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乌托邦的一本

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如果说《1984》是一种极权统治下连呼吸都不能反叛的黑暗,《我们》是人人行动完全的一致像数学般精确的机械,《美丽新世界》是最诗意浪漫的,因而也赢得了本大空想家最多的喜爱。


在野蛮人和新世界文明人共同影响下诞生的主人公,既不被保留地土著接受,也不被文明人认可,既向往着新世界干净明亮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从心底里执着地追寻着自由和“昂贵”。在听闻自由意志是幸福生活的绊脚石,艺术、科学以及宗教都与普遍的幸福格格不入,文明不需要高贵和英雄主义之后,可怜的主人公引用了一句又一句的莎士比亚来提醒控制官,仅有感官上的愉悦是多么危险而廉价。控制官的回应却仅仅是“我们不喜欢不方便,我们更喜欢舒舒服服地做事情。”紧接着主人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可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我需要诗歌,我需要真正的危险,我需要善,我需要罪孽。”


“实际上,你在要求不幸福的权利。更不用提变老、变丑和性无能的权利,染上梅毒和癌症的权利,吃不饱的权利,生虱子的权利,时时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的权利,患上伤寒的权利,被各种说不出的疼痛折磨的权利。”


“我要求这一切。”


就我看来,这简直比什么动漫小说都更中二,也是本书的最高潮。当人人要求幸福、极致的愉悦感、成为人生赢家或者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主人公却反其道而行之要求不幸福的权利,以身体上的痛苦来要求灵魂的自由,简直与疯子无异、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是浪漫主义读多了脑子读坏了。


我可以找到一千个嘲讽他的理由,以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身份、以当代普适的价值观去评判他考虑不周。我,一个已经失去梦想的(曾经的)大学生,一条货真价实的咸鱼,心里的吐槽《震惊!当代985大学生为什么都失去了梦想》拖到最后懒得表达。因为开始理解,什么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在幻想和现实交锋的那一刹那,发现当初所憧憬的美好不切实际得过分,便逐渐怀疑,能够躺着看肥皂剧无脑综艺吨吨吨喝肥宅快乐水到底为什么还不满足,无病无灾,生活的姿态还算还算轻盈,仅仅因为偏执地想要追求不一样的生活而产生的动荡不安的心绪、耗尽心力的疲惫是多么大的危险和不稳定。拒绝平庸可以成为营销号贩卖焦虑卖网课的手段,却不代表我要交上智商税。如果就这么平淡下去,不是对所有人都好么。


控制官对于新世界秩序的维护可能真的有些道理,追逐人性上的高贵究竟是克服种种残酷与不幸的手段还是两者为一体两面,因为害怕痛苦而拒绝一切不舒服究竟是否可取,个人的幸福感该不该为主体幸福让路。这些宏大的问题有谁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公平公正地给个解释么。当没有人思考这些问题,所有人都单纯地觉得真的很开心,不开心就吃嗦麻肯定能开心的时候,个体有资格打着自由的旗号去“解放”这些人么。


说到底我们不知道人类整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像大刘在《朝闻道》中杀了一大批人类最精锐的科学家之后感叹人生的目的:“我不知道啊,我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有时候连自己都代表不了,活着够艰难了,凭什么要求别人追逐绝对崇高的精神,追逐真和美。这个野蛮人,真的很天真啊。


但是啊,那个野蛮人,我作为纯粹的个体,觉得他是个英雄。


要祭出的仍然是尼尔·波兹曼的经典阐述:“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因为和世俗的对立又悲壮又决绝,因为那些在高山上独自望向月亮念诗的夜晚又凄清又哀婉,这个野蛮人独自向“美丽新世界”宣战绝无可能胜利最终被毁灭的故事显得格外动人,格外美。


多数人看得到问题在哪,能直面的只有少数几个。


我喜欢这种美丽,却也缺乏真正的勇气,真是分裂。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丽新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乌托邦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