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学《金刚经》妙行无住19

解读金刚经,一起修习无上甚深微妙法。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妙行无住。

继续为大家解读金刚经第4品妙行无住分,

这个题目其实就已经包含了最终你究竟涅槃的状态,最终你成佛成圣的状态,

究竟涅槃 成佛成圣,最后达到的状态就是妙行无住,

这个妙行呢,来去无滞,或者说来去自由无滞无碍,这是谁的状态?这是佛的状态,来去自由,无滞无碍。

有的把妙行理解为妙修行,奇妙的修行,神妙的修行,美妙的修行。我不这么理解,或者说心想生他不这么理解,

我认为这个妙行就是佛的状态,什么呢?来去自由,无滞无碍,

这个滞就是呆滞,这个滞就是停滞,就是他不会被任何所牵绊,他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无滞无碍,就是来去无碍,这是真自由,没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跟大家说妙行,其实就是达到成佛成圣的状态,来去了无牵挂,来去自由自在,来去没有任何的障碍停滞,是这样的,

那还有一种说法呢,说佛的状态来去自由无滞无碍指的是他有神通,指的是佛有神通啊,所以他好像不会被任何给限制住,

也就是说,你不管把他怎么样 他都能走,这叫来去自由无滞无碍,这么理解佛呢也可以呀,但你别忘了,佛还有一个神通叫漏尽通

漏尽通是什么?烦恼习气全部没有了,

也就是说他不管做什么都心无挂碍,他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被人欲给牵绊,他不管做什么都没有贪嗔痴慢疑,他只循天理,

所以你说佛的那个来去自由无滞无碍,是他有神通可以呀,但最大的神通是漏尽通啊。

漏尽通就是我们说的心无挂碍了,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那这个用我们的功课来讲,他就是知行合一了,所以妙行呢这个地方等同于我们跟大家讲的知行合一,

你100%的知行合一就是100%的妙行,80%的知行合一就是80%的妙行,50%的知行合一就是50%的妙行,

什么呢?来去自由无滞无碍。什么呢?真自由,来去自由,来去无碍,

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听你的良知的,做什么事情都是听你的心的,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走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你的人欲所牵绊,佛菩萨的境界了,圣人的境界了,这是妙行

那无住呢,其实整个金刚经就在讲无住啊,无住生心啊,不住相啊,不住四相啊,

那这个无住呢,其实也就是没有人欲了,没有贪嗔痴慢疑了,就是心经里讲的心无挂碍了,就是不会住色生心,

就是这一品里讲的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也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无住就是不会因为外在的所有的东西引起你的情绪反应,那这就是本自清净了,这就是如如不动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状态,

所以跟大家说金刚经其实不是讲空,金刚经是讲无住,他重点跟你讲的是无住,所以无住生心,

所以无住呢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类似于心经里讲的心无挂碍,

那它就等同于我们跟大家讲的那个功课格物致知,因为你只有格物致知,你才能达到无住的这种境界,

你只有通过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你才能达到无住的这种状态,你只有这样,

也就是你让自己越来越良知光明,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法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这个题目大家明白了吧,无住对应的功课就是格物致知。

所以妙行无住呢已经给你点题了,就是昭明太子把这一品命名为妙行无住,讲的很好,已经给你点破题了,

也就是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佛菩萨的状态,真正的圣人的境界是什么?就是妙行无住,

如果你能妙行无住,你就是佛菩萨,如果你能妙行无住,你就是圣人,就这样的,

妙行,来去自由,无滞无碍。无住,不住色生心。也就是妙行无住,来去自由,无滞无碍,心无挂碍,

就是100%的格物致知,100%的知行合一,你就能达到妙行无住的状态。

那第4品这个标题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呢就先跟大家解释到这里,现在来看正文,今天把正文跟大家解读一遍。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 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是这一品的这个文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品文字表达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复次就是再进一步跟你讲,

因为在第3品大乘正宗分,佛陀已经告诉须菩提了,什么呢?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但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呢?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即非菩萨。

所以再上一品他已经告诉了须菩提,一个真正悟道的人,他明白我是觉,他明白一心三藏,所以他不会着相。

那只是一个粗略的讲法,就像我们写文章刚开个头,后面就需要比较详细的去阐述了,

所以他就说复次须菩提,就是说再进一步 我跟你说一下叫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 行于布施。这叫无住布施,所以这12个字简化为就是4个字无住布施。

