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心理学知识,一次性分享给你,生活中很实用

最全的心理学知识,一次性分享给你

我用了半个月用心整理的心理学知识,

希望你抽个时间,仔细将这篇回答看完,并在生活中应用。

1,飞轮效应(工作、学习)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假期过后,重新返回工作总觉得异常艰难,焦虑且毫无头绪,这正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如何应用:

“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写作文,最难的是开头;造房子,最难的是打地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过了心理的难关,之后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万事开头难,但你如果提前开好了头,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很多事情,我们还没开始做,就先带上了痛苦面具,总是抱怨事情太难,担心做不好怎么办?甚至用「失败」的可能来阻碍自己行动。

就像看书学习锻炼身体,做之前总是比做的时候还痛苦。

但推自己一把,做了以后反而进入状态,越做越顺,也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BAT 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什么强者越来越强,其实也是飞轮效应,惯性推动着他们赚钱越来越容易

2,拆屋效应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拆屋效应跟登门槛效应是一对,虽然方向相反,但用在特定的场景都能事半功倍。

如何应用:

1、如果你想向别人借1000块钱,那你可以提出先向他借一万块钱。如果他拒绝了,那么你再向他借1000,这时候他基本是会答应的。

通常人们潜意识里不太愿意连续拒绝同一个人两次。当你的第一个无理要求被拒绝后,他会对你有一种愧疚感。

2、找领导请假5天,不妨直接提出请假15天的要求。无故请假15天被拒绝太正常了,但是有可能会得到批假7天、甚至10天的意外收获。

3、妹子,我可以淦你吗?不行?好吧,那我们加个微信吧。。。

3,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人们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大家才会慢慢地接受那个较大的要求。

如何应用: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借钱时,渣友借钱先借10块,过段时间还你后再借100,接着还你后再借1000甚至10000,借着借着,钱就没了。

4,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当你想说服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又没有什么把握的时候,可以委托一个他比较信服或者崇拜的人去说服他,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

如何应用:

以前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身边朋友出现最多的声音是“你能行的!”,也幸好是这些外界的“隐形期望”,让我成长路上披荆斩棘,战胜了很多困难。

5,阿伦森效应

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些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切不可在一开始相处时就给予他过多的奖赏,因为一旦高奖励被放在了开头,那么随着之后的奖赏越来越少,他对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消极。这个原则在亲人、朋友、恋人之间送礼物时都适用。

如何应用:

如果你一开始对女神太好,

以至于你再也没有任何进步的空间,甚至稍一懈怠稍一放松就会对女神变得不好,

(事实上不是不好,只是不如之前的“太好”好以至于显得你对女神懈怠了)

那女神对你的印象就会变差,

相比于一个刚开始对她有点好,之后慢慢变好的男生来说,

她会更喜欢后者。

6,杯子效应

通过杯子的距离,可测试两个人内心的距离,如果你有想更进一步发展关系的人,就约他出来喝杯奶茶,在交谈时悄悄缩短两个杯子间的距离,观察对方反应。如果他没动,表示你们的关系有加深的机会,若他马上挪开或拿走,证明他仍对你有戒心,暂时就还是维持现状吧。试试你心仪的那个人心里对你的感觉吧。

7,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如何应用:

如果生意场上我们留给新客户的第一印象是不守时那生意合约多半要黄;酒桌上给新朋友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愿喝酒下次组局肯定没你;恋爱中给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小家子气那感情的升温估计会被泼冷水。

电视台的黄金广告位以秒计费仍旧炙手可热;自古以来“新官上任三把火”来树立形象。这都是抓住机会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8,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随着多种刺激的出现,我们的印象形成主要取决于最新出现的刺激。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刺激越来越多,那么近因效应就会代替首因效应,后来者居上。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和平分手带给双方的回忆会更美好,而撕破脸分开的两人,日后想起来对方也会怨恨得咬牙切齿。

如何应用:

比如,失恋分手,对方肯定是因为对你印象不好才会选择分开,那么,最好不要在这个时候贸然纠缠,不然只会加重他对你的坏印象,要一点点的努力尝试改变他对你的最后印象。为了后面的挽回,不如想想看,怎么样利用分手时候的少量有机会的接触,给对方留下最后一个好印象,以便于后面的挽回策略实施。

9,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会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后,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这是一个指数级进行的“失序”过程。

如何应用:

