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荐的纪录片为《我从汉朝来》
推荐指数:
豆瓣评分:6.7
1.影片简介
《我从汉朝来》是纪录频道重点推出的大型原创纪录片作品。该片以汉代重要的图像史料和文化遗产“汉画像石”作为核心线索,三年间寻访百余处历史遗迹,用影像复原了画像石记述的历史事件,宴饮、劳作、家庭生活等各类场景和人物形象,甚至再现了先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2.推荐理由
中国汉朝是与罗马帝国一样强盛的帝国。
汉朝人把他们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作为地下墓室内壁的石材,历经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就像一部汉代的历史纪录片。
汉画是汉代的图像史料,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未被世人充分认知,汉画已成为中国形象塑造的未曾充分开发的重大资源。
迄今为止,中国人仍自称汉人、写汉字、说汉语、敬好汉,这条自汉朝以来的文化血脉从未间断过,它的点点滴滴还存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从汉朝来,仍在朝着汉朝人前行的方向去。
3.影评
@嗯:
“家,是一种文化的核心,而祠堂就是文化总的体现”。家承载着世世代代的记忆,在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不息。央视纪录片《我从汉朝来》的第一集,武梁祠的修复与余望安的寻租,起时,如同迷失方向的扁舟,承载着深沉的记忆,也只能四处漂泊,而古老的文化“祠堂”作为媒介如灯塔,为扁舟指引方向,让寻根之路得以前行,使家国文化源远流长。
视听下的特写运用使原先冰冷的石雕,陈旧的牌匾以动态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得以体会古老文化的底蕴。特写下,余望安主观中全家福,使在外孩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历史清楚的渴求。
一块块牌匾,在特写下,细致的纹路,是时光的痕迹,但清晰的字迹是一种文化的凝固,昭示着文化持久的生命力,而中华文化底蕴也得以彰显;稚嫩的脸庞与苍老的面容,在特写镜头下,格外醒目,老一辈眼中的回忆,幼儿眼中的向往,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表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即是文化历史悠久的体现,纵观特写镜头,即使从画面中获取的内容很少,但在本片中小事物在镜头下也有重要的文化底蕴,使影片更富有张力,将家国文化,历史悠久,及文化传承的主题体现出来,为寻根忆祖这一中心反应出来,为武梁祠的修复以及余望安的寻根埋下伏笔。
@嗯哦:
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蒋英炬与余望安,两个人物的身体力行将其对文化的坚守,体现出来,多线叙事的角度蒋英炬与望安两个交插起来,蒋英炬对武梁祠的复原,不仅是关于文化的敬仰,更多的是对传承的坚守以心中强烈的爱过之感得以诠释,反映出传统文明对于世人的重要性。而余望安的寻租,历经几十年却未曾放弃,此人物在片中起到推进片子节奏的变化,即使身为异国人,但祖辈是中国人,流着中国血脉,血浓于水的感情,体现出了根本于基的意蕴。体现出中国血脉关于家的思念的鉴定,通过两个人物成功的将传承这一理念表现出来。
@冰山上的来客:
央视新闻的微博一直在推送,在纪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讲无可挑剔,确实是顶尖水平。内容上古今穿插,跳出跳入比较考验观众,可能是对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一种探索。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纪录片才刚开始起步,央视纪录频道也没几年,可以看出技术和设备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但是像bbc这样的纪录片行业老手,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套路,国内的纪录片要赶超尚需时日。
这部片子严格来说不能算纪实类型的,还是属于历史题材的范畴,解说比较多,讲的是价值观的东西,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女人应该如何,孩子怎么培养,有一种用古代来拷问现实的姿态在里面。情感有,用的很克制,没有洒狗血,也没有说教的意味,对于央视纪录片一贯的主题先行来说,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4.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1. 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汉朝的历史。
2. 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对这部片子的感受。
图文源网络,侵删。
美育健康人格丨定位未来
美育教养方案丨定制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