做一个正念、正直、正行的人。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样一个对文化的崇拜,其实是有背景的。端午节这一天太阳达到最正最高的点,所以端午节又叫正阳节。古代的人们选择对这些的崇拜。后来又从自然崇拜转到了文化崇拜。那些有正气,有正念,有正形正直的人,都会在这一天用至高无上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涌现出无数像屈原这样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端午节是人们对正念、正知、正行发自内心付诸行动的捍卫。因此端午节是一个心态建设的好节日。去除歪风邪气和心中的私心杂念。做一个正念、正知、正行的人。
韦老师通过自己昨天滴滴打车的经历。主动向滴滴平台的安全部门儿投诉这个心理态不稳定,不友好的司机。看似管闲事的背后,是一份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
滴滴车服务行业牵涉到很多人的人身安全。更需要心态稳定、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来担当。韦老师敢于讲实话,讲真话。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怎样去做一个正念、正知、正行的人。
想起18年9月30号自己从郑州学习回来,恰好赶上国庆节放假,大巴车私家车火车都没点啦。最后临时调过来一大巴车又在市区内堵近一个小时。等上了高速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期间有一位乘客因为下车地点和司机争吵起来。司机让他从高速路口的收费站下,三位乘客要求再往前送。就这样起了矛盾冲突。他边开车边和乘客争吵(我送了你们车子12点到不了指定地点,返回就很麻烦,今天夜里我还要回郑州。)此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司机就他自己。烦了,情绪越来越激动。大家都不吭声。想想发生过的重庆万江坠车的事故。我坐不住啦!尝试着用所学的知识去看到、共情。然后又发动其他乘客站在司机的角度也劝劝这三位准备下车的人。
真奏效,乘客默认从高速路口下了。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学习了三天还没见到孩子家人。我不能因为别人的争吵把自己的小命儿扔在这里。无论如何,就算是为了自己也要管管闲事。
凌晨两点到家我发了朋友圈:感谢伟大的祖国!祝福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感恩司机将几十人平安送达!
心理科普活动第22天听课知识总结和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知道不等于做到。
成功的人需要有三力:勤力、心力、愿力。勤奋又有强大的心理资本,又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啥事儿都经过了都听过了但是不一定能做到。经过啦不行动,像没经过一样,还留下一连串未完成事件。听过啦只是让你的谈资多了,但还是没成长。
真正的成长需要向王阳明学习,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练。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要求我们知行不能分离。
知道了是浅层次的成长是伪成长。体验到了才是高级的成长。深刻的感悟到了才是真正的成长。学习才是通往幸福的路,不想成功成才了也需要成长。因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人人都需要学习为自己负责。因此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
韦老师曾经说过: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那些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个别老年人。就是没有长大的小破孩儿。内在的那个小孩儿不会因为你年龄的增大,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就长大了,只有学习只有成长才能让“他”长大。
这也正印证了很多人知道很多教育的理论,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些理论还是用不上。原因是他只是知道并没有真正的成长。成长是自己的事儿,并不是去改变别人。当一个人成长好了,也许你并不需要什么理论技术。你自身的人格魅力就可以散发出强大的光芒和震慑力。
真正的成长需要行动,需要做具体的事儿。走进韦志中心里学网校除了学习好用的理论技术知识之外,和别的工作坊学习班儿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够让你边学习边成长。而且成长的非常快。
这也是那么多学员,那么多年一直追随的原因。哪儿有人不想成长呢?当你尝到成长的甜头之后,你会越发想要成长。
心理科普活动第23天知识点总结和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止恶扬善。
具体有三点做法。
一、行为上不要去激惹。
不要激活坏元素,和坏人一样的思维和行为。这让我想起杨凤池老师讲他自己洗车的事。杨老师和老板认识,在人多的情况下让他插了一个队。这下他后边的那个男的不愿意了。打了老板,一个劲儿的质问杨老师,你这样做对吗?杨老师搞心理的知道这种人不能去激惹。一个劲儿的说对你说的都对,你今天怎样说都对。终于平息了这个暴怒的男人。过后杨老师说如果稍有不慎,那一天自己可能也会挨打。
二、心理上不要去投射。
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自己没有做到的容易投射到别人身上。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外部事件的判断带着各种情感色彩,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缺失什么都会受你的喜欢,需要缺失的这些东西的影响。不要站在自己的世界去看别人看社会。不要自以为是,过于主观。你看到的认识的不是最真实的,你也一样不客观。一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情感,需要、创伤不同,选择的投射也不同。因此要少评论,多反思,多内省,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价。
三、不要单一思维和价值判断。
要从心理的,文化的,道德的三个角度来看。
心理上的自卑阴暗,也会造成人格的偏离。心理上不安全的防御做出这个行为受心理的支配。因此在理性平和的状态下,有自己的判断不跟风,不盲从。不用道德去绑架别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攻击别人,避免网络暴力和打着爱的名义去伤害别人。
从文化视角看,每个家庭文化不一样。他问题背后的动力也不一样。
