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疫情的原因,去年一年没有出远门,这对于一个习惯户外旅行的人来说,委实有些郁闷和无奈,好在今年疫情得以控制,疫苗也打了,终于可以放心的出去了,心情很兴奋,借用陶渊明的一句话,“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第一次出行选择了陕北,具体点说就是延安和榆林,为什么去那里?因为我有西北情节,连续多年,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像陕西去了多次,而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也都陆陆续续不是去过,就是路过,我总是对那片黄土地,那片戈壁滩,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兴趣。
更何况,延安还有黄河难得一见的“壶口瀑布”,有光芒闪耀全中国的宝塔山,有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榆林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营,有毛乌素沙漠,有红石峡,而在黄土高原腹地,还有李自成的行宫,有秦太子扶苏墓,大将蒙恬墓,有路遥纪念馆,陕西每一片山圪落都有着厚重的历史,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想去“一睹庐山真面目”,去榆林有两条线,北线和南线,北线走石家庄,太原,然后坐长途汽车到榆林,南线走开封,郑州,西安,一路高铁到达榆林,北线近似直线,能稍微近些,但在太原要转乘长途汽车,有些麻烦,相比之下,还是南线省事一些。以前去西安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现在进入了高铁时代,但也要六个小时,上午九点半从济南西出发,下午三点半才能到西安北。
早上动身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明晃晃的,天气晴朗,树木森森,有点夏天的味道了,不过风很大,树木大幅度摇曳,“东风知我欲西行,吹皱杨柳做别声”。
2、火车开行后,我坐在窗边,老僧入定般看着窗外的风景,这是我最喜欢的状态,脑子放空,只专注于眼前的景物,好像看到什么,又好像没看到什么,若有所思,似有所悟,又好像事事空明,清澈无物。
四月份正是北方大地最有诗意的时候,麦苗返青,草木新绿,裸露了一冬天的黄土地,无一处不透着生机,视觉里满满的绿意,只是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是一览无余的坦荡,没有山的起伏,河的奔流,看久了总觉得有些单调。
过开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开封的包子,我曾三次去开封,算是对这座城市有了些了解。开封有很多著名景点,如“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梁园”等,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开封的包子。天下第一楼的灌汤包自然美味,黄家包子铺却更加亲民,更加可口,那一次我们一行十个人,要了十三笼屉各种馅的包子,风卷残云一般,吃得兴高采烈,心满意足,比吃大餐还过瘾,一顿包子让我们爱上了开封,相约以后还要再去。
过洛阳的时候,想到的不是龙门石窟,洛阳牡丹,而是牛肉汤,牛肉面。
牛肉汤,牛肉面哪里都有,但像洛阳人这样执着,这样热爱的,很是少见。洛阳人的牛肉汤馆满大街都是,牛肉面里不仅有牛肉,还有油菜,海带,粉丝,竹笋,豆腐皮等,用小钵大小,很具质感的陶瓷大碗盛着,红红绿绿,油光水滑,满得几乎冒尖,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开封的包子,洛阳的汤和面,两者相距不过百公里,但饮食文化却如此不同,
过了洛阳,地形有了些变化,有了丘陵,有了沟壑,有了黄土坡上的几户人家,有了坡下的几处窑洞,有了犄角旮旯里的一抹油菜花,还有宽约数百米的黄河,浩浩荡荡,波澜不惊的向东奔涌而去。
车过灵宝的时候,想到了函谷关,那是老子著道德经的地方,也是老子骑着青牛离开中原的最后一站,烟色苍茫中,似乎还能看到他老人家踽踽远行的背影。
那年在洛阳盘桓了有一周时间,期间几次想去函谷关,可交通实在不便,坐火车坐汽车都只能到灵宝,然后再打车过去,一天时间不一定能回来,最后还是放弃了,这多少成了心头的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说什么也要过去。
车过潼关的时候,不禁想到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是扼守西安的最后一道门户,它位于华山脚下,黄河岸边,易守难攻,自古便有“三秦锁钥,四镇咽喉”的美誉,当年“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在这里打败了唐朝名将哥舒翰,从而直驱关中,进逼西安。
从这里还隐隐能看到华山,能看到它高冷险峻的山脊,五岳之中,唯独对华山很敬畏,因为它太陡太险了,对于一个有严重恐高症的人来说,它只能仰望,不可高攀。
再前行不远,便到了灞桥,昔日的灞桥,离长安城二十多里,是朋友送别的地方,总弥漫着一种离愁别绪,柳永的《少年游》里有如下诗句,“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如今灞桥还在,但昔日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却都驾鹤西游了。
过了灞桥,便到了西安,火车于下午三点三十七分准时到达西安北站。
3、从济南出发的时候忘了看天气预告,凭感觉总认为西安应该比济南冷,便穿上了羽绒服,出门的时候碰到好友涛弟,他诧异的问我,怎么穿这么厚?我说,我要去陕北,他很理解的嗯了一下。结果进了西安地铁一看,自己成了不合时宜的怪物,人家有穿T恤的,有穿薄外套的,唯独没有穿羽绒服的,旁边有几位小妹妹,穿的好像是夏天的装束。
预订的宾馆就在北大街地铁口附近,从A1出站口出来,往北走几十米,拐入东西向青年路,再前行一百多米就到了,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到宾馆住下,稍微休息了一会,顿觉饥肠辘辘,这才想到,为了防疫,中午在高铁上只吃了个面包,喝了几口矿泉水。
打开微信支付,搜索附近美食,最后,一家叫“澄城水盆羊肉”的饭店吸引了我,关键词有两个,水盆和羊肉,臆想中,盆是比锅小,比盘子大的容器,而羊肉又是世间顶好的美味,羊大为美嘛,这么一大盆带着筋骨的,肥瘦相间的,热气腾腾的羊肉摆在面前,那是何等的诱惑啊。
饭店离宾馆不到一公里,跟着手机导航一路寻过去,过大街,穿小巷,终于来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脸面前,进了店直奔主题,兴冲冲的点了水盆羊肉。
一会,店家先上了一小碟凉菜,说是免费的,为了配合这小碟凉菜,我要了一瓶啤酒,慢慢小酌,等着大餐的到来。
五分钟不到,水盆羊肉上来了,不是两只手捧着,而是一只手轻松端上来的,只见一只青花瓷碗,上面漂浮着些许香菜,里面的清汤清晰可见,五六块羊肉片载沉载浮。我颇有些诧异,这哪里是水盆羊肉,这不就是水碗羊肉嘛。尽管如此,吃得依然很饱,关键是两个烧饼起了作用。
后来,上网搜了一下,水盆羊肉还真是陕西的名吃,是由商周时期的“羊臐”演变而来,以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地的最为有名,肥而不腻,清醇可口。搭配的两个烧饼,一个开口夹肉,一个泡馍,再佐以鲜大蒜或糖蒜,别具风味。
从饭店出来,往回走的路上,又看到有一家卖小烧饼的,有梅干肉,豆沙,红糖等各种馅,十块钱六个,刚出锅,热乎乎的,透着一股麦香味和梅干菜味,忍不住买了几个,权当晚上的夜宵吧,马无夜草不肥嘛。
原计划晚饭后去南门,钟楼那边走走的,西安来过多次了,夜幕下的西京灯火璀璨,火树银花,远比白天好看,但坐车太熬人,一天的旅程下来又困又乏,九点多便上床睡觉了,买好的烧饼也没来得及吃,只好留作明天的早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