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洞,重写《流浪地球》缺失的关键故事线和情感线


注:本文为《流浪地球》开脑洞影评之一,后面还有之二,敬请关注!


【01】


2月19日晚9时许,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宣布电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亿大关:“地球飞过金属的山峰,带着希望继续前行”。


至此,《流浪地球》成为继《战狼2》后,中国影史第二部破40亿的电影。


作为曾经《科幻世界》和《飞碟探索》一期不拉认真研读的科幻迷,看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欢欣鼓舞。祝贺郭帆,祝贺吴京,祝贺大刘,祝贺小破球,祝福中国科幻!


不过,说实话,虽然《流浪地球》宏大的背景设定和酷炫的视觉特效可以打满分,但故事线和感情戏在我看来只能算勉强及格。由于这部分内容的薄弱,刚开始观影时,我的感觉很糟:


21岁的中二少年刘启的爸爸刘培强是宇航员,出球打工十七年没回家。眼看爸爸完成任务要回来了,儿子居然拉上妹妹离家出走,理由只是因为恨爸爸,不想见到爸爸。


为什么这么恨爸爸?因为爸爸当年无奈之下,放弃了重病妈妈的治疗……


这都什么烂情节呀,莫名其妙的恨,完全立不住!


当我在朋友圈发出这段评论后,收到了一个朋友的回复:


这是爸爸不是和孩子一起的原因,我们从小就是这样的。只要听说爸爸回来,或者有人告诉我们爸爸回来了,我们就要想办法不见。 


还有一个笑话,就是现在我们还经常说: 有一次我爸爸回来, 我哥哥在外面一个亭子上睡觉。突然有人叫: 你爸爸回来了!我哥哥马上从亭子下来, 跑掉了, 结果被我爸爸看见了。我爸很生气,说他没有用,竟然连自己的爸爸都害怕!……实际上,就是有距离感,说不出的原因,就是不想见!


【02】


朋友的回复,让我瞬间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母亲早逝,父亲长年在地球外打工,从小由姥爷抚养长大,刘启算得上是“宇宙级”留守儿童了。


而我小时候,也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


人们通常以为留守儿童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现象,但据我的观察,像我这样的70后中,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人,也有不少。


70后通常都有兄弟姐妹,父母是双职工的情况也很普遍。母亲在怀或生了老二老三之后,将大一点的孩子送到老人那里抚养,或是等小的孩子断奶后,全部都交给老人带,在那个革命工作高于一切的年代,是很常见的现象。


现在回忆起来,小时候对于见父母,确实没有什么欣喜和期待。记得每次爸妈回老家看我们,弟弟总是怯生生地躲在我身后,而我是坚决不喊爸爸妈妈——如朋友所说,对于父母,陌生感、距离感、不想见的感受确实是有的,但为什么影片中表现刘启出走这一幕时,却激不起我的共鸣,反而让我如此反感呢?


是演员演得不好吗?


是我长大了就忘记了儿时的感受吗?


我承认这些都可能有影响,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影片中缺失了关键的故事线和情感线,故事背景交待不够,情感铺垫不足,才会导致像我这样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人,也难以理解刘启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03】


影片开头有很多表现父子情深的画面,让人觉得刘培强这个父亲虽然不能陪伴儿子成长,但一直很爱儿子,儿子对宇航员父亲也很仰慕。父子之间非常亲密、无话不谈。




然后,突然一下画风一转,长大后的儿子视父亲如仇人:


用烟头烧掉了全家照片上父亲的脸;听说父亲要回来立即离家出走;生死关头拒绝和父亲通话:“跟他有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儿子对父亲,会有这么大的恨意?


为什么儿子对父亲,会从最开始的亲近、仰慕,变成痛恨?


影片仅仅用一句话,解释了这一切:


我妈的死,就是当年你的决定!



原来刘启对于父亲放弃母亲的治疗,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是父亲间接害死了母亲。


这个理由的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太阳急速老化,地球随时可能被氦闪吞噬,未能抽签进入地下城的35亿人死于非命——在电影设置的严酷环境中,21岁的刘启多少应该明白父亲当年选择里的无奈。



而且,刘启到底是怎么知道母亲死亡的真相的?


母亲死时,刘启只有4岁,无论是父亲刘培强还是姥爷韩子昂,都不可能告诉一个4岁的孩子:你妈妈是因为爸爸放弃治疗才去世的。


那么,刘启后来又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下,知道真相的?谁告诉他的?为什么要告诉?


——这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影片中一直没有交待。


我想了半天,只有一种情形,可以让刘启的恨意成立,也可以圆满补上这个关键细节。


【04】


当!当!当!接下来进入脑洞时间。


斗胆做一回编剧,重写影片中缺失的关键故事线和情感线:

第一部:分离


刘启的妈妈得了绝症 ;


刘培强接受流浪地球计划,时年刘启4岁;


地下城开启,刘培强选择放弃妻子的治疗,让岳父韩子昂作为唯一监护人,跟着刘启去地下城;


刘培强和刘启看星星,告诉刘启,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星空;


刘培强前往空间站执行任务,刘启的妈妈去世,刘启和姥爷前往地下城; 


刘启一直以为母亲是病逝的。

第二部:反目


发动机建设,海平面上升,上海被淹,韩子昂去救援,带回一个婴儿,用刘启妈妈的名字命名为“韩朵朵”;


数年后。


电视播报新闻,人类医学取得重大突破,刘启妈妈得的绝症有了特效药,同时放出一名没有被家人放弃的病人康复的画面。


韩子昂瞬间崩溃,大醉之后把一切都告诉了刘启(可能还有朵朵?),同时痛不欲生:我这个老东西早就该死了,还活着干什么?!”



刘启从此恨透了父亲,并开始称姥爷为“老东西”。


这个脑洞不仅可以解释刘启对父亲的恨,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一直喊姥爷“老东西”,同时还交待了他是怎样知道母亲死亡的真相的。




——脑洞时间结束。


补充了这些关键的故事线和情感线之后,刘启在影片开始时对父亲的恨,以及最后与父亲的和解,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也更能打动人心了。



当然,瑕不掩瑜,虽然在故事线和感情戏上存在不足,《流浪地球》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其宏大的背景设定和震撼的视觉呈现,确实称得上“中国大制作硬核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脑洞,重写《流浪地球》缺失的关键故事线和情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