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到英国全奖博士,一条荆棘丛生的路

这篇文章写给那些同我一样背景一般,且想在科研路上有所追求的“平凡”人。

背景介绍:

计算机本科,国内外双硕士

本科GPA 2.9

本硕学校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双非院校

国内硕士在读期间发表了一篇普通核心期刊

海外硕士学校在爱尔兰,计算机和通信混合专业,并获得一等荣誉学位

有过一年的软件开发实习经历

英语一般(研三期间恶补雅思词汇)

博士申请结果申请CSC奖学金 (奥地利某大学,荷兰某大学,新西兰某大学 ),没中     

申请英联邦国家全奖,学费全免,奖学金由学校和欧盟共同提供,项目与本地公司合作,算公司编外职员





我在国内硕士二年级时产生了读第二硕士的想法。在北京实习期间,发现一些同事已经直博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也可以选择进入顶尖互联网公司。这一年,愈发觉得,如果就这样浑浑噩噩,可能我人生的天花板就这样了吧。

那之后,我便燃起了读博的想法。我是一个有想法就会全力以赴的人,所以我开始了英语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学习。

从研三那年9月到第二年3月,我开始了漫长的博士申请道路,其间的辛苦和对未知的担忧持续了整个过程。申请了几所学校,也有幸拿到了其中两所的offer,但在同意接收offer的那段时间,去国外读博的想法每天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于是我决定,放弃国内的博士offer,到国外去读博!

那期间,一所位于爱尔兰的大学发布了他们的全奖博士项目,虽然我并不满足学校的要求,但我还是给项目负责人发送了简历,表明我的意愿。幸运的是,对方告知可以接收,要求是先读一年硕士,如果硕士能拿到一等学位的话,就能为我提供为期四年的全奖博士名额。

得到父母支持后,我便打定主意到国外读博。可喜的是学校给了我奖学金,为我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拿offer,办签证,怀揣希翼,在2018年的夏天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

但对我来说,爱尔兰实在太小了,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学术上,因此渐渐萌生了去其他国家读博的想法。之后便开始了其他国家的博士申请。主要为CSC奖学金的申请和英联邦国家全奖的申请。

申请初期,因打算将爱尔兰学校作为保底,因此将CSC国家奖学金设为目标。对于一些排名非常高的学校,自带CSC奖学金可以降低申请难度,所以在排除了美国,新加坡和日本之后,我便展开了世界范围内的陶瓷。在申请了50多所大学后,拿到了几所意向学校的offer,专业都与机器学习相关,最后选择一所排名还行,且地处奥地利的学校,目的是增加成功率。


那时候我对自己非常自信,已经开始畅想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情景。可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我,落榜了。

毕业前几个月,很多同学已经在各大网站上投递简历,但我还是选择继续申请博士。这期间主要关注了Find a PhD,EURAXESS以及小木虫等招聘网站,以此了解一些国内外老师的招聘项目。

申博的那些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去中餐厅端盘子、刷碗,当服务员,就这样,焦灼与苦涩伴随了我整个毕业季。

因有申请CSC的经历,得到的反馈大都比较积极,但关于奖学金的问题却并不乐观。如果完全自费的话需要近100万,当然也有部分学校是半奖(即免除一定学费但提供生活费)。

可我的家庭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即使是半奖,我也承担不起。一边是深藏内心的炙热梦想,一边是阻挡前行的残酷现实。

后来我不得不放弃了对学校排名的追求。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吧,越努力越幸运,在又经历过近十所学校的淘汰后,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师,了解到科研项目与英国本地公司有合作,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个项目包含英国和欧盟共同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就这样,与导师达成合作意向后,火速开始了拿offer,等CAS,办ATAS,申请签证等一系列流程,即便这样,我到达英国的时间已是开学20多天后。

到英国的第一天,就赶去学校与老师见面,在和老师say hi的那瞬间,这一年多以来压在我身上的重担全都没了。是啊,一切都很值得。而我,终于做到了。走进实验室的当天,几位帮助过我的工作人员对我说“you deserve it”,这便是天道酬勤吧。实验室的同学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有一位来自牙买加,他们的热情与博学让我再次肯定了自己的选择。那天也见到了我的第二导师,他是一位拥有20多年工业界经验的教授,与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科研落地到实体工业的具体过程。

因学习需要,我参与了一家本地公司的产品研发项目,这是一家从事工业安全的创业公司,每周四我会对他们的研发提供理论数据方向的支持,这与我平时在实验室进行标准数据集的处理不同。就这样,真实的数据让我加深了对机器学习的理解。

读博的时间是枯燥但充实的,每天清晨先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再到实验室与论文数据为伍,和同事进行学术交流,偶尔也会在下班后跟大家一起去酒吧小酌一杯。这样紧张且有序的生活,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读博到现在,半年过去了。这期间,参与了一个博士项目交流会。另外,在导师的支持下,投了两篇论文,在伦敦大英图书馆某会议现场进行了学术报告,与会期间也认识了很多同领域的专家学者。

隔离两个多月以来,做科研之余,也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自己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毕竟读两个硕士对时间或金钱来说都是一个不太合理的规划,但我并不后悔,毕竟对于生命的长度来说,这让我体会到了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和各自的长处。

我感谢自己这一路的坚持,即便现在的学校对一些大佬来说是不屑一顾的,可对我而言,做科研的日子是高兴且幸福的,足矣。

我想对那些认为自己出身不好,却又拥有广阔梦想的同学说,人生路上,谁都会磕磕绊绊,迷茫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在这个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过段时间我会把申请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包括简历模板、博士职位发布网站、陶瓷信、研究计划模板,申请时间节点等,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平凡的科研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非到英国全奖博士,一条荆棘丛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