做一个理性平和,有积极向上心态的人。就是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
心理科普活动第24天知识点总结。
韦老师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贪吃与惊恐障碍。
贪吃是一种心理疾病。会影响当事人的情绪、心理和行影响工作,是一种困扰,想摆脱却摆脱不掉。你必须要找专业的咨询师去咨询。
那是不成熟的人格和自我出现了偏差,因此自我人格需要建设重塑。
从文化的观点上来说,是对食物有本能的控制。因为对未来没有信心,没有规划。因此有深深的焦虑和担心,
所以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修复过去人格中未成长的那个部分,清理创伤,重建未来。
惊恐障碍也叫急性焦虑,是对当下的一种高度担心。这些心理疾病去医院检查是能够排查出没有器质性病变的。
急性焦虑是由慢性焦虑过渡来的。这个社会有慢性焦虑的人比抑郁的多。因为抑郁会自杀,会死,会采取不良的行为,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慢性焦虑的症状有失眠、睡不着觉、神经衰弱,平时比较紧张,身体发紧,头疼啊胃疼啊,还会伴随着多种症状出现,有时候还容易诊断为恐怖症抑郁症等等。
惊恐障碍是由不良的人格特质行为模式引起的,也叫焦虑性人格,这种人在外部突发不良事件的刺激下会引起不良的体验,没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尊重科学,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科普活动第25天听课感受。
今天为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孩子早恋怎么办?
早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早恋不是问题。怎样解决才是问题。
需要父母去陪伴,去关爱不能打压!最主要的是做学习型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早恋?
在感到心灵空虚时,需要有人陪伴,优秀异性某方面的自然吸引。为了更好的了解一个人,好奇心,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表现自己能够吸引异性,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无论哪一条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为自我的一个探索。
如果一个女孩儿得不到父亲的赞赏陪伴夸奖,那就容易早恋。当她接受别人的温暖体贴、感动、爱护、金钱、物质的帮助和父母的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她也容易早恋。
男孩儿的早恋是和妈妈之间的链接要么是过分的依恋,要么是过于疏远造成的。
父母发现孩子早恋后怎么办?
1、宜谈不宜避。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会经历亲情,友情,爱情。所以爱情这个话题早晚都得和孩子谈谈。 它是人之常情,是正常人的一种正常需要。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对这个很懵懂。所以需要父母科学的去帮助他了解。
2、宜疏不宜堵。青春期的恋情来势凶猛,像洪水一样。我们一味的控制和堵只会让这个堤坝决堤。所以说不能压制。
3、宜转不宜责。当孩子早恋之后,责备是没有用的,你可以和孩子谈,你觉得漂亮的女孩儿会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儿?你觉得优秀的男孩儿会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无论男孩儿和女孩儿都会喜欢学习好这一个点儿。当孩子自己说出来时,我们既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又能引起孩子的深思,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好早恋和学习的关系。
孩子如果失恋了,我们切忌用这种错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如“我早说过你们在一起不会长久的,早就该分手了,他根本不配你。咱们门不当户不对,压根儿就不是一家人分就分了,有啥伤心的,再找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好姑娘小伙儿有的是”等等,这些话无疑是等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把盐。伤了孩子的心,也关闭了孩子和你沟通链接的通道。为你以后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设置了重重障碍。
心理科普活动第26天听课感受。
今天韦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做一个有用的心理学工作者。
首先找到正确的定位非常重要。学心理学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事儿,能起到作用。我们半路出家成不了心理学的大师,成不了心理学家。我们一样可以用心理学为人民服务。可以接个案有针对性的疏导,可以做心理讲师科普心理学。也可以做团体心理导师让更多的人受益。既能实现经济的效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医疗体系的健全发展。未来心理肯定是要纳入医保,走进千家万户。用心理学来助力实现中国梦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韦老师的一段话真正的说到了我们的心坎儿上。从前我们可能迷茫,半路出家的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心理梦想,更有信心。之前在做在行动。以后继续做继续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两年前我是第二个进入网校的学员。如今已经有十来位心理学咨询师和爱好者加入网校继续学习,已经实现了自助助人的目标。 也为推进正阳的心理健康服务迈向更高的台阶努力着。
想想这些,都是感动。感恩我们一路同行,走在心理学的大路上。
心理科普活动第27天听课知识点总结和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者仪式动作,明知道这些观念或动作无意义,却无法控制。
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韦老师主要通过石头的故事寻找内在小孩儿。找到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那个受伤恐惧害怕的自我,从根源上解决强迫。
