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龙骨鉴铮心

本文参与伯乐主题写作之【英雄】

楔子

中华文明绵延千载,华夏儿女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一笔一划地记载下了时代变迁的兴盛与衰亡,后人也通过这些文字去了解千百年前这片东方土地上的璀璨与辉煌。

一直以来,外国研究学者并不认同中华文明的考古发现,在西方的历史研究传统中,人类早期文明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城市、青铜和文字。城市遗址和青铜器物方面我国考古界早有突破,困于在遗留文字上的缺失,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自证其说,可考的文字记载仅可追述到周代,对于夏商两朝的记载多为后世传说,国外学者认为,中华西周之前的历史,不过是后世杜撰而已。

成汤代夏、盘庚迁都、武丁中兴、纣王暴政,这些被世人口口相传了数千年的典故,一并殷商光彩夺目的文明就这样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甲骨文的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1、

入冬才不多时,便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一夜之间,北京城银装素裹,玉洁冰清,让人看了陡生怜爱。听说连紫禁城里的老佛爷也耐不住性子,去圆明园里赏了一回雪景,一扫前方战事吃紧的晦气,喜笑颜开地赞了句:瑞雪兆丰年。

达官显贵们有赏雪看景的雅兴,门房阿旺却只有门前扫雪的辛苦,咬着牙干了一上午,也只清理出门前半片车道来。晌午临近,他便铁了心要偷一偷懒,剩下的半片车道怎么也要等午饭时喝完羊汤,暖一暖身子之后再说。打定了主意,他便抄手倚靠在门框上,看不远处几个不大的孩子盘雪嬉戏。

正这当口,一个包裹得极为严实的人从外面匆匆赶来,一声不吭地就要往院里闯,阿旺赶紧上前一把将那人拉住,生硬地问道:“哎哎哎,你这人懂不懂规矩,知道这是谁的宅子吗?就随随便便往里闯,告诉你,这可是国子监祭酒赵廉生赵大学士的府邸,私闯官宅,送衙门里,那可是要打板子的。”

那人拍了拍身上的积雪,把罩在头上脸上的御寒之物一并卸除之后,露出一张瘦削的苍老脸庞来,那人并不去回答阿旺的话,反而火急火燎地问道:“你家老爷呢?”

阿旺瞧准了来人的样貌,赶紧行了一礼,躬身道:“哎哟喂,瞧我这眼神,这不是孙震声孙老爷吗?什么风把您吹来了,赶紧的,我给您清一清雪。”说着话,便抄起门边的一把掸子一边给孙震声掸雪一边回话道:“老爷在书房呢,我这就给您传话去。”

“不用,我认得路,你忙你的,我自个儿寻他去。”孙震声从阿旺手里夺过掸子,在身上随便扑腾了几下,又把掸子随手抛给阿旺,风风火火地便往后院走。

孙震声哐啷一声推开赵廉生书房大门的时候,赵廉生正拿着一片半透明的乌龟壳对着太阳出神。孙震声也不急着说话,抄起炉子上正烫着的一壶老酒,用书桌上一只酒杯斟满,连饮了两杯,也不问这酒杯是谁之前用过。赵廉生看着老友的放浪形状也不生气,只说了一句:“莫急,当心烫了喉咙。”

温酒解了寒气,孙震声上下打量了一番赵廉生,自陈了来由:“廉生兄,听闻你新染疟疾,特来探望,不过看你这面色,红润得很,不像是染病,倒像是有什么喜事?”

“这都被你瞧出来了?”赵廉生看着面前这个半生知己,坦然一笑,说道:“偶染疟疾,虽有反复,已无大碍,有劳震声兄挂心了,新近得了一物,可谓妙哉。”

“哦,什么东西能得廉生兄如此盛赞,我今日定要一睹为快。”孙震声也来了兴致,孙赵二人皆是金石大家,所见之广,收藏之丰早已盛名在外,两人也是因此相交多年,互有伯牙子期之感。

“震声兄请看。”赵廉生将手中的那块龟甲递与孙震声。

孙震声接过龟甲,放在手心端详了一番,笑道:“廉生兄与我说笑了,这不过是一块乌龟壳而已,廉生兄若是喜欢,我遣人收一筐来送于你便是。”

赵廉生也不生气,回道:“震声兄莫急下定论,你仔细看看,这龟甲与寻常龟甲有何不同?”