对应到每个人,那扇“破窗”:

也许是不愿意吃垃圾食品的坏习惯

也许是每天总会迟到五分钟上班的拖延

也许是压力一大就想疯狂购物的冲动

从“破窗”着手,去改善,去坚持,你就能启动一个自律、自强的突破口,进而全方位地整顿生活。

10,责任分散效应

这是一条能够保命的心理学知识,但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有很多旁观者时,救助的责任分散在了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么多人,我没有当出头鸟的责任”,而只有一个人时,他会感到沉重的救助责任,便更有可能提供帮助。

如何应用:

所以遇到危险时,喊“救命”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说出离你最近的那个人的特征并求助更有希望得到救助,比如大喊“穿红黑AJ的卷发男生,求你救救我”。

11,重叠效应

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如果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那么对于保存记忆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西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柯勒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重叠效应”。

如何应用:

可见,我们在学习汉字、外文单词以及其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相类似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这样容易产生重叠效应。如果要放在一起学习时,最起码有一些材料是很熟的,这样可能会产生同化作用,把生疏的材料同化于已熟记的材料之中。

12,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如何应用:

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话,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1、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不断强化自己对于该行为的动机。也可以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就先调节好该行为的所属目标,使其具备更强的合理性。

或者……多吃点儿巧克力吧~做事情老是会厌倦也可能是有点儿缺少血清素,巧克力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色氨酸,会有助于身体分泌血清素哒~

13,弗洛伊德口误

有时候人们在情急之下,会说出与自己本打算说出的那个词语接近但不相同的一个词,而这样的情形反映了个体的无意识动机和焦虑。口误并非偶然,恰恰相反,口误的内容往往是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反应和写照。

如何解决:

平常有什么不平的事要及时把它疏通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人家骂你你就骂回去。有不能理解的事情跟朋友倾诉一下,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别人帮忙。这样长久之后,心底藏的东西就少了,就不会不经意间就出现口误了。

14,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其实就是常说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会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生活现象:当自己没有被这个机构录取时,就会说这个机构工资不高,或者是文化氛围不好。这种安慰要适当,过度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只会打消进取的欲望,最后很可能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无异了。

15,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如何应用: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多给予自己以及身边人积极的暗示,说不定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哦!

16,虚假普遍性效应

为了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会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程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者某个任务失败了,我们可能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来让自己安心,当我们对别人说谎之后,便开始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如果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兴趣,我们也会高估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如何应用:

我们也的确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

大部分人肯定跟我一样,认为川普是个雄辩家

他们都跟我一样喜欢吃虾饺

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随便闯红灯

我喜欢她,大部分人也喜欢她

……

这些现象,都是“当我怎么样的时候,别人也应该会怎么样。”

17,鸟笼效应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个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又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就是: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18,南风效应

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也就是,人际沟通中要注重尊重和关心,讲究方法,温和相处。你希望朋友帮你做某件事情,如果你使用要求、使唤的口气可能对方不一定愿意,但如果你好好地和对方说话,夸奖一下对方,对方通常会答应帮助你,与伴侣、陌生人相处也适用。

19,标签效应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心理学上一个经典名词“标签效应”,是说人一旦被下了某种结论,就会像商品被贴上某种标签一样,会自觉按照这个结论做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性格比较痞的新士兵,要求士兵每月向家里写一封信,大意是说自己在战场上如何奋勇杀敌,以及听从纪律,服从指挥的。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半年过后,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士兵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改变了。当我们给自己贴上一个正面的标签时,生活便会一点一点改善,相反,一旦贴上负面标签,甚至夸大负面标签的伤害,便会把自己拖进负能量的沼泽里。

20,闭门羹效应

这个心理学效应是指,当你提出一个大要求时,对方拒绝了你,然后你再提出一个小要求,对方基本上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比如,你想像好友借50元,先向他借100元,被拒绝了;再开口向他借50元,那他就不好拒绝了。用这一招,也可以轻松将你喜欢的人约出来,举个例子,你想约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吃个饭,那你就先提出跟他一起去某个地方玩,他若是直接答应了,那你就赚了;若是拒绝了前一个,自然就不太可能拒绝跟你去吃饭了。

