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了父母智慧课,期间让我们罗列爸妈对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成为的样子。
我闭目一想。发展方向,要么跟父母期待的一样,要么跟他们期待的相反。
有趣。父母的影响,悄无声息。
自己的当妈后,时不时重温童年的记忆片段,把它们凝结在文字的漩涡里。
回望成长之路,照亮为母之路。
01 不当全职太太
1993年,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下岗了。
对于大人来说,不开心。对于小孩子来说,我却异常高兴。
因为可以长时间在家里看到妈妈,午餐能见着,漫长的寒暑假也可以。
每次妈妈去外面买菜回来,一开门,看着她拎着大袋小袋,兴奋在内心涌动。
那时候开始,她全身心陪伴我,贴身地照顾,搞定里里外外。
小时候,把衣服扔进洗衣机,下次打开柜子,那件衣服已经“自动”叠好,静静安放在那里等取。
在她看来,小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功把书念好,其他不用关注太多。
20多年来,妈妈相夫教子,料理家务,极少有时间看书学习,干了全世界最辛苦的职业——全职太太。
目睹了这些“真相”之后,我心疼她,内心百感交集。
一方面,她默默做好各种后勤保障,是幕后的英雄。
另一方面,我却不想成为那样的她。
她也经常教导我,女人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当全职太太的想法。
02 画画涂鸦
我从小热爱画画,这点兴趣由妈妈点燃。
三四岁时,她买了一本横版的简笔画书,我反复在纸上学着勾勒,闲着没事就坐着画。
这本书伴着我的童年,被翻烂了,连封面都不知所踪。
现在的绘画启蒙书都说,从简笔画开始的做法,会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而那时候,这种做法开启了我对绘画的兴趣。
上小学时,美术老师觉得我是个苗子,推荐我去参加全国的双龙杯比赛。
中学时,美术课是主科以外几门课中我最最期待的。
大学时没有美术必修课,我在选修课里特意挑选了绘画课程。
今天,画画没有成为我的主业,但很喜欢涂鸦各种视觉元素。
心情不好,在纸上随意勾一勾,开心就回来了。
看到喜欢的卡通形象,随笔画一画,心里美滋滋。
参加无聊的会,涂鸦几笔提提神(嘘~~~不能讲),免得打瞌睡。
03 素面朝天
翻开童年的照片,我都是清一色的短发。
在妈妈看来,她拿不出精力把我当成洋娃娃那样,扎各种花样的头发。
索性让我过着短发的童年。
小时体检排队,还被老师当男孩儿,要求站到男生队。可想而知,这头发得有多短。
到了小学高年级,才开始留长头发,不过也是扎扎马尾辫。
除了发型简单,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崇尚简单护肤。
要是看着我成天涂涂抹抹,她会唠叨几句:
别老是折腾皮肤,让皮肤好好休息一下。
从前,妈妈只有拍艺术照才化妆。胭脂厚粉在她眼中,是伤皮肤的化学品。
她远离五花八门的水乳液。清水洗洗脸,顶多再加点雪花膏。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习惯素面朝天。
04 完美主义
小时候考差时,试卷笃定不敢给我妈看的,只敢让我爸签名(小学试卷都要家长签名)。
印象中,我爸像保护伞,每当妈妈批评我,特别委屈时,我会找老爸。
对,妈妈是唱黑脸的那个,对我管教着眼细处,凡事以她为第一标准,严起来也会凶的。
一丁点看不顺眼,或者跟她预想的做法不一样,就会开始进入纠错、挑刺模式。
比如,小时候倒水不小心洒出来,帮忙做饭弄得厨房乱糟糟,肯定少不了被讲“唉哟哟,注意点啊”、“越帮越忙哟”。
小时候,垃圾零食、热气的食物是不能沾的。
亲戚要拿给我吃,老妈只要使一下眼色,我准不敢拿。
还记得刚上一年级那会儿,数学老师有留堂习惯。有次我被留下。
那天姥爷接我,等到了中午12点多才放学。
路上经过面包店,可能是我提出要求,姥爷给我买了个面包,开心地边走边吃。
回家后,被知道了,我妈火冒三丈,指责我:
“你现在吃面包,等下正餐怎么吃得下啊?!”
