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剧评解读征文∥抚平《大明风华》的情绪钩子

.心理学上有句话:“你心里有钩子,所以别人才在上面放东西。”最近火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观众们看得热烈。

亲们,你在看《大明风华》中,是否有一些情绪钩子呢?

情绪钩子1∥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_错洒同情泪

亲们,你心里是否有个情绪钩子?朱允炆是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被人冠以暴君、嗜杀的名称,建文帝则是善良、柔弱的代名词。

佛说万事有因果。心理学上说叫心理“回音”。这一切都是建文帝“作”的,这就叫“不作不死”,自己挖坑自己埋。

其实,能当上皇帝的哪个不是心狠手辣之徒,建文帝也不例外。

靖难之役的发生完全就是建文皇帝削藩政策太狠,把藩王逼反的。

一、建文削藩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年号建文。如同他的年号一样,建文皇帝自登基以来,就提倡文治,重用黄子澄、齐泰等文臣。对当年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十分警惕。认为藩王势大,必将危害皇权。于是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着手削藩。


当时几个朱家藩王中,燕王朱棣常年领兵在外,手中权力最大,威胁也最大。建文皇帝削藩的目标也是朱棣。

但在削藩的先后顺序上却采取先弱后强的方式。

根据历史记载“(黄子澄)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

先铲除几个弱小藩王,最后在削燕王。让燕王朱棣独木难支,主动交权。这个策略可行,因为让一个藩王以一番之地对抗整个大明王朝,再谁看来都难以成功,没有其他藩王支撑的朱棣自然会乖乖认怂。


但在执行时候,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让朱棣,不想反都不行。

二、削藩太狠

在削藩过程中手段太暴力了,完全没有顾忌到骨肉亲情。我们依次来看下

1、周王朱橚

建文帝削藩最先是从朱棣的亲生兄弟朱橚开始下手的,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又改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开始就藩开封。在削藩开始,朱橚(sù)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于是建文帝把他贬为庶人,赶到云南蒙化。


2、代王朱桂

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此人性格极为暴躁,到处树敌,得罪了不少人,后来有人看出建文帝要拿他开到,赶紧举报材料,于是代王朱桂同志就被废为了庶人。

3、湘王朱柏

湘王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是诸多藩王中被活活逼死的一个。建文帝罗织罪名,怂恿人告发朱柏要谋反

得知建文帝要对自己下手后朱柏的反应非常悲壮,他说道:

“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意思就是说,建文帝这个暴君,好好的要杀我,算了,我不活了。于是变引火自焚而亡,王府家眷也大多随他而去。

4、齐王朱榑与岷王朱楩(pián)这俩人性格相似为人有些嘚瑟,结果也被建文帝直接废为庶人。

建文皇帝削了五个藩王,一个死了,一个流放,两个直接被废为庶人,没有一个是善终的。就冲这手段,就看出建文皇帝绝对不是个善茬。

都是血脉亲戚,至少保人家平安啊。当朱棣登基后,将其他藩王最后在边疆救回时,如周王,已经得了大病,身边也没什么人了,家眷很多在强制发配过程中死去,可以说朱允炆早就杀了上千人了。

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虚伪

许多人都觉得,朱允炆对朱棣还是很舍不得杀的,在靖难战争中,建文帝曾下旨前线将领“毋使朕有杀叔父名”,导致前线将领多次没有对朱棣下死手。但这其实根本不是仁慈的表现。如果建文帝真的不想杀朱棣,他为什么不说“毋杀朕叔父”?

别看这两个句话意思差不多,但内在含义千差万别。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意思是,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父的恶名,可见建文帝在意的是他自己的名声,之所以不杀朱棣,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削藩太狠已经死了一个藩王了,如果再死一个情理上说不过去。至于朱棣,不杀你,并不代表不抓你啊!

四、总结

建文皇帝的削藩政策,过于狠毒。连废四个皇叔,逼死湘王全家,燕王朱棣只能靠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可以说一下子把整个大明的宗室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把他们逼得不得不反。宁王和燕王联手南下,谷王更是做了内应,放朱棣进京。

这样看,你还觉得朱允炆善良么?

既然他如此不义,又不足够强大,那你死我活的权利争斗中落败,下场悲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明成祖对反对派的政治清算也是策略之举。为他实现以后的雄才大略打下坚实基础,为政治的稳固清除隐患也是理所应当。

亲们,你说呢?

你的心里面的情绪钩子放下了吗?

王朝更替,皇室争斗历来是成者王败者寇,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亲,你的情绪钩子抚平了吗?

情绪钩子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戏里戏外都是宫女和后妃殇

你是否也有个情绪钩子?

亲们,大家看《大明风华》中的宫女与后妃,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就是宫女也工作清闲,待遇优厚。有些观众就羡慕嫉妒恨,恨悠悠恨不得穿越时空隧道,到大明朝当个后妃,再不济当个宫女。那也是国家级别的高等身份。也比现在低薪高压力的生活惬意!

那历史上的宫妃是否生活得那么光鲜亮丽呢? 

首先,明朝有非常残酷的殉葬制度。

剧中借朴妃在殉葬时挣脱后狠狠地大了臣子耳光后,就痛陈殉葬之罪恶。

殉葬的妃嫔、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缢死,然后再装敛入棺从葬。殉死时,其状甚惨,这在中国正史是很少记载。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

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有的还被灌入水银,死后长期不腐,服毒后痛苦不堪,因而有两腿张开之形!

其次,宫妃与宫女在宫中生活也并不幸福。

女人在封建社会地位极低。只是男子的附属品。宫女除了受太监的欺凌,守的规矩丝毫不能错。就是吃饭也不能吃饱,不能喝水过多,打嗝放屁是大忌讳。一生不能出宫看望家人,人身权都是宫里人!

对好色成性的王公贵族来说,女人往往被冷落。宫妃更惨,有说不尽的宫廷计,有防不尽的坑。再加上后宫佳丽三千,被皇帝宠爱有加很少有。大多是孤独落寞,就是贵

为皇后娘娘,也是皇帝一年后就死了,还不是守活寡一辈子!

亲们要问,那我咋在电视剧里没看到那么惨呢?其实那惨烈的殉葬制度也拍了,但过于会引起观众不适就删除了!可历史的真实永远是真实!

那么,你还想穿越当大明风华中的宫妃吗?

有的观众看着宫女演员在镁光灯下华丽登场,在摄制组拍电影,也做起来了电影追梦人。

快过年了,现实横店影视城到处是一堆一堆华丽表演的道具与戏装,

好多横漂接的戏份很少,就是接到也是一天挣个几十或一二百元,吃个盒饭!很多横漂给家里人打电话说不回家过年了,没挣到钱!

那你还要当宫女的群众演员吗?

是否抚平了你羡慕嫉妒恨宫妃的情绪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明风华》剧评解读征文∥抚平《大明风华》的情绪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