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本可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他为何要对刘邦那么死心塌地呢?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一个人明明能积极进取,他明明拥有取代自己主公的能力,他做主公之后明明可以成就更伟大霸业,他为什么偏偏要坚持那可笑的“愚忠”,即使知道自己的主公必定要走向失败,还拼死都不回头呢?每当看到这样的疑问,我都会想起与某位朋友的一场对话。

我那位朋友是这样问我的:“我就想不通了,这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帮刘备个坑货打下江山之后,还要帮他更坑的儿子去守江山。他自己做皇帝难道不是更好吗?”

我是这样回答他的:“你想想刘备当时是什么地位,先后担任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与新野长,刘备当时已经是闻名天下的显赫人物了。诸葛亮在荆州虽然有点名气,但他不过是一个种田的农夫而已。诸葛亮虽然有匡政之才,但全天下都没有第二个君主能发现并赏识他的才华。说起地位,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说起能力,他从来都没有过一官半职去展示他的能力。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正在遭遇这种怀才不遇的境地,而此时一位名闻天下的显赫人物,亲身到你家来拜访你。就像你一个普通人,被省长亲身拜访,还先后来了三次,说欣赏你的能力,要把你当作自己的老师。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不会觉得感动吗;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忍心背叛刘备吗?”

怀才不遇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可悲的事啊,你明明拥有着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却偏偏因为没有好的机遇,或者遇不到欣赏自己的人,而白白糟蹋了这些才华。这些才华对你来说,它的作用竟然不如一身能干苦力活的肌肉来得实在,多么令人感到可悲啊。幸好千里马能遇上识马的伯乐,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就是他的伯乐;对于韩信来说,刘邦就是他的伯乐。而且韩信在贫困时的遭遇,比诸葛亮惨了不知多少倍。

韩信贫困时,可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穷不如鬼,茶淡不如水”他虽然身材高大,却没有谋生的手段。有一位亭长欣赏他的才学,每顿餐都邀请他前来就食,亭长的夫人不堪其扰,羞辱了韩信,韩信因此与那位亭长断交。后来韩信以钓鱼为生,一位洗衣的仆人哀怜韩信,每天都为他送去食物。一连数十天,韩信大喜,对洗衣的仆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仆人却大怒到:“堂堂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哀怜你这位王孙贵人才给你送来食物,还指望你将来能报答我?!“

韩信喜欢提着一把祖上传下的佩剑到处走,一位粗鲁的屠夫嫉恨韩信的这种行为,他说:”别看韩信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带剑,他的内心里就是个懦夫而已。“一次韩信从集市路过,这位屠夫挡住了韩信的去路,吆喝着对众人说:”韩信如果能勇敢而不惧死亡,就拿剑刺我;如果懦弱而畏惧死亡,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否则,就别想离开这里。“韩信束手无策,只能屈辱地从他的胯下匍匐爬过,被整个市集的人笑话。

韩信后来又去投奔刘邦,被刘邦手下大将夏侯婴赏识,推荐他当上了治粟校尉。韩信常常与萧何谈论天下大势,萧何欣赏他的才华,想让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于是刘邦召见韩信一番彻夜长谈之后,两人相见恨晚。

萧何月下追韩信

于是刘邦听信韩信的计策,与项羽开战,一举攻克关中三国。又挟持天下诸侯军队共计五十六万,向东进发,直逼彭城。此时项羽正率军在齐国平定叛乱,刘邦一举攻克项羽国都彭城,项羽挑选军中精锐,连夜赶回彭城。趁刘邦大摆庆功宴之际,发起猛烈进攻,五十六万军队当即溃散,刘邦也险些被俘。

于是韩信向刘邦讨用三万军队,想另外出兵平定北方各诸侯。虽然刘邦与韩信只有四个月的交情,但他十分信任韩信的能力与忠诚,同意了他的请求。韩信向东出兵,目标是黄河以北的所有中立国家。相继攻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又让北方的燕国俯首称臣。刘邦在前线与项羽难分胜负之时,韩信已经替他攻克了半个天下。

韩信贪慕齐国的富有与强大,要求刘邦将自己封为齐王,刘邦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早已无法制衡韩信,只好对他听之任之。

