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倍速听书
除了读书,我每年还会听300~500个小时左右的课程,平均每天能听到1~2小时的书。
我早晚各散步半个小时,同时戴上耳机听书。所以既是在马路上散步,也是在马路上听书。同时,我通常会倍速听书,比如1.5倍或2倍数去听。这样下来,可以听的书就更多了。
但要注意的是,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听得慢一点,比如1.25倍。但是到第二遍听的时候,因为前面已经熟悉了,所以就可以加到2.0倍。
2.
和有识之士聊天
我每年还特别注意跟有学识的人进行有意识的聊天。
去年我做了一个节目叫《酌见》,一方面是我应邀去做这样的节目,更重要的是我要向这些企业家们学习。
平时跟企业家们在一起喝酒,问问题不能问得那么深刻,不能问得那么深入,但是现在我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节目跟他们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交流,这样就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3.
在阅读的时候要做记号
我读书的时候,我会用荧光笔把重点画下来了,后面用录音的方式转成文字,梳理成读书笔记,这比抄写的速度快很多。
4.
时间的有效利用
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比如金钱花掉了以后还会回来,所以我觉得金钱不如时间重要。
精力有的时候也可以再生,比如你累了以后睡一觉就恢复精力了。但是时间过去了,就真没了。所以我觉得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更好的节约时间,要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但时间还可以重复利用。比如说散步的时候听课,出差的路上听课。这就是时间的重复利用。
5.
专注力的训练
另外,大家一定要学会专注力的训练,因为专注力是让我们能够不断深入学习的基础。
要尽可能少看电视连续剧,因为大部分电视连续剧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阅读可以自己挑选,不那么有意义的地方你可以跳着读,但电视连续剧你没法跳着看,就会大量浪费你的时间。
6.
记录生活中有价值的事
同时,还要养成另外一个好习惯,把你生活中遇到的好玩的事情、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
曾经有人问我:“俞老师,你怎么有时间写那么多的东西?”
我说,我主要是平时就有记录,没事就写点笔记,写点日记,看到什么好玩的事情,有意无意地记下来。时间久了,你再回去翻,有时你会发现挺好玩的事情。如果不记的话,这种好玩的东西就没了。
停止学习,就停止了成长
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因为你上了大学就全部结束。有的人认为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终止我的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扯淡的行为。因为你不学习的话,你就没有办法战胜自己,没办法在社会中取得优势。
在农村社会的时候,你可能一辈子都待在农村,学习是有限的,知道如何种地,如何和村里的人打交道就可以了。
但是整个社会都打开了,你今天在上海,明天可能在北京,今天在中国,明天可能在国外,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学习是永远不可能终止的,而且永远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过程中。
在现代社会,你要想要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工作,也不是挣钱,而是学习,因为学习才有可能为你带来最好的工作和最大价值。
不学习的人虽生犹死,因为你已经失去进步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也会受限制,因为你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狭窄。就像一只老鼠进入了一个管道中间,你无法掉头,只能往前走,但是管道却越走越细。
1.
完整的学习过程
光靠阅读和听课还是不行的。我认为需要五个步骤才能完成全部的学习过程,分别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个人领悟。
读万卷书:读万卷书就是读书的过程。
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到现实世界去看看。你每天只要走到一个不同的场景里,可能就会多一份不同的感悟。走到一个不同的城市,可能就多了一份对世界不同的感觉。
阅人无数:在走的过程中,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般来说,行走江湖的人都比较机灵,而且能够洞察世事。
名师指路:现在网上讲课、听课的产品非常多,名师指路的过程也相对容易。
个人领悟:个人领悟是个人思考的过程。
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和个人领悟这五大步骤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五大步骤。
2.
学而时“习”之
除此以外,还要在生活中间、事业中间进行实习,把我们学到的东西用在事业和工作中。
你学了半天东西,就算满腹经纶,在现实生活中没法用,那还不如不学。学以致用才是知行合一,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3.
见贤思齐,向优秀的人学习
不管是阅人无数,还是行万里路,你都在跟人交流。我觉得有一种交流对学习的帮助比较大,那就是和有比较好学识的人交流和讨论。
上过大学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听老师讲课吗?原则上不是。是因为图书馆有了5万本或者500万本书吗?也不是。
我们大学学习收获最多的是在同一个宿舍里的卧谈会——熄灯以后室友们谈天说地,在讲的过程中互相砥砺,这个时候你的能力才是最大的提高。
在进入社会以后,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和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思想和进步的人打交道。
年轻人需要提升的两种能力
俞敏洪:我跟年轻人接触的也不少,我觉得现在的部分年轻人有两方面要认真思考:
一是交流能力。
包括情感交流能力和日常工作交流能力,让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喜欢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提意见还是赞扬,都恰到好处,其实特别重要。
二是利他能力。
目前35岁前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从小不知不觉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但利他主义者往往有利于自我的生成。我常说,修炼自己,造福他人。