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

最近有点艰难地看完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可能我的口味被网络小说和微信推文养刁了,觉得这种现实主义类小说太晦涩,倒不至于读不下去,只是看几章就需要刷一会手机才能回血。

我觉得没法和书中人物共情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环境差异,无神论者无论如何是理解不了书中人物那种宗教式的悲悯和爱。

善良高尚的人遭受的是被侮辱、被损害、被欺骗、被掠夺、被遗弃的命运,卑劣无耻、背信弃义的恶棍却家财万贯,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在故事的最后正义也没有到来,善恶有报也只是读者的一厢情愿。伊赫一家失去了庄园,娜塔莎也失去了爱人,受尽侮辱的内莉最后死去了,一切苦难的始作俑者仍然贵为公爵,踩在他人的尸堆上,在他罪恶的财富里狂欢。

在命运如此悲苦现实无法改变的社会里,社会底层的人要么抵死反抗,要么忍受一切再赋予苦难意义。内莉是全书最有反抗精神的人,她宁愿穷、宁愿干活、宁愿要饭、宁愿受苦也不求人,最后她在爱的包围下死去了仍然诅咒着罪恶的源头。其他活着的人还能怎么样呢?生活继续下去吧,爱和宽恕无法改变现状但还能给人一点温情和希望。

全书也可以概括为由两桩盲目爱情引发的悲剧,无论什么时代,识人不清、自我奉献式的感情都会给女性带来伤害。把书里的故事搬到微博上,两个受害者大概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后再钉到“蠢”“贱”“圣母”甚至“驴”的架子上。作者怀着无限的同情和悲悯记录下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他不审判也不救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样,没有大快人心的结局,也没有爽文式的情节也没有完美的主人公。书里的好人们,他们固执、执拗、天真甚至愚蠢,是现代社会的读者难以理解的人物,但读者就能感觉到这些故事是真实存在着的。我觉得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意义,它们能带来的体验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永远不能赋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