当然,那天她张罗了一桌饭菜,也没想到我被留堂,而她在家里等了那么久。
后来初中时,青春期遇见更年期,火药味时不时冒起。
有一次她火了,怼我一句:“现在翅膀硬了。是不是?我就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以现在育儿书的观点来看,她偏向于掌控型妈妈,被育儿书不认可的那种。
甚至有一次,我闺蜜来家里面玩,她看我妈跟我说了一句话(具体内容闺蜜也不记得),估计蛮严厉那种。
后来,闺蜜回家跟她妈绘声绘色,说:“草莓她妈妈跟她说了句过分的话,她很平静,要是我肯定跳起来”。
我妈觉得,养了个女孩子,不管严一点,去外面胡来就麻烦。
如她所愿,一路以来我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
好在,大学毕业后,她唠叨得少了。
现在看来,那时候在妈妈的密集念叨下,我关注细节,很怕犯错。
——她的严厉塑造了完美主义的我。曾经一度苛求完美。
高中以前,记笔记要求自己必须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楷书,不能用行书。
但事实上,世界哪有完美一说。斗转星移,现在已经降下了内心的标准。
05 进步信心
看到我妈的严厉,很多人会说怕怕。但其实,老妈也是她女儿的“脑残粉”。
走两个极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我妈会揪细节,时不时挑问题,另一方面,她也会很夸张地表扬、褒奖。
小时候,每当有亲戚朋友来家里,聊到我的一些事情。
她就会讲,这孩子画得可像了,跟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
我常在房间里无意听到,有点不好意思。
练书法,刚开始学写肯定一般般。但每次写完给我妈一看,她准会说,哇,好看好看!
甚至有一次,一位书法家在路边题字。我妈看了一眼,说:“好是好,不如我女儿自己回家写的”。
真是夸过头了,求当时书法家的心里阴影面积。
小升初意外考砸,我妈一度怀疑是改卷的问题,不是我做错。
自家的孩子,在她心中产生光晕效果,放大了美好。
上幼儿园时,我在餐桌前吃早饭,妈妈坐得近在咫尺,两眼不眨地盯着我,像看着她做的艺术品一样。
每次我舀一勺粥,张大嘴巴,妈妈跟着嘴巴也张开。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妈,能不能不要每次我吃早餐就盯着我?而且,怎么每次都跟着张嘴呢?
她才意识到看女儿进入陶醉状态,笑着反问我:“仔是自己生的,不能多看一眼吗?”
印象中,好像只有我爸会讲“别人家的孩子”。
我妈从来讲的都是,谁谁谁家的孩子,哪里不如你。
人是喜欢被赞美的。
她的夸一夸做法,在某些方面给我源源不断的进步信心。
06 爱小动物
我曾经养过一只猫18年,从1998年到2016年,猫寿终正寝,这是我养过的时间最长的宠物。
再往前看,养过的宠物种类颇多。小学时,凡是校园门口有人卖的,第2天准被我买回家。
什么小兔子、变色的小鸭子、会吐丝的蚕、乌龟、金鱼、小松鼠......后来亲戚还送过一只北京哈巴狗。
每次家里养动物,老爸总会皱着眉头,我们家不是慈善机构啊,就差讲出那四个字——玩物丧志。
妈妈恰恰相反,也会说两句:“唉呦,怎么又拎动物回家!”。
不过……动物的吃喝拉撒,都是她打理。我只负责玩玩看看。
妈妈对很多事情严厉,唯独这一件放得宽。
由此,我特别喜欢小动物,曾经一度拒绝吃肉,每年会给我们这边的爱猫者协会捐钱。
等到自己为人母之后,才惊呼,当年老妈太伟大了!
我时常假设,如果儿子不打招呼,时不时带动物回来,最后却是我收拾残局,受得了吗?