齐国有位通道之人名叫蒯通,他知道此时天下的动向都掌握在韩信手中,想要用奇策说动韩信,让韩信与刘邦项羽争夺天下。

蒯通对韩信说:”暴秦已灭,天下本该掩熄战火,楚王与汉王却为了争权夺势,重新搅得天下不得安宁,让没有罪过的普通百姓们,在战乱中暴尸荒野。楚王项羽从彭城起兵,乘胜逐北上千里,却被汉军堵塞在西山险要之处,三年不能前进一步。汉王刘邦拥兵数十万,在各个险要位置展开防守,一天要打好几场仗,却从来没获得过优势。“

”我看天下的局势,非贤圣之人(指韩信)不能拯救。如今楚王汉王的命运都由足下掌握,足下帮助楚国,汉国就要失败;足下帮助汉国,楚国就要灭亡。愿足下同时让楚汉两国并存,进可以吞并天下,退可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这才是长久之计。“

韩信拒绝到:”汉王对我的恩情太重了,他把他的马车给我用;他把他的衣服给我穿;他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别人车子的,心里要装载着别人的祸患;穿别人衣服的,心里要怀着别人的忧虑;吃别人食物的,就要为别人而死。我怎么可以向利背义呢?“

蒯通又说:”足下自以为与汉王交情很深吗?你为什么不去看看张耳、陈余两人呢?两人最开始是生死之交,最后为了权力,成为了最恶毒的仇敌。足下忘了在泜水,帮助张耳斩下陈余头颅的事了吗?“

胯下之辱

韩信敷衍地说到:”先生退下吧,我心里有数了。“韩信始终没有过背弃刘邦的念头。

当读者们读到历史上韩信被吕雉设计杀死的故事时,读到韩信大呼:”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吾悔不听蒯通之计。“时,是否感到疑惑:韩信如此英雄,为何看不透刘邦的虚伪,为何要等到临死之时才大彻大悟呢?

当然,韩信如此英雄,当然不可能被虚伪的感情所欺骗。韩信在战场上能识破敌人的诡计,在战局中能识破最完美的时机,他怎么会识不破那些虚伪的感情呢?

刘邦如果不信任韩信,为什么会放心地交给他三万军队,让他对军队全权掌控呢?我觉得世界上最重的有三种恩情:养育之恩、夫妻之恩、知遇之恩。如果你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观点去看韩信,你会为他感到不值;如果你站在韩信的角度去做选择,如果你不是个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的话,你会做出与他相同的抉择。

如果你研究过韩信的列传,你会发现,真正让韩信被诛杀的,是他隐藏在性格中的那种高傲、张扬、看重小利益、自高自大的缺点。

而刘邦并未亏待过韩信,韩信为何要背叛刘邦,去三分天下呢?这是很符合逻辑的,如果刘邦只是在利用韩信,而韩信根本没看出来,那刘邦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啊。如果他这么厉害,他还会打不过项羽吗?如果他这么厉害,他还需要韩信才能打败项羽吗?

胯下之辱

​观察刘邦的一生,确实重情重义,刘邦手下的开国大臣,如夏侯婴、樊哙、萧何、郦商、灌婴等人,都是刘邦的年少好友与同乡,跟随刘邦从起兵一直到夺取天下。刘邦的皇后吕雉,虽不是刘邦最喜欢的妻子,因为她是糟糠之妻,而被立为皇后,地位从未动摇过。可见刘邦在感情方面一直是有始有终,我听说孝顺爷爷奶奶的人,就不会欺负老人;我听说孝顺父母的人,就不会忤逆长辈。刘邦对这些人重情重义,如果单单只对韩信不好,这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说,为什么韩信放弃三分天下?因为刘邦那时对韩信重情重义,韩信也那时也对刘邦心存感激;为什么后来刘邦要杀死韩信,因为那个时候刘邦已经不信任韩信了,韩信也已经不信任刘邦了,上下已经离心了。

就像公螳螂与母螳螂交合后就要被吃掉,难道你要去说:”公螳螂是被母螳螂用感情欺骗了,母螳螂是为了吃公螳螂才与之交合的。“吗?两只螳螂情投意合,那是由于生理的刺激,不得不那么做;母螳螂吃公螳螂,是为了让后代有更多的营养,也不得不那么做。而你不能说:”母螳螂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公螳螂。“因为形势的变动,人要做出不同的选择,前面那样做是因为前面的原因,后面那样做是为了后面的原因,前后两种原因不可混淆而谈。

所以说,刘邦前面对韩信好,后面却杀了韩信,就能说明刘邦前面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欺骗韩信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信本可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他为何要对刘邦那么死心塌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