菩萨于法。一个开悟的人啊,他不会被任何的人 我 法相给迷惑,

这就是什么呢?应无所住。也就是不住相。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这个法呢,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的那个法,不是所谓的佛法或者修行的法,

他表的是一种什么?你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解构,也就是说他表的是我们说的法相和非法相。

法相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有,一切有为法。

非法相呢 可以把它理解为空,就是你认为的那种空的境界,空的状态。

那这个地方呢,佛陀告诉须菩提,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也就是菩萨不应该住在一切法上

菩萨不应该住在一切法上。比如说天空,菩萨不应该住在天空上。宇宙,菩萨不应该住在宇宙上。人,菩萨不应该住在人上,或者说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吧,菩萨应无所住。

那一样的,所谓的 你肉眼看不到的天堂地狱菩萨应无所住,包括天使呀,灵魂啊,鬼神啊,菩萨应无所住,

那也包括一种空寂,有的人他希望去守一个空,这也是一种相,空相也是一种相。

也就是讲如果你住在空上 你也是有所住了,

你住在有上肯定是有所住了,但你住在空上也是有所住,那都是一种相,

所以说菩萨不住相,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这是第1个意思,

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也就是再上一品佛陀他讲的,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即非菩萨,那也就是说菩萨是不住相的,

但这个不住相呢,他是不住法相,也不住非法相。即不住空相,也不住有相,两边不住,他只在中观当中,只在中道当中,也就是一心三藏这才是真正的那个真相,

你住在空和有上,都是着相,那这是第1个意思,这是第一个意思,是不住相,

第二是不生心,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无住生心啊,

也就是你不会因为任何的这个境遇 法相 非法相你起情绪,你不会有任何的这种情绪,这叫应无所住,这是第2个意思,

第1个意思呢是不住相,不着相,第2个意思呢不生心,所以无住生心,

无住生心就是我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这个可以把它叫做开悟,明心,也就是我们讲的一心三藏,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你明心了,一心三藏,但你还末见性,

见性是什么?见性是你不会生心,无住生心

你于一切法你不会住,你不会住你就不会生心,你住了你才会生心,

住了就是你妄想执着了,住了就是你把这个当真了,

比如我们为什么会生心?那孩子不写作业,因为你把这个境遇你当真了,也就是说你住在这个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这个相上了,所以你肯定会生心,

那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相貌去生心,那是住在自己的身体上了,他因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或者感到不开心,

有的人因为财富,她开始让自己起情绪,那是住在财富这个相上了,所以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

应无所住跟大家说至少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方面不着相,第二方面呢不生心,

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无住生心,那在我们自在人生的课程当中把它叫做什么?第一 一心三藏,就是心即理,就是你必须明白一心三藏心即理,

你明白一心三藏,你明白心即理,就是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了,就是你不着相了,

因为你一旦明白了一心三藏,你一旦悟到了一心三藏,就相当于你明心了,相当于你不会在住在任何的相上了,已经离四相了,

同时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还有一个功课给到大家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让你不对境生心。

就是你不着相你就一定不会起情绪,你起情绪你一定着相,

这个东西他是跑不掉的,你说我已经离四相了,我已经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但是早上起床看到自己脸上长了个痘痘,你就心情不好,你明显的着相了,你怎么应无所住了呢?你明显的住相了,

或者看到别人穿的衣服比你漂亮,你感觉不好,你明显的着相了,

或者看到有人比你成功,你就羡慕嫉妒恨,

你说我嘴上说我已经无所住了,我已经不着相了,我已经离四相了,但是我就是愤怒,你明显的着相,我就是焦虑,你明显的着相

你着很多相啊。还有生死相啊,我不能死呀,我害怕有人惩罚我呀,我害怕有鬼神来惩罚我呀,我害怕有鬼啊,这都是着相,

你只要恐惧,你只要有情绪,不管你因为什么有情绪,你都着相,你怕鬼来加害你,那还是着相,所以这个大家理解吧,

那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还有一层意思是什么?知行合一,

你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因为你着相,

就像我昨晚讲那个公益分享 讲情感的课题,很多人为什么在情感当中做不到知行合一?因为他着相啊,他着很多的相,

就是我们说的,如果一个女孩准备要谈恋爱,她着什么相呢?这个人长得帅不帅?

