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乃大用也。” 看似无用的文化,实则有超越凡常的大用,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所在。
“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附录《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中,如是一语中的得揭示文化的“本质属性”。
因参加全市校园安全专题会议,夜宿雷泽湖畔。夜风吹来历史的气息。《史记·五帝本纪》 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遥想古代,雷泽西纳济水,通黄河;东入泗水,通淮、江入海,浩浩汤汤一派汪洋。水系发达的菏泽,成为中原一带交通枢纽,商舟往来,商贾云集,一时为“天下之中”。五帝以及蚩尤、少昊、共工、鲧、大禹等,都在人文厚重的菏泽地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迹。
人文荟萃,菏泽更有灿若群星的文化历史名人,据统计,进入二十五史的菏泽英杰达二百余人。群星璀璨,思想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政治家、杰出将帅、教育家、抗日英雄等数不胜数。地灵人杰,钟灵毓秀。雷泽湖氤氲着历史的英气,化育出一代代精神挺拔的菏泽人……
进入而思索:如何发掘出区域文化的教育力,使之为当下乃至未来发展服务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文化精神,一方面是回顾历史的路径与台阶,另一方面是烛照未来的智慧光芒。
文化精神,意义重大。国家民族如此,学校亦然。让历史告诉现在——一个没有校史的学校,是自断文化之根。让历史启迪未来: 一个卓越办学的校长,要对学校发展多一些文化解读。要注重校史,有心的校长是善于巧妙地把校史进行高位设计,进而上升到治校方略,当成“艺术性评价”的管理策略,有效激励、鞭策同仁追求卓越,进行高品位的教育。
把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取得成绩的教师“请”进校史,就是一种文化关怀与激励。文化立校,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导向,是真正的文化育人。让默默奉献的教师不但当下出彩,而且“彪炳史册”,亦是一种长效机制。同时,“学校大事记”铭刻学校发展的足迹,彰显了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前进的方向,这对个别负能量的人也是一种无形的威慑。
校史文化,就是一种传承办学精神和张扬治学理念的无形载体,是为大用也——为学校卓越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校史,这就是润泽每个心地清明的教师的“雷泽湖”……想到这里,不由得临风神飞,在清晨的湖畔眺望学校发展的美好未来。
近慧 凌晨四时于雷泽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