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知道你不是神

《中国药神》这个电影名字起得好,刚正不阿,就好像《少林寺》、《建国大业》一样,不一定用宣传,光听名字就感觉有票房号召力。所以,剧情想必也是大气磅礴。        然而,剧情真的不是大气磅礴,以至于《中国药神》的名字与《中国药神》的电影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后来,看到制片人出现了宁浩和徐铮的名字,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用一个不着调的手法,制造一个响亮的讽刺,这种讽刺源于题材、源于角色、源于情节、源于打闹、源于哭笑。 笑在先、哭在后,是一种高明的手法,好多电影因此成功、好多导演因此成名。所以,可能为了避免过于庄重,《中国药神》改为《我不是药神》,于是,可以事先揣度,这部电影应该饱含着张狂和无奈,至少改过后的名字是这样。 果然,张狂可以概括为电影上映后的口碑,无奈可以定义为看过电影后的思考。开始,我们带着轻佻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与昏暗的氛围相映成趣,《我不是药神》的布景并不光鲜、甚至稍显阴郁,好在随着神油、宗教、钢管舞、印度人等元素的恰到好处的引入,这部“喜剧片”终于开始笑点频繁、笑声成片,似乎不到剧情的转折,根本就忘了“吃不起药、法大于情”等沉重、甚至沉痛的话题。 推动剧情的转折是德国格列宁集团的不断施压、是公安部门的大力围堵、是“药神”的及时转行、是印度格列宁的肆意疯涨、是白血病人的逐个离去、是“药神”的华丽回归,一直到“药神”的华丽入狱,于是,“悲剧片”就这样在笑声中诞生了。 总的来看,尽管影片做了很大突破,但是结尾的庭审阶段还是没能脱离中国式的描述,有点小遗憾,也还有发挥空间。当然,前提是通过审核、准予上映。 最后,抒发一下感情:我知道《我不是药神》确实不是神,不应该承担所有的赞誉,我只是想把我能给的都给了。首先,这不单是一剂药的事,还有关于民生、社会、体制;其次,这不单是一个人的事,还有关于善念、勇气、执着;而且,这也不单是一部好电影的事,任何时候,用故事说话、用演技说话、用诚意说话,都能让那些垃圾作品不说话。 至少8.5分吧,如果满分是10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我知道你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