为什么要高富帅呢?高就是相啊,富也是相啊,帅也是相啊,她要高富帅,她不要感觉

她要这个人有钱 有车 有房,定了很多标准,这个房子得多大的?还不能按揭的,这个车子不能低于多少万的?他的工作年收入是多少钱?她要这个标准她来卡,

但是她爱不爱这个人她不管,她只是说只要这些条件满足我了,那就可以嫁,这就是知行不合一啊,

这知行不合一是因为什么?你着相了,

还是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你没做到,你自己是住相了,

就是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让自己没走心,所以其实它就是涵盖了我们的功课,

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其实就是给我们讲的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妙行无住了,

所以如果你能做到一心三藏,做到格物致知做到知行合一,你就能做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人能做到,尤其最难的而且是最难的是一心三藏,第二难是知行合一,第三难是格物致知,我个人的体会啊

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 行于布施。这个地方又讲到了布施。

为什么单讲布施呢?为什么他让你布施呢?

其实他引申的就是6度波罗蜜,以布施来代表其他5施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应无所住去布施,应无所住去持戒,应无所住去精进,应无所住去忍辱,应无所住去禅定,应无所住去般若,

菩萨于法 行于布施。这个布施呢是6度波罗蜜的一个表征,是6度万行的一个代称,你不要把它理解为仅仅指的是布施,这是跟大家说一下,

所以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 行于布施。这个行这个地方讲的就是修行了,

行于布施,干嘛呢?修6度波罗蜜,菩萨于法 无所住 去行6度万行,

六度万行,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他以布施来做了个代称,这个明白了吧,

也就是说,不住相 不生心 去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再单独解释一下布施。布施呢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也在讲布施,很多人也在做布施,

那我们也都知道布施分三种境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呢,就是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这叫财布施。

法布施呢,就是你能给到别人传法,或者给别人教技能,授他一些知识学问,这叫法布施,

也就是说你给他教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学问,或者就像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圣人之学,这都属于法布施。

无畏布施呢,你听这个名字无畏,就是让它不再有恐怖了,这个境界怎么达到?

让他不再有恐怖了就是让他本自清净了,那就是恢复它的佛性啊,

所以你看布施分三种,最高境界的布施是无畏布施,

如果你要做到无畏布施,那你得本自清净,你得三轮体空啊,

我们说布施的最高境界三轮体空,没有布施者,没有被布施者,没有布施过程,

你想让别人无畏,让别人清净,你首先你自己得清静吧,你自己不清静,你怎么能够让别人清静呢?

所以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其实布施就是舍呀,内舍6根 外舍6尘。什么意思呢?还是不生心了,还是不着相了,

所以这个布施在最高的这种状态,无畏布施告诉我们的还是让自己清静,还是不着相。

有的家人就把这个金刚经这一品理解说我于一切法无所住,然后我天天捐钱这叫菩萨道,不是的,那样你就理解偏了,你明白吧,他不是那个意思,

就是我们从字面来理解,我们从一些人的解读来理解,就是什么叫真正的妙行无住呢?就是我让自己不起情绪,每天必须要捐钱捐物,每天自己要做义工做慈善,每天要自己去帮助别人,这才叫行于布施,不是这个意思的,

这个可以,但这个不是我们说的那一种,也就是说他不是那种究竟的,这就落入小乘啊,

也就是讲他不是你理解的那个,一个人他应该行菩萨道,也就是说第一他不着相,这叫菩萨于法 应无所住,第二呢他要做慈善,他要做义工他要捐款,他要做各种的善行,这个叫行于布施,就是让自己多做好事,不是

我刚才跟大家解释了,菩萨于法 行于布施,就是你也可以把它说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持戒。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精进。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禅定。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忍辱。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般若,

因为6度波罗蜜是从布施开始,所以用布施就把6度波罗蜜给说完了,而且布施也是最基础的一个,也是第1个,

所以这个地方跟大家解释一下,就是这个行于布施,这个行是修持,是修行了,

所以那你就要知道,既然修布施,布施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畏布施,

布施就是给予,布施就是给出去啊,布施就是舍呀,

你给出去什么呢?你给出钱那叫着相啊,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啊,

你说我天天捐钱,天天捐物,天天帮助别人,那不就是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吗?

