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必看经典电影,清晰讲述个体从创伤到被治愈的全过程(1)

心理学家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曾说,对于心理学工作者来说,理解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成功的电影反应了集体无意识,明白电影意味着明白并能控制社会生活。


在电影爱好者眼里,电影是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的沟通方式,而心理电影往往能够抓住每个用户心理最深的痛点,借电影中跌宕起伏的剧情来探寻社会和人性,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大部分心理电影能够成为经典,永不过时。


而对于心理学爱好者,观看经典的心理学影片能够帮助你能学习到更多的心理知识,今天心理酱便给大家推荐一下几部经典影片。


母爱缺失的人,

一生都在寻找依恋和归属

婴儿都有婴儿香,这是生物学特征,有进化心理学的意义。婴儿要散发体味,便于母亲确认自己。而母爱的缺失,会导致婴儿的体味无法散发。在心理学上,一个人有没有体味,象征着他是否存在。


根据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主人公格雷诺耶就是母爱缺失的典范。他的母亲是鱼贩子,之前杀死了自己四个刚出生的孩子,而她本以为也会死的格雷诺耶却活了下来。她因谋杀亲子被判死刑。格雷诺耶在失去亲生母亲后,又被奶妈抛弃,在孤儿院长大的他受尽霸凌。


心理学家李孟潮说,婴儿期的个体如果没能获得安全依恋,他的死本能会被激活,严重者会发展为“死亡母亲综合征”。很显然,格雷诺耶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从小就缺爱、饥渴的本能使他形成了虚无的主客体信念:所有人对我都不具有意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实情感。


这种情感的隔离和死本能会促使个体产生毁灭性占有欲。在电影中,体现为格雷诺耶对少女体味的欲望,他把夸大自体与理想型父母统统投射到少女体味上。

他的一生很短,对归属和依恋的找寻促使他一步步走向死亡。


有童年创伤的人,

成年后几乎注定爱无能


最典型的就是母爱的缺失会导致个体从小到大都没有安全感,还有很多人不仅遭受父母的抛弃,还在孩童时期就遭受到其他的伤害,例如校园暴力,语言、被殴打等,导致其长大后心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心理学家张海音说,早年的心理矛盾,要么化解,有所成长;要么毁灭,导致心理固着。遭受童年创伤的个体,在成年后多半会成为爱无能者。

正如上面所讲的电影《香水》中的格雷诺耶,因爱生恨,成为没有情感的绝对无能者:谁都不爱,包括自己。


《心灵捕手》中的威尔被父母遗弃,并在多个寄养家庭间被扔来扔去,这种被遗弃的痛苦导致他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形成反社会人格:性格叛逆、惹是生非、情感隔离。

最终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勇敢直面创伤,

消除创伤情绪带来的恐惧

创伤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这点在《盗梦空间》中体现得尤为具体。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都看不懂,但心理学家张沛超用了不到2万字就将其分析透彻。

心理学家张沛超分析道,在所有梦境中穿越且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情绪,而让自己解脱的关键是与情绪和解,消除对情绪的恐惧。

《盗梦空间》其实讲了两个人的心理治疗之路:以主角柯布从妻子自杀造成的创伤中恢复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以小费舍先生克服对父亲的矛盾态度为辅线。

影片中,柯布所恐惧的情绪是内疚感。不管在哪一层梦中,他始终感受到内疚,导致他无处可躲、无法解脱;而小费舍先生所恐惧的情绪是恨,他通过恨来保持自己与父亲的联结,通过恨来延续父亲对自己的惩罚。

而使柯布从内疚感中解脱、让小费舍从恨中解脱的法宝是:与创伤情绪和解,宽恕他人、宽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一条绝处逢生的路。

未完待续

由于内容较多,

心理酱将其整理成2部分

喜欢的小伙伴明天继续观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必看经典电影,清晰讲述个体从创伤到被治愈的全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