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候:鸿雁来

雨水二候:鸿雁来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五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可能都还记得这篇名为《大雁》的小学课文。

那时候在乡村,秋天和初春时节,是可以看得到大雁的。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形,从天空飞过。而且真的是“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每当此时,我们便会仰着脖子,对着雁阵高声朗诵这篇课文。有是还能换来嘎嘎的回应,仿佛是在与我们告别。

大雁是吃麦苗的。可能是早春田野里吃食较少,乡下老人便常说大雁啄食麦苗。他们也经常会讲晚上猎捕大雁的故事。大雁警惕性很高,睡觉时有雁专门值勤。稍有动静便会报警。所以猎捕大雁时,必须伪装。人们躲在草筐后面,一点儿一点儿的慢慢靠近雁群,然后再发起突然袭击。大雁虽然很精明,但仍然防不了人类。在南来北往的迁徙中,被捕获有时是他们难逃的厄运。

在远古的渔猎文明中,先人脑子里每天琢磨的,就是怎样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变着法儿弄到嘴里去。《周易·系辞下》: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人们根据“离卦”造出了网,按照“睽卦”做出了箭。网和箭最初都是为了对付野物的。商汤看到捕鸟的人网张四面,并且念叨说: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于心不忍,曰:嘻,尽之矣。令人撤去三面。说“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于是留下了仁德的美名。“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大雁在古时候是非常贵重的礼物。嘉祥县武氏家祠汉画像石刻有一副“子见老子”图,刻画的是孔子拜见老子的情景。孔子当时奉上的就是大雁。据说在婚姻礼仪中,男方向女方提亲、索要时辰合八字以及订婚、送聘礼等,都要送大雁。大雁忠于爱情,一辈子只有一个伴侣,同飞同宿同觅食。一方丧命,一方绝不会再行择偶。大雁冬去春来,飞行有序。古人在婚礼中用雁,可能正是以此预祝婚姻的忠贞不二与信守不渝。

大雁被誉为禽中之冠,古人认为其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雁有仁心,团队意识强。对老弱病残,绝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从一而终。雁行有礼,飞行时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雁有智慧,落地歇息之际,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雁群。雁来有信,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核心,怪不得孔子到洛阳拜访老子,要用大雁作为挚见礼。

大雁即是鸿雁。当然还包括灰雁、斑头雁等。民间将这些统称为大雁。大雁也叫野鹅,和天鹅并称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志向高远,一飞冲天,自然是檐下树丛中的燕雀所不能比拟的。

天鹅习性与大雁相似,也是冬去春来的候鸟。古人将射箭的靶子中心称作“鹄的”,可能也是取其礼让、谦和、信守之意。《论语·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箭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而“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射不中不能怪靶子,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则是引申到道德自省的层面上去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地人万物和谐共生。古圣先贤善于从大自然中发现道理,来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雨水二候“鸿雁来”,即是先人观察总结的结果。

其实远来的鸿雁,进入黄河中下游流域,只是路过。其目的地并不是我们这里。“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此说,指的就是鸿雁北飞。他们真正的目的地是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一带。据说到春分时节,才能飞达哪里产卵繁殖。他们过冬的地方是在我国的南方。“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唐人顾在镕有“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诗句。浙江省温州市有雁荡山。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山顶有湖,芦苇茂密,南归秋雁多宿于此。长江以南区域大概就是大雁冬天的栖息地。

雨水二候,春风荡漾春水绿,河边的垂柳已经摇曳出万般风情。遗憾的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却无缘欣赏到雁过长空的场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水二候:鸿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