赵廉生这一说,孙震声便谨慎起来,赵家乃金石世家,赵廉生浸淫此道数十载,断然不会说这没来由的话。孙震声拿着那只龟甲端详了许久,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这龟甲上的纹路,不似天然的裂纹,应该是人为雕刻而成,这些纹路似图又似文字,廉生兄,此物从何而来?”

赵廉生也不卖关子,便将这龟甲的由来一一道来:原来,秋末的时候,赵廉生染了疟疾,他本人也精通医术,在他检查鹤年堂开出的药方子的时候,里面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抓药时,没有让门房阿旺去跑腿,而是选择了亲自去查看,这一看,便看出了龙骨上刻着的图案,凭借多年扎实的金石学基础,他可以断定,龙骨上所刻的绝对是一种文字,而且年代非常悠久,于是便将鹤年堂中所售龙骨尽数买回了家,并且下重金向鹤年堂的老板大量订购龙骨。

听完了赵廉生的讲述,孙震声再次端详起面前的这块乌龟壳,他也是金石大家,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可以确定,如果眼前的这些龙骨上所刻的真的是某种文字的话,那么这种文字一定是他生平从未见过的。

“廉生兄,可看出这是何种文字?”孙震声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不禁严肃了起来。

赵廉生几乎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他:“根据我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几乎可以断定,此文字乃是商代的文字。”

孙震声猛一抬头,他的目光与赵廉生的目光紧紧黏在了一起,他知道赵廉生这句话的分量,如果赵廉生判断无误,那么这将是世人第一次发现商代的文字,华夏文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向前推进几百年。

2、

自此之后,赵廉生与孙震声便开始四处搜集龙骨,公务闲暇之余,两人经常聚在一起探讨龙骨研究的心得,历经一段时间之后,两人的研究虽然进展很慢,但终究还是有了一些突破。

龙骨上的文字与古文字有许多相近之处,比如有一个“女”字,和金文以及长时间通用的小篆的“女”极为相似,可以断定,且从象形的角度看,龙骨上的文字更为古老。诸如此类的文字还有很多,不仅如此,这些文字里也融汇了形声、会意等诸多原素,是一种系统完善的文字,由此可见,商代的文字系统已经相当的发达,从金文和小篆中挖掘出来的类似文字也可以判断,商代的文字对后世文字的形成,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后世文字是对商代文字的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证华夏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当然,研究的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很多的文字完全找不到源头,华夏文字届时已经相当发达,在那么多文字里找出一个相似字,本身就是一个工程量庞大的工程。另一方面,文字刻在龙骨之上,历经数千年岁月的侵蚀,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样,刻痕模糊,有些已经残破不堪,无法形成完整的篇章,也为推演和整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严重制约着研究的进度,那就是龙骨的数量。

为了搜集到更多的龙骨加以研究,赵廉生先是委托药铺代为购买,但是药铺中搜集来的龙骨极为散碎,为了方便人们购买,药铺往往会将整块的龙骨断成小块加以售卖。就在这个时候,赵孙二人在龙骨上发现商代文字的消息不胫而走,金石学家们纷纷开始搜集龙骨,随着龙骨市场的紧俏,琉璃厂的古玩商人们也加入了龙骨的争夺,最后甚至连在京的外国人也加入了龙骨的争夺大战,龙骨市场一时紧俏无双,成了北京城里最抢手的物件,龙骨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贩卖龙骨的商人借机牟利,哄抬龙骨价格。