2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真心相爱的两个人,是分不开的,他们会认真解决每一个感情里的小问题,共同面对外界的压力,不会被一些不利因素所影响,他们会心甘情愿的为对方牺牲,可能是放弃优渥的工作,可能是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如果你们因为外界因素分开了,不要找借口说时间少距离长,父母不同意,只是一方不够爱了,或者更爱自己。

22,鸡尾酒会效应

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比如酒会,我们的大脑会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判断,选择性倾听重要的声音、忽略不重要的声音,当有人喊我们的名字时,我们总能立刻注意得到。所以与别人交谈时,请使用他们的名字或昵称,这会让他们更喜欢你,名字对人们很重要,人们喜欢听到自己的名字。

23,间歇性强化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的,他将三只猫放在三个不同的装置中,第一只猫触动按钮就会给猫粮,第二只猫即使触动按钮,也是随机给猫粮,第三只猫触动按钮也不给猫粮,实验结果是,第二只猫触动按钮的频率最高。在一段感情中,这种随机性的奖励也能提高恋人的积极性,如果他每次找你,你都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他自然会觉得这种感情毫无挑战性,产生懈怠心理;但如果你每次都让他失望而归,他便容易直接放弃。只有随机给出回应,才能让对方猜不透你的内心,每次都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态去找你,但又不确定是否会回应,就像赌博一样让人上瘾。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地新鲜感,对你欲罢不能。间歇性强化是一种最聪明的“驯服”方法,可适度使用。

24,归因偏差

观察他人行为时,我们常会把他人行为归因于性格或忽略外部因素进行解释,对自己的行为分析则恰恰相反,常常归因为环境导致的。比如情侣吵架,你往往会觉得自己生气是有环境刺激导致的,而对方生气是因为脾气不好。

25,巴纳姆效应

星座性格其实是一种“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指当你面临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去。根据星座对人的描述就是这样,每个星座只是描绘了人类复杂内心的一部分,并且十分模糊,绝大部分人会觉得“好准啊”,是因为人是多面的,觉得被戳中也很正常,其实这些东西放在谁身上都适用,认清这个效应,可以避开很多套路。

26,双标效应

双标是“自我服务偏差”的体现,这一倾向会使人们高估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并且很难意识到不经意间对他人造成的困扰和伤害。所以很多时候,背叛爱情的人却无法接受别人背叛自己,因为他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并低估自己行为的后果。“我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你早就跑得没影了。”

27,选择恐惧症

当我们在面对过多的选择时,大脑由于要处理、要对比的东西太过繁琐,会直接死机,放弃做选择,此时我们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选择恐惧症”就是这么来的,在买东西时,虽然有钱的话可以全部买下来,但因为我穷,不做选择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不妨减少些选择范围,先想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再根据要求大面积筛除。这样,我们可以处理更少的信息,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

28,晕轮效应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很可能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思维定式,在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时,我们会把这种正面印象扩散到其他方面,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一点有很强的正面印象时,常常不会主动思考这个人其它方面是不是也如此正面,而是习惯性觉得也必定很优秀。这样的心理叫做“晕轮效应“,像是月亮的光环,模糊而不真实。我们在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要警惕晕轮效应,这会使人失去客观的判断,我们通过一件事只能看到这件事本身,就像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私生活的状态就否定他的专业能力,我们也不能通过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就冒然肯定他的人品。

29,贝勃定律

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一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定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30,墨菲定律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交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31,杜根定律

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0%取决于态度,20%取决于智力,所以一个人的成败,是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想要有出色的表现,先点亮心中的自信明灯。

32,比伦定律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和抓住应该把握的机会。万象世界,成败相依。比伦定律辩证地认知「失败」,把失败看做是成功的前奏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怎样对待「失败」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你在行动,只要你在思考,无论成败,你都是在进步。

33,鲁尼恩定律

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34,安泰效应

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寓意就是没有群众的支持,都是软弱无力的,水失鱼,犹为水;鱼无水,不成鱼。

35,反馈效应

在职场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有效的反馈,因为你的沉默,可能会让其他人无所适从。

36,布利丹效应

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在资源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想要做好事情,先分清轻重缓急。

现在我整理了很多心里学相关知识和经典书籍,可以关注公众号深圳生活宝,回复 书单 我把资源分享给你,一起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37,青蛙法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人类天生有一种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去改变现状。但如果一个管理者、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等危机真正到来时,就来不及了,青蛙法则告诉我们的,也正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全的心理学知识,一次性分享给你,生活中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