07 无神主义
很多认识我的朋友都会说:“你不是典型的潮汕女人”。
我想了想,这个评价是准的。比如,我对拜神这事向来热情不高。
为啥会这样,想来受妈妈的影响。
虽然生活在成长在潮汕地区,妈妈祖上并不是本土人,用的是客家方言。我姥爷姥姥家是无神论者,平日里没有繁琐的拜神事宜。
小时候,没印象妈妈有拜神的做法。这在我们这边是罕见的。
后来上了初中以后,由于家里的一些事,奶奶说得赶紧“老爷保佑”,我妈才开始操持最简单的仪式。
在家里设红色长方形神牌,上书“地主神位”四个大字。也在楼房过道备上烧纸桶。初一十五拜地主爷,祈求平平安安。
至今,我不会操持这些仪式,成长在新时代,也没有太多精力分配。
每次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微微呛鼻的味道,心里还会念叨,封建主义残留。
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
结婚前,曾跟妈妈聊起搞不来拜神的困惑。
我妈安慰道:“可能就拜到我们这一代,以后你们年轻人就按你们的做法了。”
所以,结婚前,跟先生说好,我可能没办法操持这类事情,他欣然接受。
08 健康理念
小时候去别人家吃饭,上大学后在饭堂吃饭,都会觉得好爽口。
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别人家的饭菜更香”,而是真的很刺激味蕾。
回头一想,是妈妈做饭比较清淡,追求原汁原味,少下味精,少下盐,少爆炒,少油炸,一般是以蒸煮为主。
她也主动远离深加工食品,比如火腿肠,腊肠,调制饮料。
由此,我养成清淡的口味。
现在日常做饭,我也追求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不过度用调味料。
而妈妈更有精力的一点是,在菜市场,她还会关注食材是否足够原生态。
比如会不会被做了手脚,会不会被打激素。
除了食材的极简和原生态,用药上也是极简。
我从小没有打过点滴。直到生孩子时,需要下催产素,才在手上第一次扎针。
因为,在妈妈的印象里,西药和副作用两个词紧密相连,她反对一感冒就用抗生素之类的西药。
小时候的我身体不适时,妈妈带我看过医生后,能用温和的方式应对的尽量不用西药。
耳濡目染之下,我吸收了这种理念。
09 早睡早起
印象中,妈妈从没睡过懒觉。小时候,每当我揉揉眼睛起床时,总会听到厨房里叮叮当当。
有时候,是被妈妈开的收音机新闻播报叫醒的,这让我从小没有睡懒觉的倾向。睡到早上8点的情况极少。
当然也和早睡有关系。
早睡的习惯是妈妈培养出来的。幼儿园时,我晚上8:30就上床进入梦乡。
小学是9点。如果是10点睡,对我来说已经超晚。
小学以前,我从不知道晚上10点之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高三最晚是11点睡。
有时候晚上做作业没状态,我妈敲门跟我讲,明天早上早点起来做题或者背诵,效果更好。我就赶紧去睡了。
第二天体验一把,果然还是早起万岁。
习惯的力量极为强大,喏,一直到现在。
10 节俭环保
现在要讲断舍离,东西太多了,不能存着。但我还是难办到
从深处讲,始于环保节俭的想法。
以前小时候,用完的笔芯一捆一捆,不舍得扔。留着做纪念或者做创意手工。
心里总想着,闲置物品会不会以后大放光彩。
这是我妈从小灌输的节俭意识。
比如,饭菜要吃得干净,光盘行动。
在家里,一盆水会被她用出几倍的效果。淘米水,洗洗碗,再冲厕所。
把水龙头的水速关小一点,减少“哗啦啦”的声音。倒不是为了省几块钱,而是觉得水源可贵。
他们那一代,成长在匮乏的时代,对于东西的爱恋和珍惜,超乎我们想象。
在外人眼中,或许妈妈说话直率,相处有难度系数。可是天下哪有完美的人?
内心深处,她绝对无条件爱她的女儿。
还记得,考上大学后准备前往省城。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上车厢,内心像放出鸟笼的鹦鹉,想象着终于可以放飞自我、拥抱蓝天。
坐到座位上,透过车窗却看到,一向坚强的妈妈,用手抹着眼睛。
我都要去重点大学读书了,本该高兴,怎么妈妈却哭了?
那时候只觉得她小题大作,有啥好伤感呢。
自己当妈后,渐渐懂了。这是一种永远剪不断的牵挂。
辛苦了二三十年,本来可以好好休息。
却忙里忙外帮着带孙辈,二胎还是她帮我坐月子。
别人笑她“傻”,那么累干嘛,给婆家或找月嫂去辛苦就好了。
她说,自己的妈才了解自己的女儿。
一旦我工作上有什么需要忙,或者有什么出差交流活动,她二话没说,全力支持我。
妈妈对外总是说,帮着带孙子,以后跟孙子才亲。
只有我才知道真实的原因——她太能理解,没人帮带孩子的无助感,她年轻时体验过。
“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
母爱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
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
亲爱的妈妈,总是不求回报,把青春留给我们,把岁月留给自己。
祝愿您,每一天都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