“太不像话了,这些古董商眼里只剩下钱了,谈好的价格,临时又要加价,小人之举,小人之举。”孙震声将一只空布袋重重摔在赵廉生面前,他今天本是约好了一家龙骨商贩提货,价格先前已经谈好,却被一个做古董生意的人半路截胡,对方加价三成,孙震声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胸中闷气一时不知如何排解。

赵廉生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递到孙震声面前,安慰道:“震声兄,商人者,牟利之徒耳,也怨不得人家,你消消气,龙骨的事,我们再从长计议。”

孙震声送到嘴边的茶水又放了下来,他本就是急脾气,气道:“怎么个从长计议?这龙骨的数量就那么多,谁晓得哪天就买不着了,现在连洋人也加入到了抢夺的队伍中来,以后想要再去搜寻龙骨,会越来越难。”

赵廉生附和道:“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们得找到这些龙骨的源头才行。”

是时,贩卖龙骨的商人为了垄断龙骨的经营,对外严格保密龙骨的产地。

“这些商人口风甚紧,现在龙骨生意被云鹤商号的杜老板把持,要让他说出产地,怕是万万不能的。”提到此事,孙震声颇有几分沮丧,赵廉生提及的办法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我有办法。”赵廉生老神在在,淡然一笑道:“杜老板觊觎老佛爷修园子的生意很久了,一直不得门道,我打算与他做个交易,我拿修园子的门路与他交换,已托人传话与他,想来不日便有回应。”

听闻此事,孙震声先是一喜,继而想起一事,忧道:“说到修园子,我听说你近来为此事顶撞了老佛爷,老佛爷虽未动怒,私下里对你却冷落了许多,你这又是何苦呢?”

赵廉生轻叹一声:“为人臣者,必为君上计深远,如今国势羸弱,外虏虎视眈眈,正当励精图治、富民强兵,偏有佞臣祸上,挪用军费,大兴土木,长此以往,国家危矣。我忝为国子监祭酒,职责所在,不敢不言。”

孙震声赶紧拦住,道:“廉生兄慎言,当心隔墙有耳。国政如此,你我人轻言微,当明哲保身才是。”

赵廉生不以为意,洒脱一笑,朗声道:“朝闻道夕可死,何惧之有?”

数日之后,云鹤商号杜老板将龙骨产地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告知赵廉生,赵廉生委托家人前去收购,又购得龙骨无计。又过月余,孙震声外调致仕,临行前与赵廉生话别,互道珍重之后相约来年再聚,届时再议龙骨。

3、

孙震声前脚离开北京城,仅仅月余,义和团攻掠天津,孙震声被任命为团练大臣,操练武卫中军。是时,军中粮饷军械都很紧缺,孙震声无奈,只能写信向妹夫张之洞求救,信中自承保家卫国之决心,又言明军中缺少军械之困境,向张之洞“暂乞军械”,未得回应。

六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此次,洋人并未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向北京进发。很快,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城外,直隶总督裕禄战败自杀,水师大臣李秉衡战败殉国,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入京城,城中人心惶惶,达官显贵纷纷出逃,孙震声当即意识到京城防御必不能久,但是身为人臣,岂可临阵退缩,此时的他已立死志。一方面,加紧操练团练兵勇,鼓励将士,以死报国。另一方面,他遣人将家中一口石井挖深,并将井口拓宽,以备成仁之用,立志死守北京,并言:“此天与我以死所也。”团练将士大受鼓舞,士气高涨。

七月,战事日渐危急,城外攻势越发猛烈,紫禁城里对于死守京都已经渐渐失去了信心,文武大臣人心惶惶,西太后收拾行装,带着因变法被废多年的光绪帝,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仓皇西狩逃命。皇亲国戚们一走,守城官兵顿时没了主心骨,一时军心涣散,北京城危如垒卵。

八月,八国联军攻破东便门,闯入北京城烧杀抢掠,这座历经明清两朝苦心经营的繁华都市在烈焰与战火中哀嚎,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这座曾经光耀世界的帝都,列强们冲进紫禁城肆意劫掠,历经几代帝王耗资无数的第一皇家公园圆明园在大火中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抢夺完皇城的列强们并没有罢手,继续在城中百姓家打家劫舍,烧杀抢掠,手段之残忍,与土匪无异,手无寸铁的百姓在列强面前只能任人鱼肉,苦不堪言。