任何一种症状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温暖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疗愈童年。很多的精神心理问题都与早年的养育环境有关系。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多关心青少年,多关注看到自家孩子的需求。盲目的跟风教育,说不定你的那个不经意的动作、眼神、语言就会在孩子身上埋下了定时炸弹。
因此科学的养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心理科普活动第28天听课知识点儿总结和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心理咨询师证书。
2017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考证,不是这个行业垮台了,反而更专业更正规。十来年有100多万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但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少。只拿一个证,根本做不了什么,甚至还会害了别人。
现在发的都是技能证书。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考核才能拿证上岗。中国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心理学协会,各类心理学技能学校等等,他们颁发的证书才是行业内承认的。
这两年相继有人问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事儿。我直接告诉他们那是假证,十来块钱就能办到。期间有半信半疑的,为此还有一个不理我啦!真的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成不了真的。看着她上当受骗我不说心理不舒服。
记得2014年我拿到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那一刻,其实很迷茫无助。觉得这一纸证书什么用也没有。虽然结果很高大上,但是心里一点儿也不开心。后面的四年确实证明了这个证儿没有什么作用。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14年到18年一直在看书,别人说我你是二级心理咨询师等等,我只觉得羞愧难当,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是对不起这个资格,就像我们考了驾照,如果不去真正的开车,时间长就不会开,也不敢开了。上路了,面对各种路况,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我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司机。
18年春天,我选择了系统的学习。一直浸泡着,自我在浸泡中慢慢的发生改变。对于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各种关系能够处理的更好啦。当自己成长了,心态发生改变了。你眼中的世界也发生了变化。
心理科普月活动第29天知识点总结和感受。
今天韦老师分享的是关于抑郁症的咨询策略。
首先,抑郁症分为五个阶段,无力感,倦怠,习得性无助,抑郁情绪(也叫神经性抑郁),最后才发展为抑郁症。
抑郁症分为神经性抑郁症,(这是心理疾病范畴)和抑郁症(这是精神障碍)。
其实得抑郁症的人是很聪明很正直的。
抑郁症的治疗要采取三位一体的模式,生物、社会、心理。
一,生物学的因素。抑郁可能有遗传因素,这需要去医院找心理科的医生。通过吃药等生物学的治疗,避免采取极端的方式。
二,社会学的因素。可能由突发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导致个体丧失了社会功能,不能工作,不能与人交往,对生活没有希望。
在治疗中需要他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恢复社会人的功能,逐步找到自己的角色。
最好的办法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唤醒这个人心灵深处的自我价值感,培育增加积极情绪。抑制和撤销消极情绪。
也就是说帮助他人是治疗抑郁症的社会模式中比较好方法。
三、心理人格因素。首先要排查这个人的性格、人格当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去单独做心理咨询,看看是否有创伤,心理认知规律出现了偏差。然后再进行系统的心理上的调试,创伤上的修复,认知上的改善,行为上的指导。
抑郁症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是个体面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能为力。有的个体选择了妥协放弃。那么没有妥协,放弃的那部分人就抑郁了,出现了假性装死。这是他获益的一种心理策略,家人需要多理解关照他。
最好的治疗就是培育个体的积极情绪,参与社会活动恢复社会功能。让他对生活有兴趣,产生一种满意,自豪,有一种价值感。
这段时间接触了三个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两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都在吃药,都有不能上学了,与人交往出现障碍,家长很着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长的这些年,有太多的无力感和习得性无助。才会让孩子选择假性装死去保护自己。真心希望这些孩子的亲人能够多关心多理解他们。
心理科普月活动第30天完美收官。
最后一天韦老师给我们来了个真情告白:
1、无尽的感谢。谢谢生命中的遇见。
2,深深的祝福,祝大家心想事成!
3,热烈的欢迎。欢迎和大家一起走在心灵成长的路上。
4、何以解忧,唯有成长。
5、何以成长,唯有学习。
6、向内走有千条路,向外走越走越远。希望每一个人都向内走,关照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7、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继续在一起。
对比今天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群,比对今天的咨询师人数。每天培养1000个也不足以应对目前心理学行业的短缺。就我这个心理学的初学者来说,就这个小县城来说,就这两个月来说,我就接触了四个有抑郁情绪的高中初中生。还有四个症状轻的小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心理问题。10岁的孩子已经有划胳膊的现象。做家长的我们心痛吗?
不去学习成长,首先表现在教育孩子这块我们应付不了。孩子已经踏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我们还在开着慢车追赶。何时能够匹配呢?唯有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