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认知驱动》,我明白真正的成长离不开这3点

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这种灵魂发问,叩响了一直沉浸在“我这么努力”假象中的我的心门。

我从12年开始每天阅读至少1小时,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年,养成了读书持续输入的好习惯;我从17年开始线上线下付费学习至少5万块钱,但是到现在变现却没有达到1万。

这种付出和收获的不对等,让我对未来真的失去了信心,我这么努力认真的生活,为什么没有相应的获得感?我用努力的形式欺骗了自己,忽略了成长中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

正如周岭先生在《认知驱动》中对很多读者的发问的回答一样,因为没有输出,因为没有正确的认知,努力姿势不对,所以导致了没有成就感。

周岭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极易懂,给人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常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

正如书本的末尾周岭的简介一样,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如果你对当下的状态很不满意,你处于迷茫期,自己很努力却没有获得感,你不知道如何做成一件事,那么一定要去翻阅《认知驱动》。

周岭会告诉你如何努力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创造个人价值,获得人生的成就、幸福和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

01

用认知驱动,让努力更无痛

原来我一直是在向内成长,而没有向外成长,正如周岭所说:我很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

我坚持那么长时间的阅读但是并没有影响除了我以外的人,我很享受这种内向成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也是曾经的我也不知道外向成长和内向成长的这个认知。

所以我并没有做到:看清机制,而只是在盲目努力。

当我们知道我们养成习惯只是内向成长,而我们忽视了外向成长中的打造技能。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状况,如果我们有了重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的认知,我们就已经领先了很多人。

所以我们既要打造技能,也要养成习惯那如何才能更好打造技能,并让输入和输出形成闭环呢?

周岭先生在《认知驱动》中给出了解答那就是: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

查理芒格先生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大家都知道养成阅读习惯很重要,那么我们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阅读又能给我们带来何种意义?

如果我们不知道阅读的意义,只是每天看书,不免会被人说成“书呆子”。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读书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对我来说是为了提高专注力,拓展认知边界,成为一个不出门也能知晓天下事的老师,并且能够通过阅读提升我的专业能力,为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寻找答案。

所以当阅读变得有意义,我就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并且很能够从中获取到无限的能量。

获得了行动的意义后我们会去持续输入,会去打造技能,但是如果不能够感到快乐,那么也就失去了当下的意义。

因此周岭先生说:“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只有当我们做的事情有了正向反馈我们才能真的获得真正的愉悦。

现下互联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投注于自媒体还有线上课程。因为能够很快的获得网友的点赞收藏,有了正向反馈内心愉悦,坚持下去好像又多了一分助力。

因此我们要用认知驱动我们的成长,因此需要厘清机制,寻找意义,感受好处。我相信当我们懂得了这些我们能更好地地无痛成长。

02

清理成长障碍,做长期主义者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就是要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忍受暂时不被外界关注的不安全感”是《认知驱动》这本书给我最好的忠告和祝福。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地理顺内外的关系,首先正如《认知驱动》中所说的一样我们要清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我们能够为他人提供什么价值?

有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有些活着犹如行尸走肉,有些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

为什么能永远活在人们心里,就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对社会对世界有价值的事情。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扫清自我认知的障碍,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突破成长卡点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感,NLP逻辑层次模型在顶端的就是知晓自己使命的创造者。这种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做任何事情都能围绕自己的身份展开,做到长期主义。

除了要自己是谁,使命是什么以外,我们还要知道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扰,比如当我们遇到情绪低落甚至至暗时刻怎么才能更好突围呢?

周岭先生在《认知驱动》中给出了简单粗暴的答案:那就是写下来。

通过5年的写作,我知道“写下来”真的很有效,也是解决情绪问题的一把尖刀。

写下来可以在我们笼罩在情绪中时,揭开云雾;当我们焦虑不安时写下来可以让我们不断聚焦;当行动力不足时,写下来可以成为发动机;写下来甚至可以成为目标的出发地。

所以想要成长,必须要能预判成长过程中的障碍,然后想到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必须要树立长期主义思想,做任何事都要让我们能够去坚持一辈子,如果不可以那就先用7年时间去做吧。

03

做最坏的打算,最全的准备

人类的幸福都是想通的,而悲伤却各有姿态。

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之初就已经给自己设限,比如对结果期待过高,对过程惧怕。

所以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降低期待!周岭先生在《认知驱动》中告诉我们需要没有期待心,才能真的成事。

其实如果我们期待过高,自己很努力到最后结局不如意,那就容易让我们的付出意义降低。

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全的准备。

我们想要成功,无论是想要养成习惯,还是打造技能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书中“核聚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受震撼,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为了学习做到百分之百,从400分到北京大学学子,他仅用了一年2个月。

作为多年高三老师,我太知道其中的不容易,他是得做太多太多的准备。他需要将所有的概念内化,他需要做大量的题目,甚至要打造一颗强大的心脏,处理面对高考来临前的紧迫感。

他可能没有想过结局是这么的完美,高考逆袭北大离不开他的充分准备。同时他将自己应对高考做到准备凝练成自己的经验,现在核聚老师的课程在中国还是特别的火爆,让很多学子受益,甚至让职场人士也翻盘。

所以无论我们是要做什么事情,都要能够卸下“高期待”的包袱,欢快上路,长久幸福。

写在最后的话

全中国有14亿人口,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也有自己成长的路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目标,也不是不想成长,而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来实现成长。

如果想要成长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的提升我们的认知,用认知驱动成长,并且要输出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成长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用长期主义的标准来看待。

任何事情若用一生来看,那很多障碍都只是暂时。凡事都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降低我们对结果的期待,在通往结果的道路上不断的用各种技能给自己的成功加码,也就是做好十足的准备。

周岭作为从最普通的人逆袭为畅销书作家,他的路径和经验是可供大家学习的,并且《认知驱动》整本书都是干货,还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你很迷茫,觉得努力没有希望,你一定要读这本书,亲测真的醒神提脑。

-END-

作者介绍:皮皮

希望用读写助力成长

用行动成就未来

用终生践行美好的小老师

欢迎同频的盆友来撩~

LLLLL04308

读写赋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认知驱动》,我明白真正的成长离不开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