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恩不忘

农历五月十五,母亲生日。掐指一算,2018年母亲已满89岁了,过了生日就跨入90岁了。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母亲今年90岁,依然思维敏捷,行动自如,精神矍铄,生活完全自理,一个人生活在老家宅子里。

儿时记忆起,母亲就是勤劳、善良之人,对儿女慈爱,教育善以古老的故事启发人,以言传身教感化人,故母亲与七个儿女都很亲近。没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听母亲常讲老人的好,常讲自己如何在艰难时期善待老人,看到母亲对自己的每位兄弟姐妹都康慨解囊,他们对她也是相当敬重时,相信母亲确实是一位亲善仁德的好母亲。母亲信佛,相信佛家因果,艰苦时期再困难,再舍不得吃,都会节约下来每年朝庙会,布施行善。母亲还吃斋,农历二月、六月、九月,从初一到十九,母亲一点肉、动物油都不沾,信佛对佛的尊重,相信佛因此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全家平安。虽不能理解,但从现在健康角度讲,定期清理肠胃,还是有养生道理的。母亲信佛从她出世就开始,吃斋从我记事几岁就开始了,这一坚持不得了,好几十年,初心不改,方得始终,故90岁了,除耳朵有点不好,戴上助听器也还听得清讲话。

据说母亲19岁就嫁与父亲,那时父亲14岁,还不完全懂据说母亲19岁就嫁与父亲,那时父亲14岁,还不完全懂事,母亲就扛上了家庭的重担,养育了我们七子妹,现在我们养一个、两个都累得不行了,可想而知,父母养育我们们七兄妹是多么不容易,而且个个养育成人。

上世纪1992年底,父亲操劳过世,其他兄姐均也成家过日子,此时,我尚念高中,供养我读书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肩上。母亲很刚强,虽已年迈,60多岁了,但仍然维持家庭产业,继续养鸡卖蛋、养猪、务农供我读高中,那时才觉生活压力,陡感失父之痛,痛年少轻妄,父亲在世,对父亲不曾理解,也不够尊重,他58岁就离开了我们,没享过清福,我想留给他更多的是不被儿女理解和尊重的伤痛,远超过后期病痛对他的折磨。逝者如斯乎,从那时起就觉得,将来一定要回报母亲,把没报的父亲养育恩寄托在母亲身上,心灵安然些,否则一辈子内容都是煎熬。

1994年,我高中毕业考上军校,母亲已是65岁了,满头白发,内心却是异常高兴和喜悦,最小一个孩子上了有保障的学校,经济的压力从此才开始减轻了。但母亲依然坚持农业,养猪养鸡,勤以养德,几十年养成习惯,放松不下来了。上军校每半年才能回家一次,母亲从不曾那么久未过到我,虽寄有照片,但仍然很想念她的孩子,军校第一次放假回家,到家已是腊月二十六下午了,冬雨绵绵,小路泥泞,背着一背猪草的母亲第一眼看到我,眼眶湿润着说:郭宗和,我以为你不回家过年了呢!

就这样年复一年盼着我上完四年军校。分到重庆璧山部就这样年复一年盼着我上完四年军校。分到重庆璧山部队工作,第一个月工资给老人家400元,母亲终于领到回报钱了。以后在部队每年春节回家一次,母亲也是盼着、想着她的幺儿,她45岁才生我,正好赶上计划生育开始试行,不是很严,是母亲的坚持与伟大,把我带到这个世间,养儿防老,幸好没有让她失望。

2003年从重庆调回到邛崃部队,从此与母亲相聚的时间多了,母亲都期望儿女每周都能回去,她总是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肉留着与我们一起吃,而且忙前忙后做饭,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吃饭,兄弟姐妹都埋怨她,不与儿女同桌同时吃饭。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改变她的习惯,照顾儿女,自己最后吃。这与艰苦时期,好吃的让儿女先吃好吃饱,剩下的她才开始吃的思想潜意识分不开的。

2006年我有了孩子郭易天,母亲更高兴了,母亲说,在我结婚后,她就托凡人菩萨给她送个孙子来,而且要个男孙子,果不其然,郭易天的出世,让母亲的成就感满满的,儿孙满堂,她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可依然没有闲着,养鸡下蛋给孙子吃,每次回老家,母亲都给郭易天准备了几十个土鸡蛋。总还觉得遗憾,因自己年龄大没照看过小孙子。老人总是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付出。

母亲从不愿为儿女添麻烦,四个儿女在邛崃城里上班,母亲从不愿为儿女添麻烦,四个儿女在邛崃城里上班,却很少到城里待,四个儿女都希望她到城里住,享受晚年生活,她总是放心不下家里养的鸡、狗、猫。在一个生活七十载的家里,她感到自由自在。因此作为儿女也顺其心理,无事坚持每周回家看望老人家。母亲生日很热闹,儿女都回家,她的侄儿侄女也来看望她,她是家族唯一健在老人了,她的亲善仁德,让下辈们都很愿意亲近她。她的生日是家中大事,早早筹划好了,今天分头准备,明日早早回家为母亲过大寿,祝母亲生日快乐 永远安康 愿母亲与天地同寿 与日月同辉。一时兴起,写下这段文字,母恩不忘!

                        综合    2018年6月2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恩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