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达说:内训师课程开发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内容要匹配

有一次,做企业内训课程,有一位学员和我聊起要开发一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于是我就问准备怎么样了。

她说:之前企业送她出去参加过外训,正好学习了这个课程。

我说:那老师讲的如何,你学习的如何?

她说:要理论有理论,要工具有工具,这个课程可好了。

我说:那你打算怎么办?

她说:徐老师你懂得,我把老师的PPT全部拷了过来,现在稍微改下不就是一门课了。

听完还是比较担心的,我就多问了几句,麻烦你告诉我公司为什么叫你开发这个课啊?他说公司管理比较传统,现在新员工95后,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我接着问道你准备怎么讲?她说那老师讲了第一你要搞清楚你的爱好是什么,第二你所处的环境,你的能力适合在什么岗位工作。我说等等,人最难的就是认清自我,你怎么搞清楚?他说那个老师教了,认知自我是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说那你又知道你要去哪里去啊?她讲到徐老师来你先坐在这把椅子上,先放松放松,我给你放点音乐感受下这个培训过程。

现在你想象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和你的终极追求有关,然后定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三年之内买车,买什么样的车,画出来,不会画在杂志上剪来贴到你的目标上。每天早上起来看,明确目标。

我一听这是个好方法,不过这个课程如果拿到企业讲适合么?好像不行,因为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再加上做化工较传统的行业,如果按这个课上的话,目标订好了,规划都做了,最后不对啊,你发现公司给的这个目标好像不匹配。那你能不说这个课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是不是员工的问题?也不是,那问题在哪呢?这个就在于课程内容是不是匹配。

如果企业内训师一味拿来主义的话,只浮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企业真正的需求,去按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培训的意义不大,甚至还会起到想反作用。上面的案例所提,如果直接拿来就讲,最后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学员学习完发现目标过于遥远要么离职,要么就混日子。所以,企业内训师课程开发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内容的匹配度。

最后,徐伯达老师想和你说:内训师的价值在于了解企业内部的需求,因此更能开发出更能匹配企业需求的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伯达说:内训师课程开发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内容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