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儿”是在浪费时间吗?

爱玩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孩子提到玩儿游戏不欢欣跳跃的。

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仿佛化身成不知疲倦的小小永动机,探索着、奔跑着、追逐着,尽情地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但是,经常也会有父母们担心,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一味“贪玩”是不是耽误了学习和成长。

这种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在近几年渐渐蔓延到了学前阶段,去年朋友圈热传的《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批幼升小“牛蛙战争”》一文中,孩子姥爷讲述了自己刚满3岁就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患上抽动症的外孙的真实经历。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场景中,似乎只有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讲课,一笔一划的写字念书是在“学习”,而自由嬉戏只是学习之余的放松和休闲。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超前抢跑,结果就是孩子们自由游戏的时间被大量侵占。也经常有家长充满焦虑的问我:“我家孩子是不是太贪玩儿了?”,“孩子现在还不喜欢学习是不是来不及了?”。


其实,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式“学习”是不适用的,获取“知识”也不是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寓教于乐”才是最适合儿童的教育形式。


幼儿园应培养孩子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超前“学习”是否真的能帮孩子抢跑?要解答这个疑问,要先明确孩子在学龄前阶段成长的重心所在。


全美幼教协会(NAEYC)统计表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项目具备的特征,是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整合发展,培养孩子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身心健康,对周围环境感兴趣、乐于参与,并有主动探究意识

遇到困难或不确定情境时能坚持

能够与他人沟通,表达想法和感受

愿意承担责任

 

10后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所面对的世界是AI等新科技得到充分发展,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更大限度发挥的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终身学习力”,而这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打好基础。


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全神贯注、想象力和创造性,都有助于培养塑造良好的学习心智倾向。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非常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在他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

 

如果我们安排的超前“学习”,只是被动的向孩子脑子里灌输了一些他不感兴趣、也不能理解的“知识”,并因此破坏了孩子宝贵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的发展,对孩子后续的成长反而是有害无益的。

不会玩儿的孩子也不会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自古流传的艰苦学习故事,造成了一种学习过程本应是痛苦的错觉。所以,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们快乐游戏的时候,会隐隐有一种潜意识上的焦虑,觉得孩子们没有在学习,没有获得成长。


但是,国外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人在当前体验中找到乐趣,并进入到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的时候,学习或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达成这种最理想的状态需要具备如下前提:


感兴趣

  自我设定目标

    挑战与自身技能匹配

      忘我投入


 孩子是通过自主游戏学会学习的

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中曾经描述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持续专注力和重复练习精神,为了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孩子可能会重复练习多达数百次以上,直至彻底掌握。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常常会发现自主游戏给孩子们学习能力带来的巨大提升。小班的一个小女孩曾经试着挑战爬1.5米高的攀爬墙,在开始的前几天,每次都是到1米左右的高度就无法再继续了,在后续近一个月的户外活动中,每天这个小女孩都会坚持不断的练习几十次,直到有一天能够独立爬到最高处。当她最终成功地爬到了最高处,高兴的抱着其他小朋友、老师兴奋地大叫大跳,尽情的表达成功的喜悦。

这种挑战自我、专注力和忘我投入的良好状态,会让孩子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续影响孩子后续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更自信、更勇于挑战、更投入,更成功。

经常令我们感到忧虑的,反而是那些自主游戏时间过少的孩子。

当孩子们总是被强迫着去上一些成人安排好的课程,脑子里被灌上了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学习的乐趣也就慢慢湮灭了。

随着这种种不情愿,孩子渐渐变得迟钝、呆板,曾经在眼中闪耀着的好奇探索的光芒渐渐枯萎熄灭,随之一起消逝的还有孩子的自信心、挑战精神、专注力、成就感等这些最为宝贵的学习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玩儿”是在浪费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