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父母,只需做对一件事

我是一名宝妈,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想倾其所有将我认为最好的都给到孩子,竭尽全力做到我能做的一切,我想大部分的妈妈都会是这样的想法。

最近在读李一诺老师的《力量从哪里来?》,一诺老师有很多光鲜的标签,清华大学学士、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更为让人惊奇的,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让我产生了好奇,如此优秀的妈妈,会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诺老师的一个观点吸引了我,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成为超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这样会和孩子之间建立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就会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会愿意听你说,只有听你说,你的建议和道理才有可能被认同,被采纳。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

这让我想起了朋友的案例,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刚上高中,从前都是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现在突然间变的特别叛逆,独立自主认知越来越强,事事不听父母的安排,学习和生活都要自己来决定。但是恰巧朋友是个非常强势的妈妈,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都要按照她的安排来做,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她都会坚持自己想法,这样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意和别人去沟通,真实的想法也不愿意和别人说。现在家庭矛盾非常严重,孩子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她说什么孩子都不听,甚至都不愿意和她说话,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进自己的屋里。

朋友现在非常痛苦,总是听到她的抱怨和无奈,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突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么多年来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主,但是现在竟然连话都不愿意和自己说了。

我想朋友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但是唯独一件最重要的事没做,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只要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听你说话,孩子面临的问题,他就愿意和你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如何与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其实就是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一诺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三个与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方法。

(1)不要只关注孩子做了什么,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

我们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充满期待,希望他们未来的生活能够富足幸福,所以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别人家孩子学的,我家孩子也要学,别人家孩子会的,我家孩子也要会,这就导致孩子们的课后及假期被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占用。因为家长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就会更高,就会更关注孩子每时每刻在做什么,是否符合我们的意愿,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平和高兴,还是低落失望?其实就像营养早餐一样,孩子的心情也需要精神营养,试下一下,如果你每天的心情都是积极的、乐观的,你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孩子也一样,如果她的内心是积极的、主动的,她的学习状态又会是什么样?所以我们不要只关注孩子做了什么,该做什么,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

(2)放下自己头脑里的声音,学会倾听

    很多时侯孩子说的话,大人是听不进。我看到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是,一边陪孩子,一边刷手机或是处理工作,根本没有真正的倾听孩子说什么,不倾听就没法做到接纳,所以只有放下自己头脑里的事情,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后,再给予孩子回应和反馈,有时候孩子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要让一个倒下的人站起来,首先需要他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自信心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一生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我们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慢慢建立自己的自信,但有时候我们总是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是“漏洞百出”的,所以我们总是想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很难让孩子产生价值感。

我想起了女儿的例子,有一天她问我,妈妈我们喝过的矿泉水瓶可以卖钱吗?

当时我心里想“现在废品回收站,一个瓶子只卖几分钱,攒一兜子也卖不上几毛钱”,但是想了想,我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于是我说可以啊,你的这个主意不错,这也算为家里做贡献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说,爸爸妈妈,以后家里的瓶子都不能扔,我要卖。

从那以后,只要是喝过水的瓶子,她都不扔,都会装进自己的书包带回家。

每次卖几毛钱也都记到本子上,她说这是她为家里赚的钱,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件事却让她萌生了更强烈的家庭观念,,每一个成员都要为它能变的更好努力,也找到了自己对于家庭贡献的价值。

作为宝爸宝妈,我们深有感触养育孩子越来越难,不但经济成本高,而且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当然也不一定能达到我们追求的效果。但是仔细想想,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投入,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求,只是我们内心状态和需求的延伸。作为父母的我们,会做很多认为会对孩子好的事,但最重要的是联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也许她就会遵循自然规律茁壮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的父母,只需做对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