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前的谈话

李佳岳

“吃饭了”随着妈妈的一声召唤, 我们坐在了餐桌前。

“这个小炒肉好淡啊。”我尝了一口,随即我加了一勺盐。再尝一口,又觉得太咸了。

这时妈妈说道:“这就像人生啊。如果蜻蜓点水般的做事,那终究只能是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的生活,但如果做事太过则会给人一种刺激的味道,令人觉得咄咄逼人。因此做人讲究的就是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在大千人海中游刃有余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闭上了眼,我突然想到了佛教四大天王其中有一位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着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 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这就像儒家学问中讲的中庸之道,就像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与堂.吉诃德的冲动任性之间是自我克制一样。正如鲁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固然,礼是极为重要的,但过度的礼教甚至会让人觉得恶心。如果能取其中点,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那便可以真正算得上是知书达礼了。

“那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妈妈撒了点糖后我又尝了尝。“果然,不错的味道。因此,生活中些看似 一文不值的东西, 也有其变废为宝的办法。而一个人是社会的节点,李白也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谈话之间,午饭就结束了,我也意识到了中庸之道在如今的意义。我也明白了即使是吃饭也会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只是我们没有哲学家的眼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慢慢地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出人生的道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餐桌前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