所以这个布施,他一定不是在财布施这个境界上面,他也不是在法布施这个境界上面,

法布施,你还是把各种学问各种知识当真,把各种技能,语文,数学,化学,英语把它当真,这也不是,

最高的是什么?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本自清净了,

就是让自己给出去的都是好感觉,让自己给出去的都是清静,让自己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种状态了,这叫无畏布施呀

这就是三轮体空,没有布施者,没有被布施者,没有布施过程,这叫三轮体空,这个呢他需要般若智慧,

所以我们说离了般若,那5度波罗蜜都不叫波罗蜜了,只有在般若的这个智慧之下,那5度波罗蜜才叫波罗蜜,这个理解了吧,

所以行于布施呢,这其实还是让你达到一种清静的状态,内舍6根外舍6尘,还是让自己清静,让自己法喜。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他这个就是外舍六尘了,色声香味触法,这是6尘,

我们都知道的,眼耳鼻舌身意,6根。色声香味触法,6尘。

那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是无相布施,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就是一种无相布施,

这种无相布施就是三轮体空,就是等于说把刚才说的又再解释一遍,三轮体空,

无我相就是没有布施者,无人相没有被布施者,那没有布施过程这就叫三轮体空啊,

那你既然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你无住布施,那你一定是清净的,

你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你才不可能清静,

所以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是外舍6尘啊,就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全部布施掉了,全部舍掉了,

也就是说你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你不会因为他们你起情绪,你无畏了,

因为最高的布施是无畏布施啊,你一定要知道,最高的布施无畏布施,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定要破这个念的,不是说我一定要去做什么事情,

有的家人做慈善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有的家人做慈善啊是被人绑架着去的,有的家人做慈善是充满了人欲去的,

那心不甘情不愿呢,就是可能你加入了某个协会,她告诉你今天要去捐助,但是你今天就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你被绑架去了,

他告诉你这个是布施呀,这个是在积累功德呀,你也确实想布施,但是你今天就是没感觉,这就是你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了,你住相布施了,因为你着相了,

就刚才我说的你着相呢,第一你是真的住在这个相上了,你把自己的身体当真,把人当真,把布施者,把布施过程,把被布施的人当真,你住相了。

第二呢你生心了。你到底有没有着相?你的情绪会告诉你你有没有着相,你一旦着相,你一定生心。

那这个时候你所谓的这个捐款啊,那对不起,他就不是不住色布施,他就不是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你是明显的有相布施,那跟无相布施那境界差的远了,就是你心不甘情不愿啊,或者说你充满了人欲,

你去一个希望小学捐款,恨不得让这个希望小学给你金砖铺地净水泼街,恨不得让这个希望小学对你顶礼膜拜,或者恨不得新闻媒体都来报道采访你,对不起,你住相了,

你住什么相?你自己知道你住什么相,你把这个名利都看得很重,你把这个虚荣都看得很重,你没有三轮体空,

你还有人欲,这个人欲不代表你是憎恨的,不代表你就是我们讲的各种的烦恼,但是你有各种的人欲,这个人欲也是一种情绪啊,

所以你这个布施就是着相布施,你这个捐助希望小学它就不是一种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明白了吗?

其实你这个布施,给自己积累不了多少福德,你知道吗?

就是佛在后面会讲的这个福德无量无边啊,你积累不了的,因为你在有色布施,有声香味触法布施,

所以佛陀告诉你,要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布施是给予,布施是舍。

那我们现在讲的都是理论,都是概念,那问题怎么实操呢?

还是我们说的那个千古圣圣的那个点滴骨血就是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所以你如何做到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你如何做到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呢?很简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做这两个,你就做到了,

你格物致知让自己无相,你知行合一让自己无相布施,

格物致知让自己不住色生心,知行合一让自己不住色生心,行于布施,

所以最后呢做法都一样,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的讲法不同,但最后做法都一样,都是这么干的,

所以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大家老生常谈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须菩提,就是佛陀告诉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也就是说应该无相布施。

一个开悟的人,应该无相布施。无相布施它最低的要求是三轮体空,

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了,三轮体空,

不住相布施,因为这是佛陀告诉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也就是说菩萨应该是什么?不住相布施。就是没有布施者,没有被布施者,没有布施过程,

没有施者 被施者 还有施物,都没有,那就是行动他没有什么价值了,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离四相了,是这样的,所以无相布施,你要做的是无相布施。

而无相布施,就是我们说的你要做到无相,你第一必须明心,要三轮体空,要一心三藏

你第一要明心,如果不明心,你根本做不到无相,

就是我们在上一品大乘正宗分就跟大家解读的最后我是觉,你只能做到无相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我是觉,为什么是一心三藏,

那第二无相呢,你必须没有情绪,有情绪一定着相,

就刚才我们举的例子,因为青春痘你就开始烦恼,你一定着相了。因为自己的收入你开始烦恼,你一定着相了。

所以菩萨应无相布施,就是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那布施呢,就是让自己无畏布施,舍出去,给出去,给出去的是什么?清净,法喜,

