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企数字化发展,也要“在中国,为中国”
外资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89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为8%。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使中国市场仍然成为外资企业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然而,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诸如中国市场红利逐渐消失、同质化竞争加剧、数据安全合规门槛持续提高等,这些都让外资企业在华业务增长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借助数字化发展,根植中国,重构持续增长逻辑?成为每一家在华外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最终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物种,也不是最强大的物种,而是最适应环境的物种。进化论关于适者生存的观点,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发展。
近几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不少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为挑战,一方面体现为机会。在挑战方面:
第一,新的经济周期下,中国经济面临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转型。不少领域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企业正在从过去的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运营。不少昔日被外资企业独占优势的领域,正在被日益强大的本土企业加速追赶,本土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容小觑。
第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对全球化的供应链和分工协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疫情和地区冲突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供给短缺,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为外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更加严格的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下,对于数据安全合规,各个国家都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制定了数据保护和隐私相关的法律法规。近两年,中国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外资企业在华经营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第四,中国独特的新经济特征和数字化转型浪潮。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中国市场新零售、新制造、新消费等新商业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最典型的当属新能源汽车,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云计算、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移动化、社交化”为主要特征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共同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新的营商环境也为外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和完备的供应链产业体系,仍然对全球企业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
第二,更开放的姿态和政策导向,坚定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持续释放对外开放红利。目前,先后有十余个产业陆续放宽外资准入门槛。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条目数量达到历年新高,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进一步拓展空间。2023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陆续出台16条具体举措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第三,新消费、新零售、智能制造、绿色双碳等新兴领域,都在吸引外资企业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布局。
纵观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数十年间,环境变化一直存在。随着营商环境的变化,外资企业在华商业逻辑正在被重构,数字化工具成为有力的抓手。那些能够屏蔽环境变化波动、穿越周期的外资企业,实现本地化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于数字化。
“在中国,为中国”是不少外资企业坚持的中国市场战略。但是,过去数十年间,在外资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在中国,为中国”并没有很好地践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总部与在华子公司之间,标准化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标准化、体系化的企业管理框架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快速复制成功经验的关键,但其也制约了本地化运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常常让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感知迟钝、动作变慢,从而导致战略滞后、错失良机。
比如,不少外资企业会沿用总部的数字化架构和应用体系,其中不少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没有做到良好的本地化适配,在功能效率和使用体验方面远不及国外产品,影响了整体运营效率。
2022年,全球最大的CRM企业Salesforce宣布中国区解散,让不少一直使用Salesforce的在华外资企业措手不及,企业业务连续性和后续服务都面临隐忧。
近日,由销售易、亚马逊云科技、天润融通、驰骛科技,联合研究机构亿欧智库发布的《全球500强在华外资数字化转型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外资企业在华的数字化发展到了关键期,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环境重构数字化战略,才能适应中国数字生态,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
如果说,此前外资企业的数字化,主要价值在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率。现在,数字化对外资企业本地化运营的权重更重了,一旦决策失误或违反安全合规制度,将导致丢失市场份额或更大的经营风险。
业务和技术是任何企业持续经营的两大驱动力。在华营商新环境的变化,促使外资企业需要在业务运营和数字化发展两大方面,重构顶层战略,积极应对挑战。
在业务运营方面,外资企业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洞察中国市场新趋势和新机会,融入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比如,今年施耐德电气在上海设立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博世在苏州新增投资10亿元建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都是深耕中国产业升级的表现。
而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外资企业首先要扩展链接能力。安永数字化与新兴科技服务合伙人邱志强认为,“链接能力是外资企业在华数字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除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链接,更关键的是对外链接客户,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客户更加紧密地沟通,同时在生态上链接上下游合作伙伴。”
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已经意识到,不少中国数字化产品、服务在功能和体验上,已经追平或部分超越了国际产品。而且,本地化服务商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借助本地数字化伙伴,外资企业可以更快实现与本土数字生态的打通,解决过往水土不服的痼疾。
近日,施耐德电气在其创新峰会上也向媒体表示,跨国公司要推进成功的本土化战略,必须理解中国的多样性,此外还必须和不同合作伙伴加强协作,实现共赢,并持续融入社会,与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跨国企业更需要发挥自身强大的进化基因,因时因地转变思维快速演进,从过往‘以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并借助数字化工具构建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前端一体化数字运营平台,增强客户经营能力。”谈到外资企业如何根植中国市场时,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这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要借助数字化打造新的增长逻辑,需要构建在华数字生态的本土化,不是简单地替换一些数字化产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报告》指出,外资企业可以从“合规+数据洞察+新技术+沟通能力”四大要素出发,融入本地数字生态。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要花费数年时间。
图片来自摄图网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