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2019年12月7号8号,参加梁凯文老师为期两天的家族系统排列课程,本期的主题是疾病与健康。

第一次听说“家排”,是在2014年参加一次萨提亚课程时不经意在课间听两个同学聊起,说觉得家排很“灵异”,所以一直不敢碰。当时我就纳闷,是什么让两个学习心理学的人觉得灵异呢?好奇的种子就这么埋下,但也因为这首因效应,从未近距离接触过。

就在今年,因为各种突发变故,长期遭受偏头痛困扰的我忽然无法再维持之前与其和平共处的状态,头痛变得愈发剧烈、频繁。发作时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也跌至深谷,无法自己调整。就这样感受着黑暗一遍遍造访,痛苦,也很担心影响到孩子和家人。这时志翔跟我说,去上一次家排吧。其实梁老师的家排课今年总共安排了五期,前几期的时候我一直在推脱,担心上课会勾起更多不好的情绪,也不想过早地与亲人们真正分离。直到12月份最后一期,主题恰好是疾病与健康,此时我的状态已经相较于前几个月好了许多,在鼓励下终于报名参加了。

第一天,除了梁老师开场以及个案间歇运用大量家排以及心理学知识对个案以及学员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时间我都怀着疑惑与好奇的心情在观察。老师讲到,在家排课程的场域,老师是最末位的。他不会像平时心理治疗那样直接介入干预,而是引导场上的代表还原出排列的真实面貌,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很可能是我们自己一直以来毫不知情的,甚至是几代人都不知情的。通过家排,我们发现它,接纳以前不被接纳的,记住以前曾被遗忘的。这样家族系统才能够完整,爱才能健康地流动起来。

首先,老师在听完个案案主关于自身问题的简短描述后,先选出一名学员来代表案主站在场上,与案主对视,找“感觉”。之后可以随着心慢慢移动。然后,根据场上的位置变化,老师会依次找人上场代表这个家族重要的人,例如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每个人在上场做了代表后,依从老师“根据心和感觉走”的要求,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变化。有的人会远离某个人,有的人会走向某个人,有的人会背过身去逃避,有的人会情绪激动甚至哭泣,有的人会厌恶,有的人会害怕。所有在这个家族中曾经有过的爱恨冲突都在排列中展示出来。若问为什么做代表的人会有他所代表的人的感受?我也很纳闷这个问题。但经过观摩几个排列以及结束后案主自己的分享,大家清晰地看到排列中所呈现出来的的确与案主描述的情况一致。海灵格解释为---道。

在排列过程中,所有的人不需要说话,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随着你的心。一旦开口讲话,所有行为就被主意识占据了。那我们的心是由什么来指引呢?这就是神奇之处。每个代表在一上场成为代表,就不再是TA本人。据我观察,不管TA在场下是什么个性,什么性别,一旦成为代表并深入其中,就完全不再是原来的自己。有的人会在排列中与另一个代表发生激烈冲突,而排列结束后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有的人会在排列中不能自控地哭泣,尽管TA只是个代表。

依据家排的理论,每个家族(也可以扩展至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份子都要有其合法地位,需要被接纳,被记住。如果有人被遗忘或者排斥,那这份爱就会受阻,家族的子孙就不自觉地承担起对TA的爱,承担TA的痛苦。所以在排列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身体有问题的人,原来他们的长辈或者序列高的人中是有人被遗忘了,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而家排师可以通过排列找到这个人的位置;也有的人家族中有一个人一直不被接纳,被否定,在排列中也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当一切真相通过排列展示出来后,家排师引导个案案主和代表去跟被遗忘或者否定的代表从内心深处说出接纳的话语,与痛苦做个了结,开始健康的生命。

所以家族系统排列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洞见。洞察本质,看见真相。所有在一个系统中被人遗忘的,刻意忽略的,其实从未消失过。它总会在一个时候通过一种方式或者一个人回到家族中,提醒着你,它存在过。所谓“存在即是合理”,颇有些有些哲学意味。当一个人真正接纳所有曾经他认为的好的,或者不好的,他才真正拥有了力量。而在一个家族中,我们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去看向、看见曾经的过往、被尘封的往事、被淹没的真相,接纳TA,跟TA好好作别,开始新的人生。

通过这门课,让我更加坚信爱的无处不在以及无坚不摧。一代又一代的更迭,爱并未因为一个人的死去而消失。它会在下面不知道哪一代人身上发挥出作用,下面的人,在无意识间承担起上面人的喜乐或痛苦。所以,唯有爱,是可以跨越生死的。梁老师讲到,所谓“母爱”,其实不应该称为母爱,应当称为“母子之爱”。因为孩子爱父母和长辈的程度永远超过父母爱他们,所以才会有一代代的痛苦在上演。这是最令我动容的一个观点。我一度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永远比不上父母爱孩子,爱永远是向下传递的。这似乎也是被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而因为这个观点我一直处于深深地愧疚和自责中,我对我的父母永远比不上我对我的孩子,多么让人无助的“真理”!而从梁老师课上了解到“母子之爱”这个真相,我意外收获了说不出的释怀。作为孩子,我一直也在无意识间承担延续着长辈父母的痛苦,以此证明我对他们的爱。

而以后,要停止向一个小孩子一样去爱他们了。那是小孩子才用的方式。作为成年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们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