所以无相布施,那意味着你一定是清净的,就不用管别的,你一定是清净的,

你的清静意味着你的心是清净的,心自在,你的行是清静的,行自在,

就意味着你做的每件事情应该是清净的,你的每个状态应该是清净的,这叫无相布施啊

刚才告诉大家了,其实你就把握一点,如果你能做到无相,那你一定是清净的,

如果你不清静,你一定着相,这个好理解吧,这个没有什么疑义吧,

就是如果你说我现在不着相了,我现在已经离四相了,我现在已经一心三藏了,但是我的情绪大的不得了,那你还是着相啊,你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着相的,

那如果你不着相了,如果你离相了,那你一定清静,那这个清净反映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你的心是清净的,第二你的行是清净的,

就是你每个当下你都是自在的,你做每一个行动,做每一个选择,你都是清净的,

那就意味着你不断的在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那就意味着如果说你知行合一做不到,你肯定也不清静,

你知行合一做不到的人有几个清净的?因为良知告诉他这么做,头脑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你能清静吗?你清静不了啊,

良知告诉你说,现在要去看望孤寡老人,你的心是这么想的,心也是想这么做,

但你的头脑告诉你,你说现在不行啊,我很忙啊,你的心能清净吗?清静不了啊,他在打架,心和脑在打架,所以你就不是无相布施,

所以其实说1千道1万,到最后还是归结为,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从这个地方转入福德了,

如果一个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你看菩萨就是开悟的人啊,

如果一个开悟的人他不住相布施,他无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无相布施呢,我们刚才讲了,其福德不可思量,佛陀怎么转到福德上了?

金刚经在后面讲了好多福德,他这一品呢也讲了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用这种比喻来比喻福德啊,就表示你的福德无量无边,后面的比喻你的福德更大,你的福德都不可思议,

为什么转入福德了?因为你确实会有很大的福德,无相布施呀,你的福德不可思量,

那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功德?我们会有两个词,功德和福德,我们很多人也知道,

那什么是福德呢?什么是功德呢?如果你证的是无漏智,这就是功德,如果你修的是有漏善,这就是福德。

无漏智,那表示是一种智,功德是一种般若智慧,

那福德呢?它是一种让自己在红尘当中,你能获得很好的一种福报,一种善,理解吗?

再简单说一下功德和福德。你有了功德你一定有福德,你有了福德不一定有功德。

福德是什么?比如说你赚了很多钱,比如说你自己的情感很美满,你身体很健康,这是福德。

功德是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功德是什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它是一种清净圆满的状态,

那你也知道,你财富丰盛,情感美满,身体健康,这个福德不代表说,你有了这个财富健康情感,你就会具备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会具备这种无漏智,你不会具备这种功德。

功德是让你一世比一世更好啊,功德就是我们说的让自己有可能是成佛成圣的,就是我们一直朝着成佛成圣的这个方向在迈进,就是你自己等于说让自己好像通关了,一关更比一关高,一关更比一关好,

但是福德他只是你当世的财富,当世的情感,当世的健康,他是这个,它是有漏的,

有漏的就是有烦恼的,无漏的就是无烦恼的,

所以功德是无漏智,功德是让你不会有任何烦恼的这种智慧,就是般若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福德是有漏善,他是会给你一些福报,给你一些所谓的财富呀,健康啊,情感啊,

但不代表你已经心无挂碍了,不代表你已经没烦恼了,你还是有很多的烦恼,

现在很多有钱人有福德,但没功德。所以有福德不代表有功德,但有功德一定有福德。这就有意思了,

那就是一旦你具备无漏智,一旦你证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具备般若智慧,一旦你具备这样的这种所谓的成佛成圣的这种智慧啊,那么你在这个红尘当中的福德也就会显现,这就是自在人生啊,

可以这么说,圣人之学是功德,自在人生是福德,

所以我们要想过自在人生,就是我们想让自己有一个福德,

自在人生嘛,时间自在,财务自在,心灵自在,情感自在,什么都自在,这是一种福德

但功德是圣人之学,那这个功德,圣人之学是不代表谁都能学的,

就是我们昨天在公益分享也讲的,不是你情感不美满,你就有机会来修的,

你情感不美满,你还没机会来修啊,那就是意味着你根本就没这个机缘,业力比较大,是这样,

所以说功德就是圣人之学,那圣人之学是什么?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无漏智,

无漏智,就是让你永脱烦恼的这种智慧,让你渡一切苦厄的这种智慧,就是让你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这么个智慧,所以这是功德,

