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这本书主要揭示让学习变得高效的心理学规律,并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学习。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
● 关于学习我们存在哪些误区?
● 学习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 怎么让学习变得有效?
01学习的误区
Q1:关于学习我们有哪些误区?
❌错误1:学好某事的关键在于重复,频繁重复就能记牢
人们一般认为,想要掌握一项新知识或新技能,只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新知识或新技能上,坚持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断重复课本上的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
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是因为多数人在学习中,用这种集中练习的方式成效显著。但从研究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错误2:误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
自以为掌握了所学,是元认知欠佳的例子。所谓的元认知,就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就总结过这个问题,他的这个说法为众人所熟知,在2002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说:
即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
1.爱使用那些自以为正确的学习方法;
2.不知道自己哪里比较薄弱,不知道在哪里花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错误3: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越好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越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当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如果你觉得学习非常吃力,非常困难,那是说明你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或者你还没有掌握知识和技能。想要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就要明白努力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当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把它变成知道。
人有两套分析机制:
1是自动机制,无意识,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做出反应。例如球员冲刺,会迂回避让对手的围堵;
2是受控机制。有意识的分析和推理,这个过程比较慢。这种机制可以让我们预先做好计划,分辨选择,想清楚这些选择的意义,并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冲动。
想要校准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感觉,有时候最管用的行为是你在实地操作时犯下的错误。前提是这种失误不能危及生命,并且你能在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02学习的过程
Q2:学习经过哪些过程?
1.编码
编码会形成短期记忆,大脑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大脑中的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
2.巩固
把记忆痕迹(短期记忆)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在巩固的过程中,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
大脑巩固新知识的方式和我们写文章的过程非常相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几次修改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先不管这篇半成品,让它发酵一下。等一两天后重新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在头脑中会更明确。
细化
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把新知识放在广泛的场景中。
反思
反思是一种获得经验的练习,也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辅以细化加强。可以通过写周报&日报,总结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成效如何,以及下次如何从不同角度入手,从而做的更好,以写促学。
测验
能实际检测出你对自己水平的判断是否正确。
3.检索
回想新知识,新技能,概念或事件。
间隔练习
指时间间隔。长期记忆储存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过程,这个过程中,短期记忆得到加深,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那么间隔练习需要间隔多长时间呢?答案很简单,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从最低限度上来说,间隔的时间只要出现一丁点的遗忘就够了。
出现了一些遗忘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睡眠似乎在巩固记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次练习至少间隔一天应该是不错的做法。
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
练习中插入2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从感觉上来说,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慢,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会使用大脑不同的区域,有助于我们在比较中看出事物之间更多的细微差别,能提高对异同的辨析能力。
最为有效的检索练习是那些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
03必要的“努力”
Q:怎么让学习变得高效,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1.重新巩固记忆
唤起一段回忆或是一种技能。检索练习就是巩固记忆的一种形式,可以让学到的东西变得更具有可塑性,有助于加强你对其含义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深化用于回忆这些学问的心理线索和路径,并弱化那些相抵触的检索路径。
2.构建心智模型
下足了练习功夫,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连续的技能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换句话说就是能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或知识结构。
心智模型会让你的技能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在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让它最后能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种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心智模型,并让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做到这些,你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
3.举一反三,学习迁移
举一反三(学习迁移)是指能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建立彼此相关的知识网络。例如经验丰富的大厨清楚知食材和菜品的关系,明白食材在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知道炖锅,炒锅和砂锅的在做菜时有什么区别。
4.构建概念学习
构建概念学习是指接触多种样例来下定义,推测一般规律
5.做好学习前的心理准备
生成
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先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答案,也能把它记得更牢。
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失败绝不是人们想要的,但有时候只有经历过失败,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才能不屈不挠地做出努力,发现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
合意困难VS不合意困难
合意困难是指那些能让学习成果变得更牢固的短期麻烦,有间隔的,穿插,多样化练习,生成,反思都属于合意困难。那些无法强化所需技能的困难,或是致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学以致用的挑战都是不合意的,不要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学习新知识有时候就是要忘掉一些东西,这一点很难理解,但又很重要。例如:在英格兰旅行时,你就必须压制住在道路右侧驾驶的欲望,不让这条记忆线索活动,这样才能建立起可靠的线索,在路的右边开车。被忘掉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找到并检索这些知识的线索。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