城破之后,赵廉生并没有随达官显贵们一起逃亡,而是继续组织团练兵勇做最后抵抗,他们以巷为勇,拒不投降,赵廉生手提长剑,冲杀在第一线,骁勇无匹,无丝毫惧色。但人力终究有时尽,团练兵勇越战越少,最终寡不敌众,溃散而去。赵廉生身中数枪,仍誓死不退,最终力竭,被贴身护卫护送回家中。

回到家中的赵廉生并不想苟且偷生,他当即拿出笔墨,写下绝命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此时的赵廉生已经决心赴死,他将家人聚拢于厅堂,先将家产散于仆从,让他们四散逃命,又对自己的夫人说道:“为夫受命守城,如今城破,上负国恩,下愧黎民,再无颜面苟活于世,当以死谢罪。”

说罢,赵廉生吞金二钱,又服下毒药,都没能成事,但赵廉生此时已无半分生念,遂转至后院投井而亡。夫人高洁,不忍丈夫独付黄泉,也紧随其后投井自尽。儿媳见公婆皆投井而亡,即为二人玉碎之举所动,又觉愧对丈夫嘱托,也愤然慷慨投井。

尾声

赵廉生死后的第二年,李鸿章、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十一国代表正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散去,西太后又热热闹闹地回到了紫禁城。同年,孙震声也回调北京任职,北京城依然是北京城,只是物是人非,短短的两年时间,这里已不是他离开时的样子。

一日清晨,一个中年男子拉着一辆马车,来到孙震声府门前,门人通报之后,孙震声亲自出门迎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廉生的独子赵思烈,赵廉生死志之时,他正在外地致仕,赵廉生死后,他匆忙赶回家中,为父母治丧。

两人见面,互道慰问,说起赵廉生时,又不禁纷纷落泪。

孙震声询问道:“贤侄今后如何打算?”

赵思烈回道:“父母丧于横祸,思烈之罪,日后之事暂不打算,先扶灵柩回老家安葬,临行之前,有一事乃是家父留书命嘱,特来见过叔父,了我父死前遗愿。”

孙震声赶紧问道:“是为何事?廉生兄死前遗愿,我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思烈道:“叔父严重了,家父留有一书于叔父,叔父请看。”

说完,便将一封书信递于孙震声,孙震声赶紧双手接过,展信来看。

震声吾兄亲启:

近日,列强攻城愈烈,城中缺兵少械,圣意缱绻,文武皆惶惶度日,听闻各府皆收拾行装,以待避祸。国政荒废,士气低迷,恐不能久峙,廉生不才,上受国恩,下对百姓,不敢独活,愿与城池共存亡,以报家国。杀身成仁,舍命取义乃是吾辈本分,他日倘若城破玉碎,吾兄闻之,万望勿伤,大丈夫捐躯赴国难,幸也!修书一封,乃心中仍有一事挂念,吾兄离京之后,吾又得龙甲千余,一并吾所获之心得,尽藏于院中榆树之下,他日战事平定,吾兄可尽数取之,龙甲之中,乃我华夏之根基,国政危难,当以先祖为耀,激励民众,奋发图强,弟所遗志,皆托于兄,他日九泉之下再见,再与吾兄把酒言欢。

                                                                                             弟廉生永诀

书信看完,孙震声早已泪流满面,心中郁伤难平,当即捶胸顿足,拍案长嘶:“吾失廉生,如断一臂,国失廉生,如毁一柱。”

孙震声承廉生之志,苦心钻研,三年之后,殷商龙骨研究的第一部著作《铭文藏骨》问世。刊印新书,孙震声独取第一卷前往赵廉生墓前凭吊,焚书碑前,以慰英灵。



谨以此文纪念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以及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的作者刘鹗。

你可能感兴趣的:(潇潇龙骨鉴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