所以圣人之学相当于是功德,自在人生相当于是福德,这个好理解吧,

那所以说这个社会上很多有钱人他是有福德,但是他没有功德,

但如果你习了圣人之学,你具备了般若智慧,你就是有功德,

那如果你有了功德,你会有福德,

所以这个关系,大家明白了吧,有福德不代表有功德,有功德一定有福德。

所以如果说你在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或者说你在放生,你在捐款,你在修路,你在铺桥,你可能会给自己积累一些福德,但这个是有漏的人天小果,

有漏之因,人天小果,如影随形,达摩祖师说的,我们有机会再跟大家说一下,达摩和梁武帝的那段对话,

所以有漏之因是什么意思呢?你去修桥铺路,造寺写经,这是有漏之因,人天小果,会积累一些福德,还是有限的,它远远无法让你自在人生,

但如果是功德呢,那就是无限的,它会让你自在人生,

所以你知道吗?如果你现在去放生,去捐款,去修路,去铺桥,你不习圣人之学,你给自己积累的是一些福德,小的福德,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会对你有帮助,但是呢很有限,

但如果你习圣人之学,你给自己积的是功德,积的是功德 无量无边,你会让自己具备无量无边的福德,

这就是在这个地方佛会这么说,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因为不住相布施,这个时候是在积功德,当积了功德,你的福德自然就来了,而且福德会无量无边,

因为你是无限的功德带来无限的福德,明白吗?

但是如果菩萨住相布施呢,那福德就可思量了,就可以这么理解啊,

就是佛陀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那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他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的福德不可思量,因为他积功德,因为有了无限的功德,你就有无限的福德,

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住相布施,那他的福德就可思量,什么意思呢?

因为他着相了,因为他不明白一心三藏,他不明白格物致知,他不明白知行合一,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积功德,所以他的福德有,但是人天小果 有漏之因,

这就是达摩回答梁武帝的,我们今天来不及了,我们下一堂课再跟大家解读这个达摩回答梁武帝的话,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金刚经为什么讲福德?因为金刚经让你在修功德,让你在积功德,

一旦你积了功德,你的福德自然就来了,

所以为什么说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就在这儿了。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福德,你的良知就是功德,

所以你不要去操心你有没有福德,你要去操心你有没有功德,

这就是王阳明啊,所以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呀,王阳明的伟大之处,

就是不要操心你有没有福德,就是不要操心你财物丰不丰盛,情感美不美满,身体健不健康,这都是我们在人世间需要或者希望去享受的福德,这都是人天小果呀,这都是有漏之因,

你要操心的是什么?你良知光不光明。

良知光不光明,其实就是你的功德有多大,其实就是你是不是着相了,

因为良知光明,你肯定不着相。良知光明,你肯定不生心,

所以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所以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啊,我们修的是什么?无限的福德,

因为金刚经到后面,你看它这个地方已经讲了,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这个虚空够大了吧,

但如果你不住相布施,你的福德比这个四维上下东西南北这福德还要大得多,

那得多大的福德呀?这还不算完,他后面还有更多的比喻,那意味着你的福德可以无量无边,

那福德要无量无边,他需要你做的是什么?需要你做的是不住相布施,需要你做的是无相布施,

你做到无相布施,你的福德就无量无边,你做不到无相布施,你的福德就是有限的,

所以那你要做到无相布施,你最终是在干嘛?你是在积功德,

那你一旦积了功德,就意味着你的福德就无量无边,

所以金刚经虽然没给你讲功德,但他通篇在给你讲功德,

虽然在金刚经上他一直在跟你讲,你的福德怎么样,好像没跟你讲你的功德怎么样,

但你要知道,你一旦做到无相布施,你就有功德了,你一旦妙行无住,你就是功德无量

一旦你一心三藏,你格物致知 你知行合一,你就是功德无量,

那你功德无量,福德也是无量的,

所以就是我们说的,有福德不代表有功德,有功德一定有福德,

所以我们说习圣人之学积功德,过自在人生享福德,

所以我们说不要操心你的人生,就是不要操心你的福德,但要操心你的良知,但要操心你的功德,

那今天就跟大家解读到这个地方了,今天这一品没有讲完,下堂课继续,希望今天的这个分享能够对所有的家人有所帮助。

那今天就到这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我们下堂课再见。

回向文回向给无以伦比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人之学《金刚经》妙行无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